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旺 廣西農墾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我國的農業機械化還沒有全面普及,農業生產效益還處于低下階段,本文就如何將農業脫貧致力精準脫貧,加強培訓,加大資金投入,整合農產品種苗購進、種植、銷售產業鏈,結合當地實際,精準分類施策,加快農業轉型升級進行綜合開發等方面提出了幾點建議和策略,以供農業扶貧相關領域的工作人員參考探討。
1.農業綜合開發的思想意識不強。思想意識是開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只有不斷提升對農業綜合發展的思想意識高度重視農業扶貧項目,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業落后的現狀。無論是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工作人員,還是農民本身也要理解農業扶貧的重要性,對普及相關政策法律法規要有主動意識,要從自身找原因,源頭上根治,防止返貧現象發生。
2.農業扶貧開發資金不足。資金是啟動項目的資本,農業扶貧也需要大量資金的投入,只有資金充足才能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引進人才,解決最基本的問題。資金是農業發展的后盾,足夠的經濟支撐才能使得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貧得到實際的幫扶。農業綜合開發的目的是提高各方面的經濟效益,要達成良性循環就需要多元化的資金獲取渠道。
3.農業綜合開發技術落后,人才短缺。農業事業相關工作所涉及的內容廣泛,看似簡單實際復雜,需要有專業的科研人才來改進種植技術和營銷方式,對于種植的設備也應該盡可能向機械化靠攏,但是我國的農業水平還在發展階段,技術和設備都還相對比較落后,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缺口很大。農業綜合開發創新不足,相關工作制度還不完善,存在著服務質量問題,對農業轉型和鄉村振興策略的實施有著負面影響。
1.進行思想上的培訓。脫貧攻堅要致力于精準扶貧,農業綜合開發與脫貧目標一致,其使命與脫貧攻堅的社會責任同向,是財政扶貧和農業扶貧的重要環節之一,所以首先要在思想上將農業綜合開發問題重視起來。思想上的培訓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政府相關部門的管理人員進行思想培訓。一方面是對農民進行思想提高培訓,要讓管理者和農民更加徹底更加自覺地認知學習農業扶貧開發的重要性。
如根據相關工作人員的文化程度可以接受專業化的培訓訓練,政府可以聘請上一級的農業扶貧講師進行講解農業扶貧的重要性和對我國農業發展的影響,也可以在地區政府之間舉辦農業綜合開發助力脫貧攻堅的座談會,每個部門派遣一個講師演講,學習精神綱領。還可以請上級農業脫貧部門進行拍攝課程科普視頻,然后上傳到百度網盤,方便其他工作人員進行觀看學習,在講課過程中可以添加當地方言等有趣的元素增加課程的趣味性。除此之外,思想意識的學習也可以深入實地,讓相關人員進行農業開發項目的實地考察,農業開發后的良好發展是最好的證明。
對于農民的農業扶貧的意識培訓來講,考慮到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所以就需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講解,在農業綜合開發過程中,要打消農民的抵觸情緒,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在鄉村街道兩邊搭建橫幅標語,其次可以在村中進行農業扶貧知識講解,專業人員來到田間地頭為農民發放農業扶貧的政策政令科普圖冊,每月可以根據圖冊所畫內容在村中進行知識有獎問答活動,對學習情況良好的農民進行物質獎勵,促進農民對政策政令學習的積極性。引用實際的農業開發項目發展案例,讓農民真正了解開發全過程,了解開發的目的和開發成果,從心里認可農業開發工作,積極配合相關工作的開展。
2.多元化引入資金。一般農業扶貧的資金供給主要由政府出資補助,農業綜合開發致力于提高當地農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但是貧困地區當地政府的后備財政資金不足,很難支撐起農業開發全過程,所以尋求外界的資金供給就成為當地政府需要面臨的一大問題。資金的引入渠道也應該多元化,在引入資金的同時也可以和企業合作,有利于雙方的可持續合作。
