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純 青島市城陽區廣播電視中心
隨著移動新媒體的發展,對電視新聞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視新聞編輯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創新編輯形式和方法,最終提高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因此,在新時期激烈的媒體市場競爭中,廣播電視臺記者需要不斷提高創新能力,優化新聞節目,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需求,使廣播電視臺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當今社會,各種智能終端設備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這些設備不僅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還可以豐富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新聞不再是電視媒體的專利。人們只需要簡單地操作智能終端設備就可以獲取新聞信息,因此電視等傳統媒體的受眾流失了很多。
在過去,作為媒體行業的領導者,廣播電視臺在觀眾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傳統廣播電臺對媒體市場的影響逐漸減弱,新媒體產業的發展正在遠離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電視節目的傳播不如新媒體的傳播容易。在新媒體的背景下,電視節目的內容過于枯燥和嚴肅,無法滿足觀眾的要求。在選擇宣傳材料和傳播新聞時,一些電視記者并沒有向觀眾展示所發生的一切。因此,這種節目很少令人鼓舞。
電視新聞往往有固定的播出時間。電視新聞編輯一旦把消息編好,就不能立即發布了。當工作效率太低時,通常會忽略熱點。相反,新媒體在報道新聞時非常省時。此外,在新的媒體環境中,有許多偉大的獨立媒體平臺。不同的主體可以對同一事件產生不同的解釋,為觀眾提供豐富而新鮮的內容。
新聞內容是發射機的核心,與發射機的定額直接相關。接收信息的方法有很多。要創新廣播行業,就必須意識到新媒體的發展。不同的聽眾對新聞的內容有不同的關注。為了滿足廣大廣播聽眾的需求,可以采訪不同行業的廣播聽眾,有針對性地創建新內容。廣播行業首先要明確自己的定位,確定播放哪些內容,然后知道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勢,及時獲取相關信息。編輯還可以主動將信息傳遞給新的媒體代表。可以在不影響消息內容多樣性的情況下提交真實案例,并專注于消息標題的發布。媒體多種多樣,以吸引廣大公眾,使廣播變得更好。
加強實踐和提高公眾認識是提高廣播編輯在新電視節目中創新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新聞信息高度敏感,能夠發現、識別、收集、整理、編輯超出常人的新聞信息,是編輯創新能力的重要表現。在實踐中,編輯和記者應改變收集、組織和編輯新聞的方式,探索創新方法,例如將不同的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新聞編輯,擴大其工作范圍,如根據廣播電臺的實際情況設計獨特的新聞報道和制作個性化新聞節目。這需要編輯和記者們在實踐中進行實驗的勇氣;另一方面,編輯和記者應考慮到各種采訪技術的應用、創意和方法的編輯創新、輿論的心理社會分析以及新聞特別是社交網絡新聞的敏感性。同時,必須科學地控制廣播的內容和節奏,同時考慮到視頻、文本和圖像的組合。為了提高新聞的敏感度,最后建議電視臺編輯注意細節,適當發現和挖掘國家大事、社會新聞或鄰里小分歧等新聞。編輯們極為敏感。
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人們的生活是艱辛的,對享受精神的追求也在增加。廣播電視想引起注意,但必須不斷有新節目。例如,編輯在選擇素材時可以考慮以下方面:娛樂媒體、當代新聞、娛樂媒體等。這樣,人們不僅可以了解當天發生的事件,還可以了解信息獲取的情感放松和娛樂。通過使用傳染文字,聽眾可以感受到新聞的語言魅力,加深了對廣播電視節目的興趣。在社交平臺上,可以設置官方小額信貸,并在廣播期間與觀眾互動。編輯和調整受眾注釋,以滿足受眾的需求和趨勢,推動廣播電視編輯器的進一步發展。
“5G時代”越來越近,新媒體的勢頭今后還會進一步增強。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需要快速發展,整合新媒體的優勢和功能,開拓創新思路。一方面,電視新聞編輯在整合新媒體時要注重形式的整合,比如借鑒新媒體中新聞平臺的互動功能,鼓勵觀眾發表個人觀點,搭建新聞輸出者和接收者的溝通平臺,讓觀眾也能通過特定的形式參與電視新聞工作;另一方面,編輯也應注意在電視上整合內容:即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要放下傲慢的態度,選擇生動活潑的表達方式,以一種輕松的方式表達出本來就不那么嚴肅的東西。電視新聞編輯在編輯新聞時,如果能融入新媒體新潮的講述方式,就能獲得更好的創新效果。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編輯面臨著各種問題,包括環境變化的影響和自身工作方法的不足。為了創新工作方式,使電視新聞再次成為公眾喜愛的媒體,輸出大眾化的內容,電視新聞編輯應該研究新媒體的優勢,努力創新思維和改變編排方式,不斷提高專業素質,最終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