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向華 西安絲路糧食貿易中心有限責任公司
國有糧食企業作為國家強化對糧食市場宏觀調控管理的主要橋梁,其主要任務是根據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具體安排,自覺規范經營管理行為,為保障國家糧食穩定發展與農民收益的穩定。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國有糧食企業需要立足改革發展的需求,繼續推進深化改革發展事業,推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不斷完善,健全經營機制的轉換與完善發展,以有效挖掘市場活力。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有必要針對國有糧食企業強化其國有資產的監督與管理。
國有糧食企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是新時代夯實國家各項事業發展的主要力量,對其國有資產進行有效監管,有助于強化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管理,強化財務管理監管,優化內部資產結構設置,促進國有資產利用率的有效提升,克服資產管理不善的相關問題,避免造成嚴重的資產流失問題。
通過針對國有企業的資產問題實施全過程的財務監管,以有效整合相關數據資料,形成科學數據分析報告,為企業管理者制定相關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管理者可以結合企業內外部發展情況,科學分析市場動態,明確市場發展規律,以有效管理內部資產,促進國有糧食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現階段,國有糧食企業的存量資產主要指的是其實體糧庫的具體存量數據,由于長期以來的管理束縛,導致這些企業的部分土地存在房產爭議,產權不清晰,無法有效進行產權界定與明晰,導致國有糧食企業資產的管理與監管相對滯后,產權利用率較低,許多糧倉長期空置,內部設備老化陳舊,嚴重制約著這些企業投資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時由于體制管理的弊端,造成外界的投資主體入駐企業項目程序較為復雜,投資效果不理想,企業資產效益無法有效挖掘的同時,也加劇了其經營管理負擔。
由于內控機制的缺失,使得目前許多國有糧食企業在財務內控管理方面還是一片空白,無法有效保障內部國有資產的基本安全,容易引發資產流失的問題。以存貨管理為例,國有糧食企業主要的存貨是原糧,如果長期應用不到就會導致過分積壓,資金回籠緩慢,原糧保存本身就較為困難,保存不當就會造成損壞,本身價值也會貶值。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現有的設備機器大都已經閑置,長期得不到保養維護,使用效能不足,導致設備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問題嚴重,不加以及時檢修,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受傳統行業發展的管理思想的影響,使得許多國有糧食企業重資金輕資產,工作不能有效結合實際進行不斷完善,各部門與資產管理部門之間相分離,業務來往較少,導致在進行資產清查的過程中,相互之間不能有效配合,資產清查賬實不符的現象較多。資產處置程序混亂,審批不嚴,對于發現盤盈、虧損問題不能深刻剖析主要原因,虧損問題得不到實質處理。同時,許多財務人員老齡化現象較明顯,在第三方審計過程中,對于系統數據及表格上傳等系統操作都不太熟練,一般交由其他部門人員代理,數據真實性無法保證,造成資產家底把控不清,部門間推諉扯皮問題較為嚴重,資產管理與使用效率較低。
實體糧庫作為國有糧食企業經營發展的重要組成,是同類企業最有價值的存量資產。因此,在資產管理中要有效規范國有資產產權歸屬,及時解決企業長期存在的土地、房產等遺留問題,明晰各類資產權屬。同時,要有效推進存量資產的盤活,根據內部糧庫分布情況,對所轄資產、財務狀況進行全面把握,整合各類數據資源,優化內部資產結構,以強化企業的資產管理水平,推進整體提質增效與更高水平的發展。針對經營效果良好,整體資產運轉高效的糧庫,需要進一步推進一體化運營的管理與優化,拓展經營規模,提升資產使用效益。針對經營狀況較差,資產管理不佳的糧庫,則需要在堅持“一企一策”的管理原則的前提下,強化資產盤活力度,科學處置閑置國有資產,確保整體存量水平的有效提升。糧庫盤活模式可以依據具體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立足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規劃,實施土地政府收儲、資產有效置換、股權劃轉與其他合作經營等管理模式的全覆蓋,并實施動態化的過程監管,確保國有糧食企業內部資產的安全完整。
強化國有糧食企業財務管理與內控機制的不斷完善,確保各項工作都能夠有章可循。根據財務管理制度的要求進行業務開展,強化內部人員的財務內控意識,實施業財管理融合的發展模式,全面推進內控機制的有效實施,確保各項工作都能夠符合內控管理的基本要求。同時,要提升相關決策的科學性,通過對企業內部資產運營情況的全面分析,整合會計數據資源,在確保內部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強化內部業務拓展、經營規范、體系健全等相關內容的科學統籌,有效助力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繼續完善國有糧食企業內部的業務制度規范,強化信息化體系建設,確保財務監管能夠涉及企業業務的方方面面。就企業管理層而言,需要立足企業宏觀發展的視角,強化內部財務監管工作的管理,讓財務部門參與企業內部決策的商議與制定,使其能夠覆蓋企業“計劃、實施、控制、分析、反饋”等各個管理環節,以完善經濟管理,引導內部經營管理更加科學、系統,在內部強有力的閉環監督管理之下推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基本目標的有效實現。就業務層而言,推行精細化的全面預算管理,強化內部資金從投融資入口到生產經營、項目投招標與各類基礎研究等環節的審批,加強業財融合,確保財務人員能夠充分了解各部門的業務活動,全面收集、整理各部門的財務數據,將其予以整合形成科學的分析報告,為管理者制定企業的各項決策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撐,強化資產利用效率,優化資產配置、使用與收益等各項流程,根據各部門的重點任務,實施強有力的財務管理。
由于現階段國有糧食企業的財務人員主要是一些老員工,其思想較為傳統,對于內部工作主要是以基礎財務核算、賬務處理等為主,不能及時根據實際發展的需求及時強化業務技能。隨著國家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應順應市場發展需求,強化財務監管意識,加強內部人員培訓管理。同時,作為財務人員個人而言,也需要積極迎接市場考驗,拓寬知識儲備,確保業財融合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綜上所述,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需要企業適應市場發展的需求,強化內部資產管理的財務監管,這既是有效保障企業內部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的必然要求,更是決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舉。因此,企業需要立足戰略發展的大局,完善內部管理體系的建設,優化各項流程審批與把控,確保國有糧食企業財務監管可以覆蓋到其內部業務的各個環節,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基本目標的充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