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 山東君隆置業有限公司
在公路路面施工過程中,要嚴格控制瀝青混合料的質量,做好配合比試驗分析,確定最終配合比符合要求。在混合料配制過程中,應收集和處理信息數據,并在實驗室進行成分分析和判斷處理。在拌和過程中,合理控制拌和時間,做好材料溫度控制,重點控制瀝青路面混合料的配合比質量,確保其滿足施工工藝要求。
瀝青混合料拌和前,充分利用以往的施工經驗,通過抽樣檢驗和配合比設計,確定材料種類和瀝青混合料用量,確保瀝青混合料的質量和配合比符合規范要求。
根據拌和站的生產能力和作業要求,組織運輸車輛,防止混合料在運輸過程中離析。運輸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前,必須清掃車輪,防止車輪上的泥土污染路面;運輸車輛進入施工現場后,應按“施工通道”標志進行,在整個運輸過程中應遵守現場限速標志。
攤鋪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施工人員將適量的瀝青混合料放入攤鋪機的料斗中,在輸送機的作用下將混合料輸送到攤鋪機上,帶動攤鋪機前進,按設定的攤鋪面積均勻攤鋪,然后用振動板與鐵板振動找平。(2)攤鋪作業中應合理控制攤鋪機的速度,攤鋪機的速度應保持在3m/min,攤鋪機應保持恒速,使瀝青路面混合料攤鋪均勻,提高路面平整度,避免二次返工等問題。(3)攤鋪機找平是最后一道工序。在此過程中,建議用鋼絲繩控制上下層標高,嚴格按設計圖紙完成初壓作業,確保攤鋪層平整度與設計要求不發生偏差。(4)鋪筑物為多層混合料時,上下層接縫應錯開。在大多數工況下,縱縫和橫縫應分別錯開1.5cm和1m以上。施工階段如發現主路面層有接縫,應進行切割整平,并在接縫處刷適量高粘瀝青,燙平接縫表層,當以上過程結束,則表示瀝青路面攤鋪作業整體完工。
瀝青混合料攤鋪完畢后,施工人員應立即進行瀝青混合料的碾壓,防止因時間過長而造成未壓實路面移位、裂縫等病害。初壓過程中,壓路機需以2~4km/h的速度,采用流動作業方式反復碾壓路面,灑水不應造成車輪卡死。復壓階段應根據施工實際需要選擇壓路機設備和壓實遍數。在終壓過程中,通常采用振動壓路機對路面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的壓實,以彌補前兩階段的碾壓誤差和明顯的輪跡。為了保證路面的整體平整度,壓路機在整個碾壓過程中不得隨意更換。
應根據施工要求嚴格控制原材料的質量。在原材料采購中,應選擇合格的供應商配合采購質量合格的材料。檢查原材料的出廠合格證和生產日期。每批產品進場時應通過抽檢確定質量,并建立原材料采購臺賬。原材料進貨后,應分庫、分類存放,不得竄槽、混料。
瀝青路面施工機械化程度很高,施工前應對攪拌機、攤鋪設備、碾壓設備等各類設備進行全面檢查,確保施工無故障。同時,要對所有設備建立檢修臺賬,及時進行檢修。
通過試驗確定了適宜的混合料配合比施工,嚴格按照配合比進行材料的配合比。瀝青混合料配合比是瀝青混合料質量控制的關鍵。瀝青用量應嚴格按照瀝青集料比控制,不得偷工減料。同時,溫度也是影響混合料性能的重要因素。瀝青混合料在運輸過程中,除保證瀝青混合料出廠溫度外,還應采取覆蓋措施,避免到達后溫度損失大、攤鋪溫度低。同時,還應加強對攪拌設備的檢查檢測,定期對其計量系統進行校正,以避免拌合料出現誤差;加強觀測可以適當提高觀測頻率,及時準確地掌握瀝青的實際情況,如果內容發生異常變化,應及時采取處理措施,將影響降到最低。
可采取以下措施對路面施工質量進行監督控制:(1)加強瀝青混合料拌和質量的控制,及時處理拌和過程中出現的漿體、離析等異常情況;增加馬歇爾試驗頻率,加強瀝青骨料比的控制,瀝青混合料的穩定性和流動值。(2)確保基層頂面粗糙度達到標準。要調整基層材料級配,增加粗骨料用量,增加大中型骨料含量;加強最佳含水量控制,改進碾壓工藝,避免振動和潮濕,嚴禁在基層頂部形成砂漿硬殼,做到不得使用細料壓實整平。(3)科學調配透層油和粘層油。具體來說,每層鋪筑前應保持頂面清潔。結合近年來總結的施工經驗,推薦采用緩裂乳化瀝青作為透層油。
在公路建設中,應通過控制壓實度來提高瀝青路面的平整度。具體做法如下:(1)對碾壓結果進行監測和調整,按要求監測路面厚度,根據攤鋪誤差優化和改善路面攤鋪條件;(2)在施工中合理調節預熱板與傳感器之間的溫差;(3)根據施工要求控制軋制設備的速度,并做好機械設備的名稱,以有效消除路面施工痕跡,提高路面平整度。
綜上所述,在公路工程瀝青路面施工技術的實施中,要實現基礎施工技術應用的科學管理和相關技術的科學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