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啟維 貴州城市職業學院
建筑廢渣、廢棄、廢液、光、聲等污染正在破壞著人們的居住環境,成為城市主要污染源之一。下面圍繞建筑工程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并對建筑工程環境污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建筑工程三廢污染主要指廢渣、廢氣和廢液,三廢污染是建筑工程環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廢渣污染主要指建筑垃圾,建筑垃圾不易降解。10000m2的建筑即可產生600t 的建筑垃圾,1m2混凝土拆遷即產生1t 建筑垃圾,同時建筑施工、拆遷還會產生玻璃廢渣、石膏、陶瓷等廢棄物。工程廢氣包括機器排放的NO、NO2,CO、CO2、SO2、H2S,裝修過程中產生的笨、甲醛等有毒氣體,渣土搬運過程產生的粉塵等。廢液包括混凝土拌和飲用水使水堿性升高,建筑工程材料廠商排放的大量廢水、廢液等。
建筑本身需要消耗大量的土地,在施工過程中還會破壞周圍的生態環境。施工過程中需要開挖地基或者建設附加工程,這會嚴重破壞地表及周圍的植被,如果在施工過程中不采取任何措施,會留下安全隱患。當碰到下雨時,工程場地非常容易發生侵蝕。除此之外,建筑在施工時還會產生大量的棄土棄渣,建筑單位對其處理不當也會嚴重的影響周圍的環境。
建筑施工還會產生噪聲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化學污染等。施工期間,攪拌機、電鋸、電焊機、打樁機、挖掘機、壓路機、起重機、運輸車輛等產生的噪聲相互交織,噪聲經常超過國家規定的85dB,嚴重影響周圍居民的居住環境。除此以外,電弧焊作業和強光源施工現場照明、城市高樓的玻璃幕墻產生光反射,粉煤灰、花崗巖、大理石放射性物質超標等污染也不容小覷。
國家和當地政府要依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城市需求,尊重自然發展規律,結合自然環境、區域資源條件、人文歷史情況、社會現狀特點,做到統一規劃、統籌兼顧、綜合部署、分步實施。
國家和當地政府要多制訂切實可行的法律法規來引領建筑工程向健康化、綠色化、持續化發展。做到建筑工程環境污染管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
建筑工程主體要把施工環保放在工程首位,做好環境污染防護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的三同原則。建筑施工人員要提高環保素質,認真學習有關環保法律,做到建筑現場文明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要堅持:
(1)依據原有地形地貌進行規劃設計、盡量保證原有生態環境完整。建筑施工要邊建設邊綠化,可采用地面綠化與空中綠化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有效的植被及時管控水土流失和山體裸露等環保問題,恢復和重建良性生態環境。
(2)建筑施工過程要堅持環保綠色理念,盡量采用環保、清潔、綠色、可回收、可循環的3R 建筑材料。
(3)工程主體要有效治理建筑施工三廢污染,對于施工廢渣要妥善分類,能回收的要充分回收利用,臨時存放要防水、防漏和防揚,統一清運、集中處理。在施工過程中推行液化石油氣或天然氣等清潔燃料,減少廢氣的排放污染,廢氣排放執行國家DB44/27-2001 二級標準。在廢液處理中要雨、污分流,污水不達標不排放,排放要使用密封管理,排放標準執行國家DB44/26-2001 的二級標準。
(4)工程主體還要加強噪聲污染、光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化學污染等治理。如種植綠化帶,設置隔離帶,安裝隔音墻、隔音棚等,在施工時噪聲大的設備應遠離居民區一側,減少噪聲對居民的影響。低層建筑物采用低反射率的玻璃,電弧焊作業需有隔離墻。
在建筑工程環保建設中還要充分發揮監察督導作用。環保部門要認真履職,做好施工建設環保監督工作,做好調查取證、責令整改、違法處置工作。環保主管部門要建立群眾監督機制,發揮群眾監督作用,拓寬監督渠道,增強環保施工。
國家要制訂科學的建筑行業、材料生產行業、材料研發行業健全的環保法規。使生產、建設、使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遵照國標、行業標準執行。激發科研機構新材料研發熱情,激勵建筑材料生產廠商生產綠色環保建材,規范工程主體環保作業。
環保部門和實施主體要強化環保宣傳引領作用,加強環保意識教育和宣傳。使建筑管理層、工程師、施工員都具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形成人人懂環保、自覺遵守環保的良好局面。
國家和工程主體要在環保建設方面加大資金投入和人員投入。國家和科研機構要增加科研經費,加快新能源、環保材料的研發。工程主體要增加管理經費,使環保工作切實做好做實,使建筑業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建筑工程環境污染控制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任重道遠,關乎人民生活,關乎民族未來。國家、社會、建筑類各行業要高度重視,確實落實責任,加大人、財、物投入,加快技術研究、倡導科學建設,使建筑行業綠色健康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