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萌 松原廣播電視臺
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科技發展也取得了一定進步,新媒體隨之出現,其突出的優勢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更多了,速度更快了,這就給廣播電視臺新聞工作帶來一定沖擊。
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要積極進行創新,將挑戰轉變為新的發展機遇,主動擁抱新媒體,順應當前時代發展趨勢,在新媒體環境下凸顯出廣播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的特點,謀求更大的發展進步[1]。
新媒體新聞和電視新聞的新聞采集源是相同的,新媒體對廣播電視所產生的沖擊很大一部分體現在傳播上。人們在利用新媒體獲取新聞信息時,途徑更加多樣,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主動性。
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也在積極謀求多樣化的發展,不斷拓寬電視新聞的傳播渠道。電視本身是一種視聽語言的傳播媒介,新聞編輯要主動擁抱新媒體,學習新媒體在新聞傳播方面的優勢,對視聽語言的傳播媒介進行拓展,使其在新媒體環境下呈現出多樣性的發展特點。電視新聞編輯需要通過多樣化的傳播途徑來使電視新聞內容被更多人看到,繼而使電視新聞內容在社會上產生更大的影響力[2]。
和傳統媒體時代相比,如今觀眾在電視新聞方面的自主權得到提升,在新媒體發展環境下,新聞編輯工作多樣化的開展越來越重視受眾的需求,盡可能為觀眾帶來高質量的內容輸出,利用新媒體的發展優勢來實現自身競爭力的提升,進而促進電視新聞節目的可持續發展[3]。
在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在進行內容選擇時往往比較單一嚴肅。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多樣化的特點相應地體現在新聞內容的多樣化方面,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新聞的時效性越來越被重視,電視新聞編輯在保證新聞內容真實性的基礎上,還要注意抓住新聞信息的時效性特點,促進新聞編輯形式的改變,針對電視新聞內容進行分類,針對觀眾群的不同需求對新聞內容加以豐富,打造出更有特色的新聞節目。
近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水平在逐漸提升,新媒體發展勢頭迅猛,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每個人不僅是新聞信息的被動接收者,更是主動傳播者。新聞傳播不再是廣播電視臺的特權,電視新聞編輯需要在電視新聞的思想內涵方面加強創新。
科技發展和思維轉變對電視新聞工作產生直接影響,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需要重新審視廣播電視平臺和新聞工作,從觀眾的新聞接收習慣和需要出發,樹立全媒體發展思維[4]。
首先需要提升對新聞信息判斷的前瞻性,從不同角度對新聞信息進行分析。不能僅局限于對新聞信息的描述層面,要善于預測和判斷,從海量數據中挖掘前瞻性信息。其次重視新聞互動性,在進行節目編排時要及時吸收觀眾的意見建議,有目的地進行創新,更好地滿足觀眾的需要,提升新聞內容自身的吸引力,進而提升電視新聞收視率。最后要重視價值觀的共鳴。新媒體語境下,各式各樣的節目為大眾帶來眾多的選擇,但是其中不乏粗制濫造的節目。
電視新聞工作人員對新聞內容進行編輯本身是一個再創作的過程,新聞編輯的藝術樣式會關系到觀眾對新聞節目的認可程度,所以電視新聞的美學價值無法忽略。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輯更加注重美學要素,在新聞布局上進行創新,盡可能規避千篇一律的模式,重視新聞稿件軟硬度之間的有機配合,通過更加多樣化的新聞表現方式來吸引觀眾的觀看興趣。
在新媒體發展環境下,功能單一的廣播電視新聞顯然已經難以適應當前的發展趨勢,難以滿足觀眾對新聞節目越來越高的要求。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性特點還體現在對新聞功能和形態的創新上,對新聞內容做出新的解讀。
如今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豐富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形態,在進行新聞編輯時可借助現代化的數字通信技術,豐富電視新聞節目的形態,凸顯出電視新聞節目自身的個性,繼而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的競爭力和收視率。
在創新節目傳播渠道時,可以考慮時下熱門的微信、微博等。例如,可以建立節目官網、官方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在微博和微信上通過網絡營銷積累粉絲。在這些平臺上及時更新節目內容,使得人們可以通過網絡渠道收看。平時還可以把節目熱點消息發布在微信公眾號里,通過策劃活動,帶動朋友圈的轉發量,對節目進行宣傳與傳播。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提升廣播電視臺編輯素質是現階段廣播電視媒體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在當前新媒體的發展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和傳統媒體時代相比產生巨大變化,呈現新的特點,這些新特點是廣播電視新聞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做出的主動創新,對廣播電視新聞的可持續發展產生積極作用,更好地滿足了當前觀眾的新聞需求[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