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新建 河北省榮院醫院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其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愈發凸顯。醫院屬于非營利性質,并且承擔一定社會公益任務的單位,受到傳統發展模式的影響,在市場化轉型發展過程中,醫院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為了保持自身競爭力,不僅需要醫院不斷更新原有管理理念,還需要構建現代化管理體系,注重成本利益,抵抗市場風險,實現醫院的穩定發展。
金融經濟管理主要是研究對社會經濟活動進行合理規劃、組織與調節的方法。具體來說,金融經濟管理就是對各個項目與業務的成本、收益進行比較,從而對項目的整體價值進行科學評估,并與企業管理人員作出科學決策,降低經營風險,創造更大收益。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應用金融經濟管理的具體方法為:首先明確各個項目實際所需要的投資成本,通過相關數據分析各個項目可以獲得的經濟效益,以及其中可以節省的經濟成本。其次,將項目的經濟效益與投入成本進行對比,并且對項目中的數據進行核算與評估。最后,不斷優化成本環節,改進項目中存在的問題,提高企業經濟效益[1]。
在醫院管理過程中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夠幫助管理人員了解醫院運行的實際情況包括其中的成本管理狀況,同時結合各個項目的成本與支出數據,便于其作出科學的管理決策,推動醫院管理體系現代化。此外,醫院內管理人員能夠根據醫院的實際運行情況,制定出更加完善科學的管理方法,不斷優化醫院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實現醫院資源利用效率的不斷提升,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2]。
在醫院管理人員掌握和了解整體運行情況后,醫院管理人員就能夠結合醫院各部門的效益情況以及各部門的執行力度等內容,對醫院內資源進行重新分配與調度,避免資源的閑置浪費,降低醫院資源成本。在有效控制成本之外,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能夠有效控制醫院內各項支出,構建科學化、梯度型薪酬制度,提高醫院內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使醫院朝著高效、節約型醫院的方向發展。
醫院作為非盈利性、承擔一定公益任務的機構,就需要將保障患者的合法權益作為核心與關鍵。因此即使在市場化改革的過程中,醫院也不能將經濟效益作為衡量其經濟管理的唯一標準,而是要綜合考慮醫院內資源的利用情況以及醫療成本的控制水平等。通過成本-效益分析法,在合理控制醫療成本的基礎上,減少其他環節醫療費用的支出,不僅減少患者的額外支出,而且能夠為其帶來高質量的醫療處理,確保患者合法權益的同時,為醫院節省更多的醫療資源,有助于醫院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
醫院在經營管理過程中不僅需要考慮到醫療成本的降低、提高經濟效益問題,更需要充分考慮到創造更大的社會效益。而社會效益是無法通過經濟效益的指標進行衡量,良好的社會效益有助于醫院良好企業形象的建立。因此醫院在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對各個經營項目進行評估過程中,不僅需要從成本與效益兩方面去考慮,還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管理原則,將社會效益也納入管理體系當中[3]。
醫院要想朝著現代化管理方向發展,就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起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具體來說就是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明確具體的分析對象,將不同類型的工作人員按照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選擇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從而優化醫院內部的管理,構建起科學化的管理體系。同時醫院還需要將成本管理納入績效考核當中,實現各部門的權責劃分,落實責任追究制度,推動職工成本意識的建立,避免醫院資源的浪費,建立節約型醫院。
醫院工作人員在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時,需要遵循:其一,實用性原則。工作人員通過及時獲取各部門的項目活動數據,并利用分析法進行核算與評估,確保項目成本分析能夠覆蓋到醫院各部門,提高成本效益分析的實用性。其二,科學性原則。管理人員在進行成本效益核算時,需要采用行業內廣泛使用的評價標準,確保評估數據的科學化,同時便于對醫療服務項目資源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預測、評價與反饋。
隨著醫院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內需要容納更多的患者,也勢必需要更多的資金與資源投入,使得醫院經濟管理的業務范圍不斷擴大。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術如云計算、云儲存技術等,通過對于醫院內經濟管理數據的實時監控,確保管理人員能夠及時掌握醫院的運營情況,規避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此外,作為管理人員,其還需要不斷更新自身經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運用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便于對醫院的經營狀況有一個直觀的把握,并且將數據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示給醫院管理層,便于其進行管理決策。
綜上所述,醫院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要想保持自身核心競爭力,就需要在經營管理過程中融入金融經濟管理理念,立足成本與效益兩大因素,做好項目的分析與評估工作,從而有效降低醫院的醫療成本,提高醫療資源的利用率,實現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此,醫院需要結合自身情況,構建科學化、系統化管理制度,強化成本與效益工作,確保醫院經營決策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