艾然 北京廣播電視臺
事業單位內部審計具有監督、評價、服務等職能,對于規范單位經濟活動、提升內部管理、進行風險防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具體工作開展時,內部審計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在新形勢下、在機遇與挑戰并存時順利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發揮審計效能,需要各單位在實際工作中積極努力探索。
部分單位由于缺乏對審計作用的認識,對內部審計工作不夠重視,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缺乏有效支持,不能真正發揮其效能。主要體現為:一是審計機構不健全。有的單位未單獨設立內部審計機構,有的單位雖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但人員配備不到位。二是單位內部對內部審計作用的認識不全面不正確。有些單位認為內部審計只是對會計賬簿的簡單核查,有些單位認為內部審計是專門“挑毛病”的,在工作開展中,不僅不配合內部審計工作,還在一定程度上給內部審計工作設置阻力。三是審計業務固定單一,無法實現審計全覆蓋。例如,有些單位會出現某年度進行了年度財務收支審計,就無法保證專項審計全面執行,某些年度著重開展了某些專項審計項目,就不能保證年度財務收支審計范圍實現全覆蓋的情況,最終內部審計無法做到應審盡審,審深審透。四是審計結果不能得到充分運用,審計成果轉化不徹底。部分單位對審計成果轉化意識不強,審出的問題不愿改,不去改,最終造成了審計成果的浪費,內部審計沒有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
由于對內部審計重視程度不夠和人員力量有限等原因,很多單位審計部門和其他部門合署辦公,或審計職能直接由其他部門代管,在各類審計工作實際開展時,由于沒有獨立的審計機構,審計任務由抽調或借調的人員臨時組成審計工作小組完成,在形式和實質上均未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此外,部分單位內部審計人員流動性差,長年累月,便出現了“經驗式審計”和“人情式審計”的現象,嚴重削弱了審計的獨立性。
部分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短缺且業務素質不高,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無法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主要體現為:一是有些單位內部審計人員配置數量不足,有些單位內部審計人員存在兼崗現象,審計隊伍建設亟待強化。二是部分單位內部審計人員業務能力不強,人員老齡化嚴重,審計人員知識儲備不足且知識結構陳舊,嚴重影響審計能力。三是內部審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跟不上,專業技術理論知識更新不及時,對政策把握的充分性、及時性和熟練性不達標,無法適應新時代的內部審計需求。
隨著事業單位的發展和信息化的大趨勢,信息技術在審計運用中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但很多單位內部審計信息化應用程度并不高。主要體現為:一是部分單位沒有引進先進的審計軟件,內部審計人員還在依靠較為原始的審計方法和個人經驗開展工作,信息化程度極低。二是缺乏審計信息化方面的專業人才,不會使用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無法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導致審計整體分析結果缺乏科學性,最終影響審計效果。
為了實現內部審計的目標,單位首先要在實際工作中給予內部審計足夠的重視,正視內部審計的功能和作用,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構,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從體制機制上保障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其次,單位要配備充足的審計人員,逐步實現審計業務多樣化和審計全覆蓋,做到應審盡審,全面覆蓋,凡審必嚴,審深審透。最后,單位要充分運用審計結果,多部門協作加強審計整改,強化審計成果的轉化,使內部審計真正的做到“治已病、防未病”。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根本保證,單位要從頂層設計上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一是要確保內部審計機構隸屬關系的獨立性,成立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并在單位負責人的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二是保障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配備專職內部審計人員,不能由其他業務部門人員兼任,同時,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審計業務時,需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運用職業判斷,避免破壞審計的獨立性。三是保證審計業務的獨立性,確保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不直接參與單位的經營決策活動,而是以獨立的第三人身份履行監督評價職責。
內部審計人員素質的提升直接影響審計成果和工作效率,各單位可以通過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執業能力來實現審計效能的提升。一是定期對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培訓,強化專業理論知識,研討經典審計案例,掌握行業政策變化,提升專業能力素質,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在單位內部建立良好的激勵制度及公平的競爭環境,拓寬內部審計人員的發展空間,有效促進內部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信息化技術不斷運用的新時期,科技強審、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是大幅度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各單位在加快審計新模式和新業態的建設時,可以有針對性的探索新技術在內部審計工作中的應用,開發審計軟件,打造審計信息化平臺,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等與審計實踐相結合,引入計算機審計相關專業人才,最終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科技化和現代化。
內部審計在單位治理和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單位應該結合自身實際發展狀況,在明確審計工作不足的基礎上,加強對內審工作的重視程度,在體制機制上為內部審計提供堅實的保障,同時提升審計工作質量,使其發揮更積極、主動、關鍵的作用,最終促進事業單位高質量、高效率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