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雅婧 唐山市機構編制電子政務中心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了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要求,我國要大力的發展實體經濟,構建起良好的營商環境,將發展新理念貫徹其中。近年來,隨著政府改革進程的加快,優化營商環境越來越成為著力點,具有較大的發展潛能,為提高國家及地區經濟軟實力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我國的現代化社會經濟建設進程不斷深入,依靠良好的市場環境,經濟建設得到了更進一步的探索,推動了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各地政府改變了過去追求優惠政策的局限性,開始致力于構建起公平的營商環境。以河北省為例,河北省在2017年的12月25日將15項涉企證照整合在一起,實行38證合一,降低了企業進入市場的制度性成本投入,并且河北省自2018年1月1日起,開始實行河北省優化營商環境的條例和條例,這是河北省人大代表專門為了優化營商環境進行的立法。在全國范圍內,從河北省市場主體的發展速度看,相對較快,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營商環境的優化,但是目前企業在營商環境方面還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仍舊需要加強對河北省營商環境現狀的改善和優化,展開更進一步的實踐探索,致力于解決政策落地實施不到位、放管服改革力度不足等問題。例如,在政務公開程度方面仍舊存在不足,優化營商環境首先就要強化營商環境的公平度和透明度,但是由于部分政策出臺的公開程度有限,導致企業對實情了解和掌握不足,尤其是一些具有較強時效性的優惠政策,企業獲取政策信息不及時,此類問題限制了河北省營商環境的優化,是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1]。
結合河北省營商環境的現狀,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踐對策,推動營商環境的更進一步探索。首先從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著手,營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最大程度的使企業的負擔有所減輕,將國家減稅降費的政策落實到位,并降低制度性建議成本,對涉企收費加以規范性引導。特別在環境評估、社會風險評估的方面,企業方面應以降低運行負擔和提高中介組織收費的規范度,切實將行政處罰、涉企執法檢查的規范性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嚴格執行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基準。對于企業融資,相關部門應加大支持力度,創建與完善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和機構,以提高企業的金融信用水平管理能力,促進企業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滿足自身的融資需求。同時,定期組織和開展銀企對接活動,保證為企業的融資提供更好的平臺。將政策落地渠道打通,貫徹和落實各項政策,強化政策的推出效率,實現制度內容的規范化、標準化,最大范圍地將政策推送工作落實到位。加大公共服務平臺發展力度,運用具有普及性的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實現政策上門服務[2]。
針對河北省的營商環境現狀,在更進一步的營商環境優化工作中,應營造起寬松、平等的市場環境,繼續以精簡為原則,落實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能夠自主調節和自律管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取消掉沒有必要、沒有法規依據的材料,為辦事群眾提供更多的便利條件。對承接人員加強培訓力度,保證權力下放的過程中能夠避免發生權利轉移的不良影響,以免對市場主體形成一定程度的限制。對于行政審批的歷程進行優化,對于政府規章、地方規范性文件設置的審批事項等,進行重新審查,將審批流程更進一步的完善和優化。創建完善的行政審批制度,遵循寬進嚴出的重要原則,對企業申領、開辦營業執照等方面加以嚴格規范,在簡化手續的基礎上,實現提高辦理業務的效率,充分發揮政府監管的優越性,從根本上提高行政效率。
營造便民利企的政務服務環境,是優化河北省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之一,強化政務公開,將傳統的思想觀念轉變,以公開化為常態展開各項工作,結合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政府信息需要向社會公開,及時、主動的提高權力運行的透明度,但是要保證不涉及國家的秘密、商業機密和個人隱私。構建起健全的監督問責機制,發揮出社會監督、網絡監督以及紀檢監察機關監督的合力效果,保證監督問責機制的有效性。針對河北省營商環境的現狀問題,建立起河北省內統一的投訴舉報平臺,統一的受理、分類、整理和匯總破壞營商環境的多種問題,再更進一步的核實和查證中,嚴格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包括違規違紀的單位人員等。結合第三方評估,打破雙方的利益牽制問題,測評營商環境,利用社會組織、高校等專業的團隊,對適合當地經濟社會評價的體系進行完善,將年度評估活動落實到位,將其作為考核活動中的重要參考依據,最大程度的使河北營商環境得到優化和更進一步的發展[3]。
綜上所述,伴隨經濟的發展,優化營商環境是一種必然趨勢,對推動現代經濟體系完善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積極的作用。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下作為重要的舉措,推動了新經濟業態的不斷發展,補充和優化了傳統經濟結構,強化新動能。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實現高質量的發展,構建起全新的產業新業態,將區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激活,推動我國的不斷創新改革,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