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科技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可以不斷推動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高質量發展是新形勢下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社會職能、服務經濟發展的基礎。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方式主要包括出售、出讓、轉讓、對外捐贈、報廢報損、貨幣性資產損失等。通過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處置原因分析,主要包括毀損報廢、閑置、超標配置低效運轉、技術淘汰資產、權屬變化的資產、盤虧及非正常損失等。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改革正穩步推進,國有資產流失風險顯現,為保障資產安全,要加強改制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必須嚴格有序地開展資產調撥、處置流程管理。
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月報告、年報告工作的開展,為資產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018年,《國務院關于2018年度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列示:全國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總額33.5萬億元,其中,事業單位資產總額23.4萬億元。占比達近70%,把好處置關,搞好資產管理,摸清家底是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的有力保障。
事業單位國有資產處置影響著資產存量,存量直接影響著配置計劃,把好這一關,防止盲目處置國有資產,使其發揮巨大的使用效益有著重大作用,同時能夠更好地做好資產配置計劃,控制配置標準。
加大外部監督檢查力度。各級財政審計部門必須對自己的職責認真進行履行,提升監督檢查的力度在對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上,在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完整的基礎上,進而推進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
提高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和效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發揮外部監督的威懾力。
建立內部審計機制,加大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為使國有資產內部控制有效運行,內部監督不可少。事業應建立和完善國有資產的監督約束機制,做好對內部控制的監督工作,包括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監督等。為內部審計有效發揮作用,內部審計部門應保持一定的獨立性和客觀性,內部審計部門應由單位一把手直接負責,內部審計部門負責人直接對一把手負責。同時,單位應遴選能力強、素質高的員工擔任內部審計人員。內部審計部門定期或不定期對各部門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包括對國有資產管理的進行審計,一方面要審查國有資產管理制度設計是否合理,另一方面要設計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執行。對內部審計發現的問題,應按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對國有資產管理控制缺陷,特別是發現單位員工的舞弊行為,不論是否重大,應及時向單位領導匯報,采用防范或糾偏措施,對相關責任人按國家規定進行處理。
工作人員可以借助現代科技信息化手段,不斷強化固定資產的管理過程,確保資產在入庫、領用等多個環節都能做到萬無一失。對于資產的相關信息如價值、采購時間、使用年限等應進行逐一記錄,一旦后期需要借出或調撥都可以通過條碼的形式進行快速定位,對于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固定資產也能通過這一系統及時進行上報,使維修部門及時獲得維修信息進行修復工作。除此之外,對于一些人為造成的失誤與問題,也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定位追蹤,及時進行整改活動,并體現在反饋報告之中。
事業單位運轉及履職中,國有資產管理規范屬于重要的制度基礎,故而事業單位所有人員需要充分認識國有資產管理規范性并積極展開學習,深入研究資產管理關鍵環節規范性。具體來說,規范性認識的提升可由下述三方面內容進行總結。
其一,在建立健全資產管理規范性制度、辦法中,提高相關內部管理制度、辦法的務實性、完整性、銜接性和可操作性的認識程度。實現國有資產從采購、使用維護、報廢處置管理制度全覆蓋,且部門間管理實行無縫銜接。事業單位所有人員都應當積極學習、深入了解身邊使用的國有資產和所管理的國有資產,提高全員規范性認識程度,從而為日后國有資產管理務實操作奠定堅實的制度保障和人文保障,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和綜合效益的提高。
其二,加大國有資產采購、使用、處置等環節審批程序及執行監督完善力度。單位需要將不授權即采購、使用、處置的資產管理現象全面杜絕,保障各項國有資產的采購、使用、處置都經過了審批程序,并且單位財務部門及所有人員也應當對審批授權進行監督,為資產采購、使用、處置的執行提供透明性、規范性保障。
其三,國有資產使用管理部門對所管理使用的國有資產進行定期保養維護,確保資產設備的正常運行,提高資產設備的利用率和使用壽命。報廢資產由專業人員確認后轉入報廢程序,同時研判是否有再利用價值,包括捐贈和收藏等。這樣一來,即可確保資產效益最大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實現。
在新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和會計準則,完善了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合理對單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將資產成本納入單位成本核算,這就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對單位固定資產即用即入賬,并定期對資產進行清查盤點,對相關資產及時按照規定進行處置。
總之,事業單位依法合法做好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不僅可以控制國有資產流失,物盡其用,發揮其巨大性能,也可以大大節約財政資金,減少事業單位運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