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近三十年的跌宕發展,中國資本市場規模層次不斷擴大,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也積累了諸多的實踐經驗。然而,當前市場發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完善的地方,財務造假、虛假信披等現象時有發生。新《證券法》增設了“投資者保護”專章,正是凝聚了投資者保護是重中之重的共識,契合上市公司發展訴求和監管趨勢,優化創新投資者權益保護已成為上市公司不可回避的重要命題。
一些上市公司在IPO及后續融資操作中,通過虛增資產和業績的方式,蒙騙市場和監管機構,對公司發展不利的消息粉飾隱匿,特別是在發生重大并購重組時,又會通過“高估值、高商譽、高業績承諾”的操作為企業發展埋下隱患。既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大量流失,又直接損害了投資者權益。
新《證券法》增設了“投資者保護”“信息披露”專章,亮點頗多,包括區分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建立征集股東權利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制度,以及探索建立了符合中國國情的證券民事訴訟制度等。但上述內容均側重于宏觀安排,相關配套規則仍需從微觀著手明確,否則投資者在行使權利時候會出現困難。
進入21世紀以來,互聯網呈現爆發式增長,信息發布和獲取的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網絡輿情對上市公司的監督作用也愈發明顯。但是由于網絡中法律、道德約束弱,加上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大多為中小投資者,缺乏專業知識和辨識能力,容易被虛假信息誘導,進而產生巨大損失,以致影響上市公司的正常經營。因而如何正確引領網絡輿情,對監管部門和上市公司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在政策外力和公司內生動力的共同推動下,上市公司應當把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融入日常經營管理的范疇,切實做好投資者權益保護工作。從戰略角度看,為了實現股東價值最大化的目標,讓投資者資源、資本要素與公司的生產經營有效結合成為整個公司戰略的重要著力點。從策略層面看,著眼于上市公司再融資、重組并購等重大事項,實現與投資者之間的良好溝通,最終推動戰略事項順利推進。
新《證券法》對上市公司在章程中明確分配現金股利的具體安排和決策程序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在目前的實際操作中,監管部門已將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與再融資緊密聯系起來。在充分體現保護投資者權益,為投資者提供相對穩定、可預期的現金回報的同時,上市公司當著眼提高公眾意識,積極倡導價值投資理念。
在實踐中,我國大多上市公司呈現股東持股分散、遍布各地的特點。全面實施股東大會網絡投票,將使股東突破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新《證券法》對公開征集投票權進行了加強,在進一步克服委托代理投票機制的內在缺陷的同時,更有力的確保了股東意愿的表達。上市公司應當主動加強對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引導,切實體現對投資者權益的維護。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是投資者了解企業經營狀況的主要渠道。新《證券法》開設專章,進一步細化、明確了“重大事件”的范疇,擴大了信息披露的責任主體,強化了董監高的信息披露義務,同時加大了信息披露違法處罰力度。上市公司應當充分吸收新法精神,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加大自愿性信息披露內容,充分披露經營狀況、戰略規劃及發展前景等信息,增強上市公司經營的透明度。
投資者關系是上市公司與資本市場之間的重要橋梁。隨著投資者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監管制度的不斷完善,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也需要不斷去反思和創新。新《證券法》要求區分普通投資者和專業投資者,以便分類保護,投資者關系管理也應當順應這個思路,對不用投資者采取不同策略,高度重視新媒介的力量,關注各平臺、公眾號輿情信息,主動掌握投資者訴求。
新《證券法》建立了先行賠付制度,完善了民事訴訟內容,特別是投資者保護機構可以支持投資者集體訴訟,對投資者與上市公司等責任主體之間爭議的解決方式進行了拓寬與補充。上市公司應積極適應新變化,主動查擺管理漏洞,避免觸碰監管底線,進而引發集體訴訟事件。在處理相關訴求時,一定要直面問題,決不能避重就輕,引起事態惡化。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我國證券市場投資者隊伍已超過1.6億。隨著金融產品的不斷衍生創新,投資者知識法規欠缺、分析技能匱乏、風險意識不足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因此,加強投資者教育培訓是資本市場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建設工作,也是上市公司需要承擔一份責任,更是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體現。上市公司應當結合自身條件,充分利用新媒體履行投資者教育義務,促進市場投資者素質的優化提升。
新《證券法》通過一系列對投資者權益進行保護的規定,增強了投資者的信心,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減少投資者權益受損情形的發生。上市公司切要抓住時機,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升投資者權益保護能力,創新保護措施,促進企業的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