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題理由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人們與新生事物一起成長,順應了時代發展的潮流,順應了人類發展的規律,順應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與新生事物一起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傾注滿腔熱情,善于發現和培育新生事物;需要保持包容開放的心態,去接受新生事物一時的不足與不成熟;需要樹立學習創新的精神,融入到新生事物的發展變化中去。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既保持定力和自信,又注重銳意改革、激勵創新,我們一定能不斷創造新成就、開辟新境界,為中國贏得璀璨未來。
押題方向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1)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給創新下了一個簡單而明了的定義:“產生前所未有的事物。”
(2)創新“加速度”,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2019政府工作報告
(3)日前,馬化騰在北京召開了記者發布會,面對現場眾多記者,他說:“過去三十年是中國制造,未來三十年是中國創造。不僅要把中國的優秀IP放到國外去開發,還可以用資本的力量把國外文化產業中優秀的資產權、企業甚至人才歸為己有。”
要求:(1)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題目;(2)不得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3)明確文體,但不得寫成詩歌;(4)不得抄襲、套作。
審題立意:
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題,材料提供的是有關“創新”的兩個名言警句,以及馬化騰的一段發言。材料一主要講創新的空前性,材料二主要講創新引領發展,材料三主要講創新的開放性。考生在寫作時可以把三則材料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寫“創新與時代”“創新與文化”等。也可以就其中某一句拓展思維,如從馬化騰的這段發言中可以看出,他對過去三十年的“中國制造”并不滿意,要在未來三十年追求并實現“中國創造”。“中國制造”與“中國創造”僅一字之差,卻有著“守舊,模仿”與“創新”的天壤之別。同時,馬化騰力主把中國的優秀IP放到國外市場去開發,用資本的力量把國外文化產業中優秀的資產權、企業和人才歸為己有。“到國外去開發”“歸為己有”,亦即“走出去”與“拿過來”,以彼之長,為我所用,體現出中國企業家的遠見和氣魄。考生寫作時要選好觀點,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口,從自己的體悟出發,立足真實生活,抒寫真情實感,表達真知灼見。
延伸訓練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尼康退出中國并不是被同行打敗,而是因為與自己毫不相關的行業——智能手機;康師傅和統一方便面銷量直線下滑,并不是因為其他方便面品牌崛起,而是因為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的出現;打敗自行車店鋪的是共享單車。
有人曾開玩笑說:“打敗小偷的是移動支付。”這一切,都像科幻小說《三體》中所說的:“我消滅你,與你無關。”
“敵人”在哪里?你想過嗎?
你對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請結合材料內容及其含意作文,表達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要鮮明;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審題立意:
一則材料至少可以從肯定與否定兩個角度進行立意。“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幾個“人”往往就會有幾個審視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幾個“因”就會有幾個審視角度。從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真正的“對手”并不存在。每一個新時代的個體都要有足夠開闊的視野,真正打敗你的可能不是某個個體,而是創新的涌現、時代的變化。考生可以寫“任何一個人都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不斷創新,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也可以引申談“如何面對社會的變革,并在變革之中尋求創新發展”。
命題趨勢
常言道:“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同樣地,高考作文與“創新”也有著相等的外延,2019年全國卷Ⅱ中的作文題目與社會改革創新的話題相關。另外,還有很多涉及社會、人文、科技、生活等方面的高考作文和“創新”的話題相關。總之,“創新”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從古到今,中華民族一直在創新道路上奮力求索。璀璨的傳統文化和聞名世界的四大發明,當今社會煥發著青春活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無一不是創新精神的結晶。
2.創新才能造就持續發展。發展需要諸多因素,但創新是最核心的要素。只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由傳統的低成本優勢向創新優勢的轉換,才能為我國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3.科技是創新的核心要素。提高科技水平,強化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是創新發展的最有力保障。
佳作賞讀
讓創新陪伴生活
◎洪 昕
創新決定未來。一個人,擁有了創新,才能被公眾認可,才能成就功業;一個國家,擁有創新,才能迅速發展,并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實現產業的“從多到好”“從好到優”,離不開創新。讓每一粒創新的種子都能在好的環境中開花結果,才能跑出創新“加速度”,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創新,是事業成功的源泉。曾經,浙江溫州人徐小榮是一名普通的“的哥”,每月收入只能維持家人的溫飽。現在,他成了出租車行業的明星,僅他的車牌就價值100萬。是什么讓他成為溫州人的驕傲?不是別的,正是他的創新精神。為了打造自己的品牌,他全面分析出租車行業的狀況,并將大企業的高層人士作為自己的潛在客源。為了提供良好的服務,他配置了一臺價值一萬多元的手提電腦,并學會了一口流利的英語。不僅如此,他的車內還有很多別致的飾品,以及重低音音箱、VCD、車內喇叭、香薰、植物和300多張唱片,窗戶、地毯一塵不染,座椅上放著兩個舒適的靠墊,這是徐小榮的“品牌出租車”。現在,無論是外資企業的高管還是從外地來溫州的專家、教授或名人,只要坐過徐小榮的“品牌出租車”,都會由衷地發出贊嘆:“一輛出租車也能做出品牌來,難怪有人說溫州是一個品牌城市。”徐小榮就是憑借這樣的創新精神從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創造了屬于自己的事業。
創新,就是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獨具新意,不被常規所束縛。毫無例外,世界各國的大企業家們,都是憑借自己的創新精神,艱苦創業,擁有了自己的事業“江山”。比爾·蓋茨就是因為致力于創新,才有了今天的微軟帝國;哈蘭·山德士就是因為勇于創新,才有了今天的肯德基;日本任天堂游戲軟件公司的創新開發,更助力日本的經濟一路飆升,成為了世界經濟強國。董明珠表示,具有創新能力,才能改變過去傳統的生產模式,使企業多元化發展。
創新讓科技產品如雨后春筍,帶來了太多的新鮮血液和精彩。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降落于月球背面時,德國《世界報》驚嘆中國正讓世界見識到“歷史上最偉大的復興”;嫦娥四號精準著陸,突破了一批重大關鍵技術,實現了“七大創新”;兩會新聞中心首次實現5G信號全覆蓋,引發外媒廣泛熱議。隨著5G的興起,我們再一次看到技術變革帶來的重大改變和機遇。5G時代,不僅意味著無處不在的“超級網速”,還將為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智能家居、虛擬現實等新科技深度融入生活打開大門。可以說,創新,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讓我們高舉創新旗幟,為我們自己的辛福生活,更為我們偉大祖國的繁榮富強,走創新之路,譜創業新篇。
讓創新走進生活,創造生活中的更多精彩!
這篇作文緊緊圍繞“創新”這一主旨,開頭以排比形式提出論點,簡潔有力;接著以溫州人徐小榮為例,論述創新的作用與價值;然后進一步拓展論述,論證“創新,就是走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獨具新意,不被常規所束縛”。考生對比爾·蓋茨、哈蘭·山德士、董明珠的事例信手拈來,為“我”所用。在寫法上做到了敘議結合,層層推進。作文語言流暢,表達準確,句式富于變化;結構上脈絡分明,過渡自然,首尾呼應,渾然一體。結尾升華觀點,提出號召,使全文完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