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萍 云南省水利水電投資有限公司
在集團開展財務管控的過程中,只有建立有效的財務管控體系,才能將企業財務管理作用發揮出來,便于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合力,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企業通過開展財務管控工作,還可以讓財務信息的流通變得更加暢通,及時消除財務信息不對稱的情況,提升財務信息的透明度,更加及時掌握公司的實際財務情況,還能對融資業務中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處理,建立更加完善的資金監督體系,避免集團公司在經營的過程中出現太大的財務風險。
很多公司在開展財務管控工作的過程中,選擇“集權型”還是“分權型”公司,是困擾很多集團公司發展的大問題,如果對權力的分配過于集中,容易發生各種腐敗問題,各種審批手續過長,對子公司發展積極性,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很多集團子公司進行決策的過程中,往往不能對集團利益引起重視,容易導致決策目標和集團利益不一致情況的發生,難以將集團資源整合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可以賦予子公司一定的自主經營權,這非常有利于對母公司資源的合理分配,避免集團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出現太大的風險,這非常有利于集團公司財務目標的實現[1]。
財務管控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的情況比較嚴重。財務管理包含在企業經營的每一個環節,其中的管理制度和政策非常多,需要在開展財務管控工作的過程中,認真做好核算分析、監管、評價和考核工作。當前很多企業管理人員水平相對比較低,對集團公司員工培養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內部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況比較嚴重,容易受到人為因素、政策、組織結構因素的影響,對風險的應對能力比較弱,對企業實現戰略目標構成了非常大的挑戰。
合理對財務管控模式進行選擇。集團為了得到進一步的良性發展,就需要對分權度合理確定,可以采用多級多層的控制系統。如果集團的權利過于集中,就難以將子公司的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影響子公司員工工作積極性,如果分權過度,就會對權力運行監管造成非常大的影響。為此,應該不斷建立健全相關機制,能夠正確平衡好分權與集權的關系,合理分配公司財務總部預算核算管理、財務分析、風險管理、收益分配的管理權限,并認真做好投資決策、重大收購、合并行為的把控,賦予子公司更多的權力,提升對企業的管理效果,明確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2]。
建立集團的財務中心,執行有效的財務人員委派制度。集團通過成立財務中心,可以對集團的財務進行統一核算,并對核算、成本、往來、稅務、資金、預算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合理進行分配。公司還應該認真做好財務分析工作,實行有效的財務人員委派制度,對子公司人員統一進行管理,加強集團公司財務情況考核,實行子公司考核為輔的雙重考核管理制度,讓委派財務人員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此外,集團公司還應該認真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建立有效的人才獎勵制度,加強對高素質人才選拔,及時發現公司中的人才,并留住人才,不斷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讓集團公司在開展財務工作的過程中,具有更多的人才選擇余地。
建立更加標準化的財務制度管控體系。企業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建立有效的籌資、投資、融資、資產、成本費用、收入利潤、核算、財務報告與分析、業績考核、風險管理制度,從而為各種財務工作的開展,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通過合理劃分相關人員工作職責,讓各崗位工作人員在實際開展工作的過程中相互進行監督,行使權力的過程中相互進行中制約,實現對核算系統、財務預算系統的有效控制,并通過明確各種風險管理方法、內控管理方法、信息管理方法,在公司內部形成一套標準化的工作流程,從而達到強化公司內部控制的效果。
認真做好資金管控。在集團公司開展財務工作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是做好資金管控工作,這可以通過對收支賬戶規范控制來達到,從而實現對資金的統一管理和調度。集團公司通過采用統一的外部融資渠道,可以進一步提升集團的融資能力,從而提升自身防控債務風險的能力。在對集團公司資金的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開展資金審批制度,讓公司出納人員每日上報資金收支情況,從而實現對資金使用的控制。通過開展集團公司資金管理考核工作,從而對公司資金使用風險及時進行規避,讓公司資金規模的優勢得到更大的發揮,提升公司資金使用效益,保證資金使用安全,給公司創造更大的經營效益。
認真做好風險管控工作。企業應該對開展財務風險管控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建立專門的風險專管機構,保證各項工作開展的獨立性,實施更加全面的風險管控工作。通過對國家經濟發展形勢的研判,就可以及時發現企業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財務風險,從而開展針對性的風險監督、管控和預警工作,對企業各種高風險業務開展情況及時進行監控,并充分落實好相關人員的職責。通過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和知識學習班,來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職業培訓,可以進一步提升財務管理的綜合素質,提升公司的財務風險研判能力,能夠讓公司在第一時間發現各種財務風險并進行排除。企業還應該充分做好內部控制體系的研判工作,并及時找出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全面提升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3]。
企業在開展財務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中,投入足夠的力度。企業通過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才能及時發現企業發展的各種漏洞,通過及時彌補這些漏洞,進一步激發企業發展潛力,提升企業管理水平。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增加,其內部審計工作各種環節越來越多,這些審計工作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審計工作。在企業經營活動數量持續增加的今天,如果只是采用單純的事后統計方式,往往難以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需要。因此,企業開展經濟效益審計的過程中,應該從企業內部制度入手,在企業采購、生產、銷售、財務統計中找到相應的漏洞,然后及時開展各種評價工作,通過優化和調整管理手段,來及時改善企業管理當中的各種弊端,為企業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必要的建議,及時發現企業的各種財務風險,然后及時采取規避措施,避免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出現更加嚴重的問題。
保證企業各項制度的執行效果。當前,我國企業在實際發展的過程中,都制定了專屬自己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規章,但在具體執行的過程中,各種違規和違紀的問題相關較多。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企業就應該認真做好內控制度建設,將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制度的具體執行過程中,明確財務制度的執行主體,不斷完善企業財務風險防范體系建設,提升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避免企業在資產管理中,出現嚴重的損失。
認真做好信息管控工作。在集團公司經營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非常多的信息,一旦這些信息泄露,就有可能給企業造成非常大的損失。為了避免發生信息泄露的情況,企業應該認真做好信息管理工作,讓企業員工能夠根據企業信息管理制度要求開展工作,避免出現嚴重的信息泄露情況。此外,企業還應該定期對信息安全系統進行升級,避免信息安全系統出現嚴重的漏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給集團公司和子公司開展財務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針對這些公司開展財務管控中的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真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然后及時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充分保障公司的財務管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