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艷 遼寧省鐵法煤業聯發生產服務有限公司
在新常態下,的各項工作中都在不斷地發展,對思政工作的開展也越來越重視,這也是發展的首要任務。思政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提升企業職工的思想水平,使其更好地服務于企業。而目前在的思政工作開展中,傳統的思政工作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新常態下,企業要想更好地發展,必須對思政工作進行改革創新,突破傳統的思政工作模式和方法,使思政工作取得更為理想的效果。
信息化指的是以計算機為主構建的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動力,它融合了現代通訊、網絡、數據庫、電子資源等多項先進技術,為人民的生產生活提供必要的輔助,為推動人類進步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在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其信息化模式的推進借助于信息傳遞、信息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再生和信息利用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組織網絡構架,促使思政教育方式有所創新,一些工作細節也進行相應的轉化和突破。圍繞員工的綜合素養,企業管理者應該結合員工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網絡德育”,讓員工能夠具備扎實的職業素養、較高的文化素養和深厚的德育水平,構建和諧的勞動生產關系,搭建開放、民主、平等的信息交流模式,從而達到個人價值和集體價值的雙贏[1]。
在傳統的企業思政工作中,教育方法的實施面臨著尷尬的境地。受傳統思政教育理念的影響,企業各部門之間的界限逐漸消融。在企業經濟效益的引導下,其教育方法的呈現仍然遵循著傳統的教育模式,還是以理論式、宣講式、引導式為主。這就導致思政工作的信息化成效欠佳,沒有深刻發揮網絡對企業化生產的重要性,思政信息化教育方法單一、流于形式[2]。
現階段,人們的思想觀念越來越傾向于個人經濟發展方向,一種“輕思想重經濟”的觀念正在不斷蔓延,人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而忽視了思想政治,對思政工作的積極性更是激不起興趣。企業在這個時候開展思政教育如果還是采用以往的“說服式”教育方法,顯然是行不通的,而且這樣會使企業的思政教育與社會發展實際相悖,無法提升員工對思政教育的積極性,不利于企業開展思政工作。同時,人們的思想價值觀念也在悄然發生改變,越來越注重自身價值的體現,認為思政工作可有可無,不愿意參與其中[3]。
企業是以經濟效益為本的發展力量,其內部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發展。要想做好企業內部思政管理,就必須要依托先進的網絡思政教育手段,對提高員工思想意識產生主導作用。但在當前企業黨建思政組織機構中,無論是從年齡層次的分布還是在學歷經驗的劃分上,都呈現出“老齡化”“低學歷”的特點。更年輕、更具生產活力的員工會被安排在生產一線。留下的這部分員工對于電腦、多媒體、智能手機能教育模式不夠了解,這種組織機構的失衡,會形成較大的偏差,導致思政工作難以集聚生機[4]。
在看到信息化為企業思政教育帶來優勢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其中存在的劣勢。隨著網絡輿論的思想浪潮不斷加劇,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受西方外來文化的沖擊加大,企業員工的思想視域和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跋順分髁x”“拜金主義”等不良思想盛行,不但影響了員工的工作態度,而且也對他們的生活、學習都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使員工養成“好逸惡勞”的思想,將“無私奉獻”“勇于拼搏”等傳統文化精髓拋諸腦后[5]。
企業思政工作的信息化模式的推進需要借助互聯網的發展態勢,開發和利用更多的信息資源,改變傳統企業管理的發展模式,加速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尤其是在思政方法、教育理念以及輿論環境的構建下,逐步提升經濟增長質量,加速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的轉型升級,繼而拓展科學化、標準化、人性化的信息化普及渠道[6]。
在企業發展過程中,企業管理者要牢牢把握信息化的思政發展脈絡,在教育模式上不斷突破,開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首先,企業管理者應該完善思政工作的開展主題,結合網絡在政治、文化、生活等社會的各個方面開展網絡教育活動,對員工的思想意識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結合企業的發展情況,對員工的思想動態進行摸查,使員工能夠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員工的理論認知。其次,教育管理者要充分融入網絡大數據的發展理念,為每一個員工建立思政檔案,并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以調查問卷等形式分析員工的思想動向,以大數據思政走勢,改進員工的思想傳播模式,使企業能夠充分認識到信息化思政教育的重要性[7]。
在加速信息化內涵與思政教育的結合上,企業管理者要加大對信息化軟件的技術開發與拓展。企業要投入相應的資金,聯通計算機網絡公司,為信息化做鋪墊、打基礎,以形態各異的計算機產品,推進企業信息化建設,為企業高效的經營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以萬戶網絡為例,企業管理者可以利用這一網絡軟件,幫助企業加速對思政類軟件的設計和開發。進一步延伸軟件的功能性,整合微信、微博、論壇等傳播模式,以線上線下的網絡信息傳輸模式,實現對不同資源的整合。綜合信息產業、社會運行環境,建立開放的信息系統,讓企業員工能夠體會到寬廣的傳播空間,延伸信息傳播的渠道。樹立是非觀念,吸收網絡信息產業中承載的有利信息,使企業員工能夠更好地了解自身所處的環境,引導企業員工樹立良好的思想動態,以此規范自己的工作和言行[8]。
在知識經濟的工作背景下,企業要想鞏固思政教育成果,必須要以創新和發展的眼光去看問題。企業管理者要立足信息化建設,達到互聯網和企業經濟建設相互融合,以多種信息化教育手段融入企業生產之中,通過開展網絡崗位專家評選、技師評定等形式,幫助員工建立科學的職業規劃。在日常工作中,結合多媒體信息技術,對企業思政工作進行全面的拓展。以計算機教育輔助案例教育法、討論法、測試分析法,為企業員工提供更加多樣的思政教育方式,進一步提升員工對思政工作的認同度。在薪酬制度的設定上,納入信息化考核方法,通過學分制的考核和管理方法,為員工設定一個公開、公平、公正、透明的工作環境,綜合考量員工的日常工作業績、為人處世和思想品德的融合,使企業管理者能夠借助于多項活動,提高思政工作的時效性。推動網絡思政教育和現代企業的相互融合,幫助企業員工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蝕[9]。
企業管理者在推動網絡思政管理工作的同時,要改變思政人才選取模式,通過選聘優秀的工作人員,建立一個優質的人才培育教育模式。幫助企業員工自覺抵御不良思想的影響,幫助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員工能夠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和政治修養,進一步提升企業員工的學習性和先進性,更好地發揮互聯網的教育優勢。例如,企業管理者可以通過建立思政聯動群的形式,定期推動優秀的視頻與美文,讓員工能夠在其中吸收積極向上的思想能量,加強企業員工網絡自律意識和自控能力[10]。
綜上所述,當前企業思政工作的信息化模式面臨著新的契機,受客觀因素的影響,也呈現出了突出的問題。新常態下企業思政工作的信息化模式的構建要想達到客觀高效,廣大企業管理者必須要立足“從實際出發”“以人為本”的發展導向,為員工構建良好的網絡輿情。不斷增進員工的道德意識、職業精神和文化素養,使信息化不但能夠為企業生產助力,還能夠提高企業員工的思想意識,打造更加堅定、健康、積極的企業“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