首先可以考慮中央財政補助,當地農業開發部門可以在前期調研過程中收集信息,將農業開發項目的策劃、目的、預算以及發展前景匯總整理上報給中央部門,尋求中央部門的政策和財政補助。在后期的開發工作開展和后續發展中,也要定期將相關情況反饋給上級,這樣能夠讓中央了解到補助資金投放項目的運營情況。
此外,政府也可以和地區外的中大型企業進行合作,尋求企業的贊助,與企業達成友好協議,將企業中一些適合當地農業環境可以實施落地的項目引進到本地來。對于資金還應該注意的一點是公開透明,由于財政補助涉及資金的流動,所以需要專人對資金的流動去向和款項進行登記在冊,送報監管部門,做到每一筆款項都能夠公開透明的放到群眾眼下,杜絕貪污腐敗的現象發生,保證資金利用的最大化。設立意見箱和投訴箱,鼓勵群眾對農業開發項目資金的使用進行監督管理,將自己在農業開發工作過程中的建議與意見反饋給當地部門,鼓勵群眾主動揭發違法違規的人員,一經查處從嚴處理。當地政府也可以鼓勵農民與一些大牌電商進行合作,拓寬農產品銷路的同時還能擴大當地產品口碑,電商平臺也會針對貧困農戶給予一些政策補貼,增加了農民的實際收入的同時,也能夠將當地的特產推銷出去。只有有了充足的資金,才能保障農業綜合開發工作都順利完成,共同打贏脫貧攻堅戰。
3.學習先進農業綜合開發專項技術,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有了思想上的認識和充足的資金支撐,還應該具備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種植生產技術,加強專業人才的引進和輸出,如此才能保證當地糧食的高產,農業能夠可持續地良性發展。不僅要將本地打造成農業示范基地,還要在搞好自身發展的同時兼顧其他地區的農業發展,先富帶后富。
針對農業綜合開發管理方面,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員外出進行學習,學習地域盡量選取與當地農業環境相似的地區,在當地進行實地考察,記錄學習地區的農業綜合開發措施和政策,對這些政策和措施進行整理匯總,結合當地農業情況,分析出適合本地的農業開發管理辦法。將以上總結出來的方式方法利用到實際中去,再從實際中總結得失,反復幾次對政策制度和管理辦法進行淘洗,篩選出最優質的內容編寫進制度章程中。
其次,針對農業綜合開發的專業技術來講,需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農業開發是實打實地工作,要從實踐中出真理,但是要想越快越好地完成農業扶貧,就不能關門自己搞建設。政府和企業要走出家門,可以去農業技術發達地區進行學習訪問,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在世界上來說還處于落后水平,所以可以向美國、加拿大等農業機械化水平發達的地區取經,將先進的農業管理技術、種植技術、分銷辦法引進到當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研究出最適合當地本土農業綜合開發的辦法策略。當地也應該結合自身環境特點研發出適合當地的開發辦法,在發展自身農業開發建設的同時還能為其他地區提供學習范例。構建新型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模式,利用“魚池、小麥、雞場”循環資源利用的養殖方式,將漁場產生的淤泥當作小麥種植的肥料,小麥成熟后的麥秸與其他糧食和草料進行混合加工制成雞場所需要的飼料,雞場產生的糞便還可以投入到沼澤池里,利用沼氣這類新興能源進行其他工作。增加農業綜合開發的人才引進,專業的設備和技術需要有專人負責,也需要引進高校畢業人才投入到開發建設中。政府可以和農業類高校進行合作交流,為高校優秀學生提供實習機會,根據實習期間的表現掙取學分,當地政府還可以為實習生提供一些生活補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當地的農業建設。力求農業相關專業的高校畢業生在實習期滿后轉正,給予相應的編制保障。政府還可以和學校以及企業三方聯合,當地政府提供農業開發實驗基地,學校提供人才,企業提供技術保障。
2020 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決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攻堅之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履職盡責,勇于擔當,扎實推進脫貧攻堅、補“三農”領域短板、推動提高我國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強化對重點農產品、畜牧產品生產的支持,力爭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