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樂陵市審計局
近年來,大數據在Internet信息技術行業中迅速傳播,數據量變得巨大,數據結構變得復雜,處理也相應地變得困難,因此大數據逐漸成為研究和實踐的中心。該部門還在大數據時代尋找用于投資審計的新解決方案。
與公司資產的投資審計不同,政府投資審計是指對基本建設項目的監督,在這些項目中,審計機構根據國家法律法規使用財務資金,國有公司資金和其他投資。因此,政府將積極利用互聯網上的信息共享和快速傳播作為媒介,著重于數字審計,建立基礎數據數據庫,并系統地,科學地利用數據庫的內容。需要對其進行充實以提供所有信息,以用于公共財產的運營和績效評估。借助最新的數據支持和審計信息的持續集成,可將外部風險降至最低。
政府利用國有資產進行項目建設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人民的生命。政府投資審計項目是對我國各級政府促進區域發展,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持。因此,審計政府投資績效是投資審計的重要組成部分。
鑒于數據量巨大和數據種類繁多,政府投資審核也增加了某些困難。在大數據時代,數據量充足,但投資審計項目數量增加,工作量增加,審計時間相對較短。如果審核所需的信息不及時,則許多工程結構可能會損壞。需要更改經常發生的審計方法和方法以提高審計效率。
政府投資審計的數據一般來源于其他被審計單位或者相關單位,數據的安全直接影響查證的準確性。隨著數據量的增加和數據類型不斷拓展,數據結構也復雜多樣,虛假數據、錯誤數據、數據缺失等問題隨之而來,從技術層面識別難度會越來越大,此外采集的數據有時候涉及個人隱私信息、商業數據、保密數據等信息安全保障存在隱患。政府投資審計人員審計數據從采集-轉換-使用-儲存每一個環節都很關鍵,數據共享、網絡病毒等都容易造成泄密,因此無論哪一環節的數據泄密,都必然造成嚴重后果,甚至對整個審計系統的執業和保密能力產生質疑。
審計人員少尤其是專業的數據處理人員偏少是制約當前基層審計機關運用大數據審計開展審計的難題,加上缺乏專業的大數據相關知識培訓學習和實踐操作,大部分縣級審計局在政府投資審計中大數據應用方面的人員配備極為薄弱,如何運用大數據政府投資審計成了當前投資審計瓶頸。以某縣審計局,全局計算機專業僅1人。近年來每年審計項目超過100個,主要就是運用遙感影像、地質雷達探測等新手段、新方法,依托數字化審計模式。沒有對項目深挖,更沒有形成有效的體系供后續投資審計項目參考。人員水平、業務能力均不能滿足大數據時代的需要。該局每年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審計、社保審計、同級審計都需要大量數據處理,都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專業人才不足嚴重影響和制約縣級審計機關的發展。
數據的安全是大數據良性發展不可避免的話題,政府投資審計數據庫的構建首先需要搭建安全可靠的存儲和運用審計平臺;其次需要各渠道建立定期報送、上傳、公示機制,加大透明度,要求被審計單位及相關延伸單位,自覺接受公眾監督,加強對審計工作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審計獲取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最后要與數據使用相關人員簽訂嚴格的保密協議,與國家信息安全部門共同協作,防止大數據泄露。
大數據背景下開展政府投資審計,需要有過硬的大數據審計業務能力的人才,樹立人才就是生產力的思維。首先,政府投資審計人員通過系統培訓、自學等方式學習了解大數據審計方面的知識,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其次,通過人才引進,將一批大數據技術人才引進到審計機關,并與高校合作,開展課題研究大力培養具有數據技術、工程技術、審計思維的綜合性人才;最后,政府投資審計師需要提高其風險預防和管理能力。通過在大數據審計的背景下量化數據,審計師可以提倡更高的業務水平能力。因此,審計師必須具有分析復雜信息的能力,以便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審計分析。
審計與法制建設是密不可分的。審計是建立法規以監督建筑部門法規實施的重要手段,而審計則可以加快項目建設,資金使用和系統實施的過程,從而促進政府行政管理。因此,政府在修改審計法律法規時,將大數據技術納入審計法規和審計實施法規,使大數據在政府投資審計中得到廣泛認可,并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開展政府投資審計工作。需要推廣和改進政府審計。進行標準化級別和法律法規,大數據政府審計,并避免僅僅進行正式審計。加強數據安全保護工作,將數據安全納入法律保護范圍,嚴厲懲處數據濫用,盜用以及違反單位和個人隱私的行為,確保數據在安全穩定的環境中運行,促進政府投資審計的發展。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投資審計模型與傳統的投資審計模型完全不同,這是政府投資審計創新與改革的新起點。在大數據時代,假設政府擁有收集信息技術的設備,我們將引進專業的投資審計人員,改革審計計劃,并促進我們自己的政府投資審計的發展。提高政府投資審計的效率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