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峰 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醫藥產業一直屬于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成分,與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等密切相關。我國自20 世紀80 年代至今,醫藥產業年均增速達到了15%以上,近10 年,國家宏觀政策對生物技術創新和生物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顯著增加,國內生物制藥領域競爭不斷加劇,大型生物制藥公司間的并購與資本整合日趨頻繁,可以彰顯生物醫藥行業的繁榮發展。因此,生物制藥專業人才的培養應得以高度重視。
我國目前生物制藥產業發展迅速并且市場前景廣闊,但依舊存在明顯問題:企業研發資金普遍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薄弱,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公司人才儲備不足及創新體制不完善。從整個生物醫藥行業來看、我國生物制藥研發強度一直處于5%以下,生物新藥獲批占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審中心新藥獲批比例遠低于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
通過對生物醫藥類相關企業人才崗位數據進行分析,市場上生物醫藥企業所需人才根據主要從事工作范圍進行劃分為四類:生產類銷售類研發類質量類。就崗位需求數量而言,銷售類崗位需求量最高,其次為生產類相關崗位。質量類需求數量最低。從人才類別需求上可將其分為技能型人才工程學術型人才兩大類。其中工程學術型人才普遍傾向選擇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技能型人才則大量來源于各大中專院校。依據相關機構做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近三年內需要高職學歷層次的崗位類別中銷售和質量占比較高。
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生物制藥核心能力為主線、以滿足目前國內市場需求為專業辦學的定位點和出發點,將職業能力標準和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活動相結合,分別確定生物制藥相關專業工作四大類崗位群的具體崗位以及所需的崗位核心技能。針對以醫藥代表、藥品銷售類崗位為目標群體的人才培養,其崗位匹配的核心技能有生物制藥想過專業基礎知識、營銷技能、基本市場規律。以藥品生產監控、質檢員、QC 檢驗員、儀器分析員等質量類具體崗位為目標崗位群的人才培養,其崗位核心技能主要包括基本檢驗儀器的使用與維護、檢驗報告的撰寫、藥品質量的分析與檢驗。而以發酵員、分離純化員、藥物制劑工、設備操作工、等生產類崗位群為目標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培養學生以細胞培養、傳代、凍存操作,生化實驗室基本實驗操作,藥品生產流程制定實施等相關實操動手能力。最后有關藥品研發類崗位則需要注重培養的專業技能包括專業文獻檢索與研發方案的設計、詳細藥理知識的應用、醫藥生化等相關專業知識、藥品生產流程的審批和相關法規的應用等必備技能。
課程體系構建應面向特定崗位群出發,按照標準職業成長規律,循序漸進的進行安排,達到從單一到綜合、從簡單到復雜、從理論到實際操作,依據生物制藥產業相關特定崗位群的工作流程、知識認識、職業標準和教學的基本規律,做到基礎課為專業課服務、專業課與崗位群結合。突出培養核心能力核心技術和核心素質。實現學校教育、企業發展需求、崗位實際操作零距離對接。
根據前文討論的崗位技能和課堂實踐教學相結合將生物制藥類在高職階段各項課程分為幾個層次:公共基礎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相關課程、大學英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關課程、大學生心理建設相關課程、高職階段語文數學基礎知識課程;專業內基礎課,包括藥劑學、藥理學、藥物化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微生物學等;專業技能課、實踐訓練課程,包括各項專業技能實驗操作課程、細胞培養課程、藥物化學分析課程、蛋白質組學實驗課程、微生物培養課程。其中公共基礎課程及專業基礎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安排在第一學年完成,從第二學年開始學生培養主要集中在技能和實踐訓練。如相關實驗操作課程、能力提升課程。第三學年強調實際環境下能力的訓練,通過大力發展學校的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建設,使學生走出去,在實際生產中進行訓練,同時課適當在校園內開展針對性專業選修課程如藥品檢驗技術、藥事管理法規、藥品經營管理技術、銷售類崗位技能培訓、醫藥文獻檢索等。
我國的生物醫藥產業前景廣闊,除生物制藥公司外伴隨著個性化醫療、數字醫療、體外診治等行業的興起以及國家各項利好政策的不斷推出,生物制藥相關人才的需求量必定進一步增大。而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一方面是對學生學習和能力的一種反映,同時也是確保我國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現階段隨著生物產業的發展,就業日趨走向一個動態的、競爭的過程。而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職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強化自身的綜合能力和水平。基于生物制藥公司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不僅有利于持續提升生物醫藥產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同時對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也有一個積極的推動作用。通過就業導向任務驅動來實施人才培養過程,將高職學生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努力培養符合時代發展、市場運作、企業需求的新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