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麗 中共鞍山市千山區委黨校
在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過程中,市場競爭愈演愈烈。在人才強國、科教興國的戰略推動下,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才不斷涌出,對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于人力資源管理來說,其主要依托招聘、人才選拔、培訓、考核與薪酬管理等方式,為企業吸納更好的人才,并對企業內部的人才資源展開優化配置與利用,為企業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在工作實踐中,更加強調員工個人利益與企業集體利益的統一,以員工個人發展帶動企業整體發展。隨著企業發展需求的增加,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內容也有所擴展,制定并落實人才招聘計劃,分析企業人才需求,員工培訓教育、績效考核、薪酬與福利管理等均涵蓋于當前人力資源管理的工作范圍內。
一方面,企業和單位要營造良好的經濟管理學學習氛圍,從上到下對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進行了解和學習,將管理經濟學理念在人力資源管理全過程執行,提升員工對管理經濟學的正確認識與理解。同時,企業和單位還可以采用定期組織人員培訓的方式,不斷向企業全體員工傳授人事管理經濟學知識和內容,從而有效促進企業各個員工人事管理經濟學意識提升,更好地結合經濟管理學相關理念開展相關工作,促進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根據管理經濟學的相關概念,完善和制定出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最優薪酬體系,也可以在人員招聘和培訓的過程中,根據管理經濟學中的邊際收益、邊際消費等理念,明確各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和特征,從而實現對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合理做好單位人員培訓工作。此外,在提升對經濟管理學正確認識的過程中,為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還可以采用完善績效考核、健全人才獎勵機制的方式,根據經濟管理學的相關工作標準,了解員工在工作崗位的投入情況和實際工作情況,進而通過相關工作的分析和對比,給予員工相應的激勵和獎勵,從而最大化地滿足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的需求,促進員工提升工作積極性,進而更好地參與各項工作和企業發展。
人力成本是企業管控成本的重要環節,主要體現為員工工資薪酬、獎金等,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方面,是激勵員工的重要舉措。所以,把人力成本控制在最大限度的合理化,能與人力資源管理發揮激勵效用相得益彰。一是在企業整體人力成本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薪酬體系。首先,進行薪酬設計師不單考慮經濟薪酬,還要把非經濟薪酬考慮進去,包括帶薪假期、晉升空間、榮譽等。接著,形成合理激勵機制。豐富激勵形式,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例如,進行員工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提高員工的幸福感;建立積極的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的歸屬感和凝聚力,鼓勵員工與企業同進退;保障獎勵的時效性,讓員工對獎勵能及時看得見感受到。
薪酬管理關系著企業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對企業人才流失控制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依托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企業中所有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得以增高,其對于企業的忠誠度也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而通過引入勞動經濟學相關理論,能夠達到優化企業薪酬管理的效果。此時,需要重點關注勞動經濟學理論包括收入效應以及替代效應。其中,收入效應主要為,在工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若收入增加,則理想的工時數量將呈現出降低的趨勢;替代效應主要為,在收入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工資上漲會帶動閑暇價格的上升,此時,員工對閑暇時間的需求量降低,因此有著更強的工作積極性(工作動機)。基于此,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中的薪酬管理工作中,應當在保證平衡性的基礎上,適當弱化收入效應、強化替代效應,以此更好地激勵員工展開工作,自主降低工作期間的閑暇時長,推動員工個人經濟收入與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共同提升。
管理經濟學視角下的人力資源薪酬管理是企事業單位在運營管理中的關鍵部分,也是新時期管理經濟學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企事業單位通過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體系,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職工需要通過工作獲得薪酬來確保日常生活的穩定性,而職工個人薪資與其日常生活穩定性存在密切聯系。企事業單位應當根據管理經濟學提出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將薪酬管理引入到單位日常運營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中。在保證合理的前提下,企事業單位應當適當改變員工的薪資收入,目的是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和崗位責任意識。管理經濟學視角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應當加強對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的管理,使二者保持一個相對平衡的關系。替代效應是指職工的單位時間勞動價格上漲后,職工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收入,會大幅提高工作數量和工作效率,進而提升個人工資。收入效應則是指當單位時間勞動價格上漲后,職工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相應的工資收益,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容易下降,工作產值會出現下滑。因此企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薪酬管理體系,適當提高替代效應,降低收入效應,從而確保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上述研究可知,勞動經濟學視角下的人力資源發展任重道遠,需持久不懈的努力與堅持。我國企業人力資源要根據企業實況來展開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探索適合自身情況的開發模式,以市場未來需求為導向,從人力資源配置、選拔、培訓等多方面不斷完善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