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胥 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一方面要優化實踐教學的內容與形式,另一方面還要構建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緊密聯系,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深化反思,基于實踐優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受,從而推動相關實踐教學活動的蓬勃開展,進一步構建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是在思政教師指導下進行的,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優化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習慣的教學活動。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思想教育引導方式,它以學生為主體,由教師組織相關活動,推動學生進一步深入生活、感受社會、親身實踐,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理論聯系實踐中樹立大學生崇高理想,陶冶當代大學生情操,推動學生正確的認識社會生活,培養大學生責任感、使命感的教學形式。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是新興的事物,教師和學生對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都還缺乏足夠的認知。一方面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打破了既定的教學模式,教師缺乏相關教學活動的實踐經驗,缺少足夠有效的教學方案,導致實踐教學的質量相對較低,思政理論實踐課的創新性、趣味性、互動性、情境性不足,該教學方式還有很大提升的空間。學生對相關實踐活動的參與不足,有時把思政理論實踐課與普遍實踐混為一談,缺乏積極參與意識,導致相關教學的教育性不突出。
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的實施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需要高校的高度重視,需要構建校內外有機聯系的教育教學體系。高校往往對這一教學活動的支持不足,不僅沒能給予足夠的資金支持,而且對校外思政實踐教育的安全性有擔憂,往往不主張組織開展過多的旨在培養學生思想品行的思政理論實踐課。高校還未能建立圍繞培養學生思想修養的校內外互動教育教學機制,有限的校企互動資源沒能向該教學活動傾斜,導致社會機構不能充分地參與到高校相關教學實踐當中。
思政教師往往具有較強的理論教學功底,但是在組織活動、活動策劃、宣傳引導、與學生心理溝通方面的能力有欠缺。雖然教師設計了完善的理論實踐教學計劃,但是在執行過程中不懂得變通,不能及時的調控相關教學活動的節奏,導致思政理論實踐課教學的整體質量還有待提高。新時代高校思政教師還要擅于總結思政理論教學的內容,從而提高思政理論實踐教學整體質量。高校也應當完善相關教學的評價機制,從而促進思政教育不斷提高相關教學的質量水平。
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是優化學生思想認知,提高學生思想水平,促進學生更好適應社會的重要教學形式。高校應當對這一教學活動給予足夠的重視,在軟硬件條件方面給予必要的支持。首先,高校應當重視思政理論實踐課的教學,給予資金、人員、辦學條件支持,能夠積極協調地方博物館、文化館、合作企業、德育實踐基地等參與到高校思政理論實踐教學活動當中。其次,優化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計劃,由學校組織教育專家完善思政教師提出的教學方案,切實提高思政理論實踐教學的指導,強調在現有資源條件下全面提高思政理論實踐教學質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活動的質量與思政教師的組織協調能力有直接關系,教師不僅要了提高理論教學的水平,而且更要具備良好的組織活動能力,能夠積極在思政理論實踐教學中積累經驗。首先,思政教師應當積極征求各方面意見,必要時獲得班主任、各院系輔導員的協助,推動各院系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的蓬勃開展。其次,學習有效與當代大學生溝通的方式,能夠充分的調研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心理狀態,根據學生的情況有效控制思政實踐教學的節奏。第三,思政教師還要優化實踐教學的氛圍,能夠在關鍵時刻激勵和鼓勵大學生,促進學生以有效、靈活、積極的方式克服實踐操作中的困難,達到提高學生修養的效果。學校還要優化教學評價方式,采用師生互評、量化考評的方式促進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反思。
新時代還要創新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方法,基于實踐教學內容優化教學形式,提高實踐教學的靈活性。首先,采用課上課下相結合的方式,增加學生自主調研的比重,鼓勵學生運用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方式提高思想認知水平。其次,采用集中實踐與分散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的運用小組實踐教學的方法,在統一命題下引導學生化整為零的到地方博物館、革命教育基地、大型企業、社會實踐基地學習參觀,并且組織學生參與地方三下鄉或扶貧支邊活動。第三,組織開展豐富的校內演講、辯論、志愿服務、紀念日慶祝主題實踐活動,運用互聯網等多種形式開展法制教育、主題教育,案例分析教育等,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應當堅持實踐性與理論性的統一,切實提高實踐教學活動的創新性,充分發揮現有教學資源的實踐價值,著力構建別開生面的實踐教學體系,達到提高學生思想認知,鼓勵學生積極實踐,推動當代大學生在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中得到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