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洪國 吉林外國語大學國際工商管理學院
本項目研究內容是當前商科跨專業實驗實訓的重點問題,一直以來商科跨專業實驗實訓基本依托社會崗位實踐活動開展,崗位職責業務范圍單一、崗位間業務流轉不良、全社會經濟活動呈現不完整一直困擾著商科跨專業實驗實訓工作,這也是在實體企業中進行實驗實訓必須面對的崗位定位現實,如何突破此瓶頸,使學生能夠全面了解經濟社會活動的運行特征,將有限的專業知識進行有效的拓展。目前大多數高校采用以虛擬經濟環境代替實體經濟環境的方法解決此問題,面對客觀存在的軟件種類和功能的趨同性,如何通過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流程和運用流程、構建適應本校學生知識結構特征并使之發展的項目和以項目驅動提升綜合實踐能力是各高校在商科綜合實驗實訓當前研究的重要內容。
培養人才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所在,人才的競爭已經成為國際競爭的焦點。大學和科研機構作為知識和技術創新的源頭,肩負著國家培養棟梁人才的艱巨使命。大學生除了應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培養與提高也是專業教育的核心。通過實驗室、實踐教學基地和各種創新實驗室的建設,可使學生從過去的“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
隨著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加大,介于研究型大學和職業型院校之間的應用型本科院校,逐步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建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成為我國本科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應用型學科的建設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即完成傳統學術型教育向專業應用型教育的實踐性轉型。隨著國家“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下達,如何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成為當下與應用型學科相關高校面臨的新課題。
實踐教學體系狹義的概念是指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即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通過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配置而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內容體系。廣義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由實踐教學活動中的各要素構成的有機聯系整體,具體包含實踐教學活動的目標體系、內容體系、管理體系和保障體系等要素。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多為廣義的實踐教學體系。
重視和強調實踐性教學的優勢,是應用型本科院校與學術型大學錯位發展的關鍵。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必須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形成一套與人才培養方案相配套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實踐性教學系統嚴格的訓練,強化職業技能,加強與實際工作崗位的對接,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和綜合職業素養。
為了突破校外實踐基地、實習崗位相對稀缺及其建設質量難以滿足需求的局限,全面增強商科類或與商科類相關的外語類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學校實踐教學工作與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進行的研究,在于重點增強學生以下實踐能力:
本項目,基于高度模擬的行業市場,完整設計與架構企業資源管理系統,科學設計與設置企業內部的不同部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各類公共服務機構之間的資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業務項目與業務流程體系,為學生創設一個在宏觀大背景和多變的市場環境下,在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業務環節中從事專業工作的大舞臺。通過項目的實踐研究,學生們增強的,不僅是本專業實踐能力,還是面對產業鏈諸多環節的專業綜合實踐能力。
本項目,創設一個涵蓋企業、市場、資本運作各個方面,供、產、銷各個環節,微觀、中觀、宏觀各個層面,貼近社會經濟現實、貼近市場現實、貼近企業現實的實習環境,來自十余個商科類或與商科類相關的專業的數百名學生被配置到仿真生產企業、仿真物流企業、仿真金融機構、仿真工商管理機構、仿真稅務機構、仿真會計師事務所等仿真經濟組織的百余個工作崗位上,相互聯接、相互貫通地進行企業經營及其相關業務的處理。通過該項目的運作,學生不僅可了解企業微觀經濟環境,還可了解企業運行的宏觀環境、市場環境,在較短時間內高集成度地、高效率地縮短與社會、市場的距離,大大增強其社會適應性與市場適應性,為日后步入社會搭建橋梁。
本項目的諸多業務崗位呈現“鏈”與“網”的特點,各工作崗位彼此呼應,各業務流程環環相扣。學生要擔負起崗位職責,除要掌握本崗位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之外,還須全面了解上下游相關崗位的業務知識,熟知行業市場規則、洞悉競爭對手動態,從而可在更大的時空維度提升對主修專業、相關專業的理解與認識,大大增強自身的企業適應性與崗位適應性,縮短步入工作崗位后的磨合期,并為后續的職業發展開辟更大的空間。
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學生們將深切體會到發揮團隊整體力量的重要性,所有成員必須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施展個人才智,另一方面積極響應團隊其他成員的需求,善于溝通,相互信任,彼此激勵,為了共同的目標攜手前行,從而大大強化自身的團隊意識,進一步增強自身的團隊協作能力。一些思維活躍、溝通能力強的實習生將在團隊中嶄露頭角,造就成為領導者的素質與氣質,其他學生亦可大致明確自身的發展目標定位。
在項目實踐過程中,學生們除進行系統的業務運作以外,還將穿插進行專業知識競賽、公司CI 設計大賽、營銷方案大賽、CEO 論壇、專題研討、主題報告、成果展示、總結會演等一系列自主策劃、自主組織、自主實施的豐富多彩的配套性活動。這些活動的進行,必將大大提升實習生的文字與口頭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與組織能力。
構建一個縱向包括公司注冊與創立、團隊組織與培養、產品設計與研發、原材料采購與運輸、生產排程與制造、物資倉儲與配送、商品營銷與推廣、財務與稅收、跨境貿易等一系列環節形成的經濟社會環境,橫向涵蓋專業技能培訓、專業綜合能力培養、專業規范與職業道德養成、專業發展與拓展能力增強等一系列要求,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等一系列階段螺旋式展開的,擴及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學、電子商務、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旅游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會計學、酒店管理、國際商務英語等多個專業,跨越本科、專業碩士等多個層級,學生依其專業背景、職業崗位需求或知趣愛好組成不同的團隊,共同面對復雜多變的仿真市場環境,共同迎擊真實企業可能面對的各種挑戰,政府服務職能基本要求,通過一次次彼此合作與博弈的經歷與體驗,使自身的專業素養與專業能力得到綜合提升,為即將走向社會和進入工作崗位做好充分準備。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必須反映企業生產和管理實際,工科、農科等應用型本科的模擬實訓和文科專業的模擬案例實訓,都應來自企業的真實運作。企業是學生實習以及實踐的重要場所,在現代企業里,學生不僅得到技能訓練,更重要的是受到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的教育,感受現代企業文化氣息。因此,進一步加強和專業相關的企業合作,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完善其實踐教學體系工作中占據舉足輕重的作用。校企共建高校實踐教學體系,建立“雙贏”的合作機制,是建設實踐教學體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徑。校企共建就是建立校企之間緊密的聯系,把企業的專家請來幫助規劃、設計實踐教學的硬件與“軟件”,這樣的實踐教學,才能使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符合企業的現實需求。合作企業擁有的專業方面人才,他們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可成為實踐教學體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兼職師資力量。此外,企業現代化的控制設施也可為校內專任教師實踐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提供優良的設備和條件,不斷強化雙師素質,為提高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