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綠明 河南中醫藥大學
河南中醫藥方面產業的發展,不僅發揮對周邊中醫藥產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也能實現對傳統工業的改造,推動經濟實際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產業層次的提升。同時也能促進中游和下游產業鏈的壯大,增加人們收入。除此之外,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有利于河南競爭優勢的增強,推動區域經濟發展[1]。
河南在黃河中下游,河流和山脈相間,平原與盆地之間相互連接,良好的氣候為中藥材生長創造了良好環境,藥用植物一般都能在這里種植和生長。對于河南來講中藥材野生以及種植面積均比較大,質量較好,全國占據重要地位的中藥材重要有銀花、生地、山藥等等。同時河南在中藥工業方面獲得了迅速發展[2]。
河南中醫藥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產業化水平有待提升的問題,產業結構尚且不夠完備,并中藥質量缺少穩定性,雖然中藥材企業比較多,但是大部分比較小,在規模較小情況下自然集中程度比較低,因此企業在規模以及經濟效益方面不能和著名中藥企業之間進行對比。
針對中藥材栽培問題,并沒有設置專門機構對其進行研究,僅僅有少數科研人員以及專業人員研究時涉及此方面課題[3]。并且制藥企業在進行管理過程中,會將粗放經營和現代管理模式結合在一起,多數企業在發展中對于研發創新較為重視,對管理創新以及職工創新有所忽視,在此情況下,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的熱情會受到不良影響。
河南中醫藥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雖然在信息化建設上進行了投入,企業與組織之間基本進行了網絡互通,也加強了在網站方面的建設[4]。但是缺乏覆蓋范圍廣的信息平臺,信息化效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其在電商方面的發展、上升空間比較大。
中醫藥現代化以及國際化的實現需其標準化作為基礎與條件,中藥材方面生產基地建設能夠為GAP 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5]。因此河南在發展過程中應運用因地制宜方式找尋GAP 基地,為中藥材生產過程中規范化與集約化的實現創造良好條件,推動區域資源方面的優勢逐漸轉向經濟優勢。在此過程中,構建梔子基地時,可以將桐柏、唐河作為主體,構建天麻、山茱萸基地時可以將內鄉、南詔等作為主體,構建麥冬基地時,可以將鄧州作為主體。
就我省當前中醫藥產業實際發展現狀來講,對于藥用植物,在栽培方面缺少統一管理,區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比較大,因此需對基地進行合理指導,種植和管理時盡量運用現代化方式,促進無公害栽培以及綜合防治方式的運用,使中藥生產逐漸實現集約化與規模化,進而使中藥在質量方面得到充分保證。同時中醫藥產業在發展中,應注重高效型逐漸向節約型轉型,其中主要為中藥二次研發以及新藥創新。有利于中醫藥產業實現體質增效,實際上二次研發與新藥創新之間對比,在方法上更為有效。
就物流來講,是產業鏈中的重要組成,能夠由產業鏈源頭一直到產業鏈終點為消費者提供準確且快速的服務,實際上醫藥物流的發展推動了中藥產業在產業鏈結構方面的變革,其傳統商業體系中,醫藥在流通過程中會受到批發體系以及行政體系的限制,企業難以實現對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在擴大市場過程中,不應局限在國內市場,也應推動中醫藥走向國際市場,使更多人的認識到中醫藥的價值,加強對電商與物流發展的運用,發展電商過程中,應注重對大數據的運用。在人工智能、互聯網、云計算等快速發展過程中,大數據逐漸被運用于各個領域,中醫藥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應積極發揮大數據優勢,分析當前人們對中醫藥的具體需求,推動資源整合,促進產業聯盟的建立。
總之,為了使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河南中醫藥產業發展獲得較好效果,適應現代化發展需要,發展模式上應注重多元化的實現,積極構建良好發展環境,詳細了解發展機制,對中醫藥產業發展進行整體性規劃,保證對應管理機制在構建時的協調性與高效性,加強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增加在產業、科技以及人才等多個方面的投入,提升中醫藥產品當中科技含量,以及產品市場競爭力,進而推動區域經濟不斷發展,促進河南在經濟結構上的轉變,實現經濟健康、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