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君 內蒙古宏廈工程項目管理有限責任公司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對現代企業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濟責任審計是企業管理中一個熱點問題,得到企業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對于企業而言需要加強對企業主要業務負責人以及企業副職相關人員進行經濟責任審計,這也是國資委明確提出的要求,企業財務責人是企業負責人中很重要的角色,在開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需要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以及企業內部的內控制度來進行。
財務負責人的概念含義是什么,我國的法律法規中并未對此作出明確的界定。但是《中央企業總會計師工作職責管理暫行辦法》中有規定到總會計師是指在企業中具有專業技術資質和工作經驗,并負責企業重大會計事務的領導班子成員之一,是企業經過科學程序聘任或是任命的高級管理人員。實質上總會計師在企業中就扮演著財務負責人的角色,在企業中分管財務工作的領導人員就是企業的財務負責人,這種概念是狹義角度上進行理解的,從廣義的概念上理解,財務的負責人則還包括企業的領導者、財務部門的負責人以及總會計師。從經濟責任的層面上看,最大的財務負責人就是企業的領導者,經濟責任還可以細分為管理、財務、經營、社會經濟以及財經法紀方面的責任,由此可見財務負責人是一個群體性的概念而非是個體概念,這樣劃分也能更全面地開展經濟責任審計。
對于企業的經濟責任而言是采用的逐層劃分的方式,劃分為三個層次的經濟責任,三層次的經濟責任范圍是呈現逐層遞減的趨勢,最高層即企業的領導人所承擔的經濟責任范圍是最大的,往下財務部門的負責人經濟責任范圍應當是最小的。而就經濟責任本身的大小則是根據各層經濟責任人分割的權力來決定的,企業領導人具有財務制度制定、決策、管理等方面的權力,其中某些部分的權力是需要下放的,比如對于重要程度不那么高的財務決策權就可以下發給財務部門的負責人,對于較為重大的決策權則需要領導者把握。
經濟責任審計是審計主體對審計客體進行的一種財務責任、績效責任相關的監督活動,這種監督活動的基礎是財務收支的合法合規合理性和效益設計。財務負責人經濟審計就是財務權限委托者對受托者開展財務責任方面的監督活動。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設計到財務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財務收支情況,審查其是夠合法、合規以及合理,審計重大財務事項決策的科學性與否,審計財務風險控制效果,審計對相關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審查他們的經濟行為是否合法。
當前企業財務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中存在諸多難度,首先就體現在審計意識不強上。一方面是財務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的宣傳力度有待提升,企業的領導班子在經濟責任審計意識上展現出薄弱的一面。另一方面則是企業本身對財務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重視程度較低,一般較為注重總經理這類下屬的企業經營管理者的經濟責任審計,而對于企財務部門的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較為忽視。此外則是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較弱,難以強有力地執行經濟責任審計。
對于企業財務負責人的經濟責任審計,責任的劃分是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然而現實情況是對審計對象的責任難以劃清。即是在大多數企業對經濟責任審計進行相關的制度設計和操作執行設計,但是在真實的操作中往往只是對企業的負責人或是經營者進行審計,責任很難劃分清楚,總是將經營者與財務負責人的經濟責任混淆起來。
把握好財務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有利于在經濟審計的過程中抓住側重點,有的放矢地開展審計工作。但是在實際中財務負責人雖然參與企業全部的經營活動,能夠在經營決策、重大項目投資、財務管理等方面發揮作用,參與到這些具體工作中,但是上述重大事項的決定權也屬于企業的高級領導層,這使得經濟責任審計重點難以把握。
首先要根據《會計法》對財務負責人的財務管理以及財務監督方面的責任進行明確劃分,對于企業的會計核算、監督以及會計機構、人員的法律責任,會計法對此都作了明確的規定。企業財務負責人的責任包括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和監督制度以及確保會計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
其次要根據財務會計制度來對財務負責人遵守規章制度的責任進行明確。《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以及《企業財務通則》等都詳細規定了企業的財務會計要求,因此財務負責人的責任還包括其對國家的財務會計制度的嚴格遵守。比如《企業會計原則》中對企業財務報告目標、會計信息質量、會計要素分類等財務具體要求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同時財政部和國家相關部門頒發的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以及企業根據上述制定的規章制度細則都應當成為經濟責任審計的基礎。
最后,要根據崗位職責來劃分確定財務負責人的具體責任。財務負責人除了需要承擔遵守法律法規、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的責任外,還需要承擔所在崗位規定的職責內容。財務負責人對財務管理、成本管理、預算管理、會計核算等具體工作具有明確的責任,對于企業的財務戰略計劃制定以及資金的籌措等方面具有責任,對于企業的運營、資金和預算的執行情況監督、財務分析以及生產經營決策也具有明確的責任,同時還承擔著企業生產經營風險評估和控制的責任。在經濟責任審計的過程中應當基于財務負責人的崗位職責來細化責任。
對于企業財務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財務負責人執行國家財會政策和遵守會計法規的情況。對于企業的財務負責人而言,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是他們應盡的責任,是判斷企業有無合法經營的重要標準,是衡量企業發展健全程度的關鍵標志。具體而言,審計的重點之一應當是企業對當前國家最新頒布的會計政策和財務制度的了解程度,尤其是企業是否做到了要求下屬控股或者投資企業同等遵循新的會計準則;其次是法律法規的遵守情況,審計工作必須重點關注并審核企業對財稅法規的遵守是否到位,是否存在違法違規操作的情形。特別是是否根據企業自身經營特點遵守稅制改革,重視有無故意偷漏稅款的情形。
二是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情況。這兩項內容是企業生產和發展的命脈所在,在這過程中,財務負責人發揮著非常重要的關鍵性作用。所以,在開展審計工作時也應當重點關注這兩項內容。詳細地講,第一,就企業的財務管理而言,要審查企業財務管理制度是否與國家規定和相關要求相符合,財務管理策略、方案、計劃是否以企業的生產實際為標準,財務負責人在此過程中是否盡職盡責,以及企業有無在該方面發生過重大問題。第二,就企業的會計核算而言,要判斷企業的工作是否符合國家規定和要求,是否與會計制度相容,有無任意改變會計核算方法的問題,虛假會計信息是否存在等。
三是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內部管理和內控情況。當然,財務負責人與財務工作人員都對企業的財務會計工作有著重大的影響,是開展該項工作的主要主體。就實際情況而言,負責人與財務工作人員都對企業總經理負責,因而審計工作必須對其內部管理和內控情況加以審計。首先,就企業財務工作人員的內部管理而言,必須優先審計財務工作人員的職權范圍是否符合要求,財務工作人員的崗位職責的明晰程度以及財務工作人員有無違法違紀行為。其次,就內部控制而言,審計部門應當著重審查企業的財會不相容職責是否分離,有無建立全面系統的內控制度,制度的健全性和執行性高低,財務負
責人有無遵照執行該制度,有無超越權限或者濫用權限的行為存在。
總之,當前企業的財務負責人經濟責任審計明顯是存在難度的,這就需要加強思考,研究相關的策略,以提高經濟責任審計的質量,強化監督,避免為企業帶來經濟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