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爽 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
高等教育的教學方法改革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當代會計發展的新需要,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培養適應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建立健全教學的方法、方式、手段和總體教學體系,是集教與學的一個綜合性過程,隨著我國經濟的告訴發展,在當前國際格局不斷變化的今天,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程度和需要模式產生了極大的變化,由過去的需要人,變成了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高校的教學質量又產生了哪些變化呢,高等教育會計人才整體素質的提高會增加就業的機會,也直接作用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尤其是對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各項經濟事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這些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首先就是要提升教學手段的改革,對于我國現代高校的發展來看,只有更為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教學方法才是更為合理的教學方法,只有在這種教學方式改革下培養起來的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我國傳統的教學是為了培養人而培養,很顯然這不是我們要的適應地域需要的培養模式,從我國的教育方式出發,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傳統教育,主要以教師的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等為主要內容;第二類是新興的教學方法,教師設立相應的任務導向,學生來進行自主分析,這種方式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但是教學方法依然沒有與區域經濟發展需求相聯系,也為從教育的特點要求出發,因此必須要不斷的進行適應現代經濟發展要求的教學方式改革,才能更好的培養應用型會計專業人才。
國外的教學方法改革采用的是行為導向的方式較多,主要是提升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推動不同形式的學生教學活動,促進了項目教學法跨學科、跨職業、跨培訓機構的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有很好的效果,教學中強調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教師在教授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認知,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能力,其中涵蓋四階段教學、角色扮演等內容,在教學項目中學習,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真實動手能力,與工作行程無縫對接。
我國的教育方法改革也進行了多年,在被動接受型向自主學習型不斷轉變,過去我們是傳統的講授,通過練習和案例的結合來對學生的總體能力進行提升,講授是教師最常用的方式,通過教師的口述來進行課程的分析,形成了一根粉筆寫春秋的局面,同時這種滿堂灌對學生來說也算是一種折磨,沒有辦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這就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與此同時我們也開展了練習法、案例法、演示法、導向法等方面的教學方法改革工作,但是我們沒有將各種新的教學方法納入到教學中來,沒有辦法更好的踐行“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教育理念。
對于國內外紛繁復雜的教育方法,我們需要從中發現新的內容,不能只是一味的照搬發揚拿來主義,我們應該建立一套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課程教學模式,從中培養適應我國需要的人才,過去的方式雖然也有瑕疵但是其中也蘊含著大量的精髓,現代教法雖好但是也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為此我們的老師故步自封,認為傳授知識是高教的唯一目的,如何能讓學生盡快記住知識,熟練操作,成為他們尋找教學方法的唯一指標。
從我國現代經濟發展出發,對于會計學生來說,素質和能力,是未來就業的最重要保障,也是單位極為重視的重要內涵,因此我們解決問題的首要問題是解決根本,提升學生的總體能力,技術能力的提升是根本問題,也是學生就業最為欠缺的,對位現代高校培養的學生大多有一定的實操能力,在就業中有一定的優勢,但是專業技能還是有待提高,尤其是對基礎能力的夯實方面,例如對會計核算能力、財務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內容需要不斷完善,這些能力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訓練來不斷完善,但是部分學生沒有認識到學習這些的重要性,甚至沒有辦法獨立完成以上的操作要求。會計專業也是個需要不斷協調的專業,在學習過程中需要了解各個環節間的各種矛盾,協調好各種關系的能力。如果高校在設備上配備過硬,學生還可以通過模擬各種銀行等方面的日長來完善教學的整個過程,協調也是一個會計人員非常重要的技能,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給予學生相應的空間和培養模式,來提升學生們的協調能力。
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是創新的基礎,創造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當一個企業沒有創造力,它離解體也就不遠了。科學技術的發展時我國經濟發展的根基,作為一名會計人才,不只是要滿足社會的需要,同時要有一定的創造性,大學期間是創造力培養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敢于接受來自各方的新知識、新技能,善于將這些應用到教學中,從學生的整體情況看學生的年齡正是思維比較活躍,心理負擔較小的年齡。培養學生的這種創造性要從學生的個體特點出發,每位學生的生活環境、社會經歷、智力水平都不同,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特點,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我國的家庭現在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但是社會的壓力造成很多父母和孩子都有一定的溝通障礙,甚至是地域上也存在分離的現象,當在義務教育階段多是唯考試成績為高,這就導致很多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是較為閉塞的狀態,死記硬背的東西多了,創造力就開始下降,大多數孩子上大學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個好工作養家糊口,這是我國的傳統觀念,但是沒有過硬的知識儲備,沒有更為開闊的視野最后都會被社會所淘汰,由此可以看出只有具備創新精神的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的優勢。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才,人才是需要適應社會需要才有作用,教學方式是對教學效果影響最為重要的部分,教學質量影響著能力的培養,學生未來的能力決定了未來的職業發展,也對我國社會的經濟發展方向有決定性作用,教學方法只有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我國現有的高等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學方法沒有認清服務的對象,教育的核心是能力培養和興趣培養。尤其是會計從業人員在培養專業技術能力、協調能力、創造能力等核心能力等方面的同時,還要很好的培養學生對崗位和社會的適應能力,學生最終要熱愛自己的崗位,從小了說這是培養學生適應能力,從大了說這是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在明確了教育的基本內涵后我們就可以適當的提升教學方法的改革力度,加入更適合當代需要的教學手段,將過去一把抓的教學模式,改變為個性化設計后的教學方式,適合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
新的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種創新,這對一直從事教育工作的廣大教師來說是一種挑戰,也需要廣大教師不斷的去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師們能將每堂課都能按照新的改革方式完成要求的教學任務,能將每次教學都看作一次對學生未來的指引,讓學生保持更大的激情,同時更好的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他們發現學習的樂趣,從學習中找到未來前進的動力,他們將不會再厭倦,不會再逃課,不會再通過打網絡游戲去體會自己的存在價值。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改革對我們教師來說建成的過程還是任重而道遠,但是大量教職人員的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下,一定會實現我國教育新的篇章,本文僅希望能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希望高等教育會計教學方法改革可以更進一步,希望教育的發展能更進一步,也希望我國的經濟發展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