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達 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在機械類職業教育院校中,有些院校將焊接作為專業進行開設,有的作為一門課程進行教學。在這兩種類型之間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同學們都真正的接觸了焊接的設備,也都在課程中安排焊接的實操課,對焊接有一定的基礎。那么不同點就是在焊接專業中學習到的接觸到的焊接設備比較多,例如:手工電弧焊、氣保焊、氬弧焊等等一些常用的焊接。在焊接專業中就會學習到更為高級的焊接方式,例如:機器人焊接、激光焊接等。
在現代焊接中,無論在教學中采取怎樣的焊接方式,焊接的工件材料如何,都離不開一個“熱”字。在焊接中都需要用到電,焊接金屬板件需要利用電弧放電,產生熱量使焊條或者焊絲熔化,在冷卻過程中被焊件在熔化的金屬液體作用下牢固的連接在一起。
學校的焊接課程教學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理論教學,有著固定的教學場所。在教學管理方面較為容易。第二部分是實操訓練,雖有固定的教學場所,但是場地范圍較大,管理難度就會偏大,在實操訓練時就會存在一些較大的安全隱患。
1.用電安全:在進行焊接時必須要用到電。電源有兩種:交流電與直流電。在交流電當中還分有兩種電壓分別是220V和380V。在學校的焊接實訓場地上是使用380V 交流弧焊機。此種情況就必需要注意用電安全。
2.場地通風排氣:電弧焊在焊接時,除了有強烈的弧光向四周照射還有大量的煙塵產生,這類煙塵含有一些金屬升華氧化物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氣體,被吸入鼻腔會感覺到刺鼻,對人體是有害的。
3.火災:實訓場地要注意防火防災。焊接實訓場地設置了15 個焊接工位,同時可供15 人,同時進行焊接操作。而且焊接的溫度可達1500 多攝氏度,此溫度下可以將絕大多數可燃物體進行點燃。而且學生的安全意識普遍較低。所以防止火災顯得就尤為重要。關于生命、財產安全,是核心部分。
4.疏散通道:由于焊接實訓場地設置在室內,當發生突發事件時需要緊急疏散場地內的同學,疏散通道立即變成救命通道。那么在以前學生少的時候疏散通道的寬度能夠滿足學生緊急逃生。現在學生多了,而且有些同學還比較的調皮,疏散通道就顯得不那么夠用。
實訓場地的規范使用離不開有效的管理,管理首先就需要制定規則,無規不成方圓。依據規則進行對實訓場地整理。將一些重要的設施或者雜亂的物品進行擺放整齊,需要留出的空地就不能存放雜物。以防止發生緊急情況下能夠最大限度的安排人員逃生。
1.重新布置供電線路:焊接實訓場地一般情況下都會設置在老舊房子里面,用簡易的隔板將工位與工位之間相互阻隔。在供電方面線路容量相對過小,需要對新的供電線路進行設計然后更換新的供電線。在安裝電線時在電線表面安裝一個電流監測器,監視線路當中的電流大小,當超過設定值時就發出報警聲及時切斷電源,防止在學生實操訓練過程當中因線路電流過大造成線路燒毀引發火災,也同時保護設備的安全。
2.安裝滅火裝置與防火卷簾:在焊接的過程中會在焊接部位周圍產生高溫區,如有同學不注意,隨手把可燃物放置在高溫區,就有可能被點燃。在焊接實訓室內布置有帶電線路和焊接設備所以在焊接實訓室正上方安裝有二氧化碳氣體滅火裝置,并且在進入實訓室的門上再安裝符合消防標準的防火卷簾。當在學生實訓操作時發生火災能夠及時對火災區域進行噴灑二氧化碳氣體進行滅火。而且在進入實訓室的門框上也安裝有防火卷簾。此時能將火勢控制在一定的小范圍之內,盡可能降低由于火災引起的損失。
3.改造通風排氣系統:焊接過程中產生的煙霧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氟化氫氣體,能夠刺激人體的呼吸系統,也含有一些可吸入顆粒。長期指導訓練的老師還有訓練的學生聞了這個氣體都會對身體有害,需要改善教學環境以及保護師生的健康。對通風排氣系統進行改造,把原來放置于焊接工位正上方的吸氣管改造成掩埋在地下的抽氣通道,這樣能有效的將顆粒狀的灰塵吸入氣道而排出,減少人體的吸入。
4.緊急逃生通道的改造:緊急逃生通道是一條生命線,必須要將其重視。舊的逃生通道只是利用了一些較小的指示牌安裝在墻上指示逃生的方向。這種雖然有一定作用,但是在緊急情況下,這種牌指示功能就顯得有些不足了。想要取得較好的效果就是在地面上安裝透明式的指示箭頭且有獨立的供電電源,在遇見突發情況時,首先可以起到照明作用,防止慌亂中踩中別人的腳導致踩踏事故。其次是遭遇火災時,大家都是要低頭前進,地面的箭頭微弱的光線更有助于逃跑。最后,就是一定要對緊急逃生通道上的雜物進行清理。不能在通道上堆放雜物,影響人員的緊急疏散,地面也必須保持干凈。
5.加強科任教師和同學們的安全意識教育,學會基本的逃生方法,做到以預防為主。焊接實訓室的建設首選需要管理老師進行規劃,科任教師也要積極配合并且要與實訓室管理老師多相互溝通。共同為實訓室的管理與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
實訓室的建設和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持,離不開管理者的精心規劃,更加離不開所有老師以及同學們的自覺遵守實訓室的規章制度。所有的新技術、新管理方式的出現都離不開服務同學這個核心,加快實訓室的建設服務更多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