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倩 重慶廣匯供電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1)財務管理制度的制定過于籠統。一些國有企業在財務預算、資產管理、財務風險評估、會計監督、內部審計等制度上不夠健全,沒有充分考慮到公司詳細的業務流程、各個操作環節,導致財務人員在處理財務問題時沒有明確可行的依據和指導,資金和資產管理混亂無章,不利于財務處理的規范化和財務監督作用的落實。
(2)財務管理職責的分工不夠明確。部分地區,多個國有企業組成了國有企業集團,由一套領導班子帶領一支財務團隊,在財務崗位的設置上往往職責不明確,導致財務人員之間推諉扯皮,這樣就加大了內部矛盾。有些財務事項沒有考慮到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
(3)財務管理制度的執行力不強。一方面由于國有企業對財務管理制度的學習不到位,導致公司人員報賬不規范,財務人員審核不嚴格,財務問題的處理無程序、流程、手續可言,從而加大了財務風險;另一方面,管理層對內部審計、監督的不重視,容易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以及在財務活動中滋生違法行為,從而不利于保障國有資產的穩定、安全,加大了財務風險。
國有企業內部必須形成統一且合理的財務管理體系,才可以實行進而適應全面預算管理。除了可能存在“一言堂”等官僚主義作風之外,部分企業由于管理水平不高,預算與實際情況脫節,預算流于形式化;有的企業領導不力,缺乏合理的管理手段,全面預算管理成為應付上級的數字游戲;有的企業落實效果不好,整體上預算還處于簡單地用上年數字套用增長率的編制規則;還有的國有企業在編制預算中不切實際,預算支出時監控力度薄弱,這樣容易導致企業收入受損,有的甚至造成了國有資產流失。
企業中上了年齡的財務人員,由于缺乏專業的財務知識,或在平時工作時不注重自我提升,財務知識老化,使得呈現出來的專業水平較低,但由于年齡等客觀原因又不會離職,而年輕的優秀財務人員多會因為薪酬太低或職業發展前景太窄等原因離職,流動性又太高。這一特殊的現象,使得國有企業在留住優秀的財務人員、打造優秀的財務管理團隊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難。
一是建立和完善企業治理結構。完善股東、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實施財務管控目標。二是政企分開、科學管理、自主經營。進一步明確國企的性質,區分其社會作用和經濟作用,完善治理界結構,在保證國企財務利益基礎上具體落實生產經營目標。三是完善內部控制,完善組織架構。科學推進內部審計、紀檢監督機制,在國有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監督與約束機制,對于重大項目推行集體決策機制,提升戰略制度的科學性。對于重大資產的處置,例如房產、大型設備等,則需要引入審計、紀檢部門分別進行經濟、法律監管,提高制度的剛性約束,確保國有企業資產處置的科學性。
首先,國有企業要不斷規范自身的會計工作,及時對會計相關資料的合法性和真實性進行核對,嚴格審查企業的財務收支情況,看其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充分發揮財務監督工作的作用。其次,對國有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現狀及成果、會計相關工作和重大經濟互動進行嚴格的審核和檢查,具體落實財務會計的核算和監督工作,在企業內部為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良好的氛圍。之后,健全會計監督機制,將國有企業的財務部門當作財務約束和監督機制的重要構成部分。確保對國有企業的各項業務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控制,為國有企業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1)加大財務管理制度的宣傳與學習。財務人員只有熟悉工作流程,了解規章制度,在處理財務問題時有明確可行的依據和指導,才能夠堅守崗位,規范會計處理。
(2)明確崗位職責,加強團隊合作。明確的崗位職責能夠減少推諉扯皮、內部矛盾,提高財務工作的執行力,培養相互合作意向,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更有利于團隊的建設。
(3)培養綜合型財務人員。業務精、素質高的財務團隊除了要具備扎實的財務專業知識,也要熟悉財務相關的知識,比如經濟學、法律等,同時要有較強的社交能力,公司的財務人員不僅要面對本公司的同事處理一些基本的財務審批、撥款等業務,還有一些業務要經常與外單位接觸。因此,國有企業要建立財務管理人員的培養機制,讓財務人員有更多的機會去強化各個方面知識。
財務管理工作在企業日常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在國有企業深化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地運用財務管理厘清發展思路、培養競爭力,成為學術界與實務界亟待解決的問題。結合國有企業的特點,積極實施財務戰略控制、建立全面預算制度、強化資金管理、加強投資風險管理、建立和完善財務管理信息體系,能夠促進核心競爭力的培養,通過持續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夯實管理基礎,能夠有序推進國有企業改革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