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舞《海棠依舊》是第十屆桃李杯舞蹈比賽青年組表演三等獎作品,由中央芭蕾舞團青年編導費波創作,由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學院盧奕佳演出。本文從演員親身經歷排練及演出的角度,對《海棠依舊》這個舞蹈作品的創作之源、意境之美、內容之美進行透徹賞析。
一、創作之源
古典舞《海棠依舊》是以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如夢令》(其中一首)為創作原型。宋詞《如夢令》充分體現出作者對大自然、對春天的熱愛。它寫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經歷了一場風吹雨打,昨天紅花的安寧被一夜的“風疏雨驟”侵蝕得綠葉繁茂、花漸凋零。詞人看到這般景象,便不禁聯想到自己的青春年華,急切地向“卷簾人”詢問室外的變化,粗心的“卷簾人”卻答之以“海棠依舊”。詞中那株經歷一夜“雨疏風驟”的海棠的花魂實則就是在講述作者自己戰栗不安的靈魂?!帮L雨—海棠—春天—青春”,四者的內在關系讓作者的心中浮現無限美好遐想:“沒有風疏雨驟—海棠會永開—春天永在—青春永駐”。然而,面對現實,在大自然的客觀規律面前,詞人主觀愿望顯得那么無力。一句“綠肥紅瘦”,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借對春天將逝的惋惜之情來感慨紅顏易老,自己的青春也遺余甚少。
舞蹈《海棠依舊》雖以李清照的《如夢令》為創作藍本,但不僅僅是用另一種“語言”來闡述《如夢令》一詞,編導也融入了自己的獨特見解和詮釋內容,側重于表現出詞中并沒有很直觀表現的“濃睡不消殘酒”后沉醉于無限美好回憶和漫天遐想的景象。
二、意境之美
舞蹈家賈作光說過:“意境就是情與景的交融,客觀的境與主觀的意完全結合”。在舞蹈作品《海棠依舊》中,“意”是指作品中所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懷春、向往、紅顏易老、談談憂傷的思想和情感,“境”是指在作品中所描繪的在自家庭院的客觀環境和圖景。舞蹈作品中的意境注重情景交融,把人們帶到了一個虛實相生的詩意空間里。意境中的虛境是在實境的基礎上進一步升華,體現著在實境創造出來的意向和整個意境的藝術品位、審美,它也是意境中最深處的靈魂,但虛境必須以實境為承載體。在欣賞好的舞蹈作品時,人們常常會聽到“像一首抒情詩”“像一幅寫意畫”等類似的形容和贊美,“意”就是那首抒情詩,“境”就像是那幅寫意畫,無意中人們把對形容文學作品的“詩情畫意”一詞和舞蹈作品聯系在一起。同時具有“虛境”和“實境”的作品才是一個有深度的好作品。中國文化底蘊深厚,作家用豐富多彩的文字來描寫事物、營造意境,但仍有很多美好的意境不是語言文字可以描繪出的。就文學作品而言,舞蹈作品是利用人類自身的語音——肢體語言,再結合服裝、舞臺燈光等來更直觀地表現意境,其表現力比文字更加形象,更加生動。
古典舞《海棠依舊》整個舞蹈沒有打過于明亮或是顏色艷麗的燈光,開頭與結尾只給舞者打了一道淡色光柱,四周暗淡無光,烘托出了“實境”的孤獨和凄涼。中間一大部分以粉紫色為主,營造出一種幽柔、溫文爾雅的氛圍,將人們帶入一個美好的詩意空間。舞者的服裝造型與舞蹈是緊緊相系的,編導大膽嘗試,勇于創新,修有海棠花的藕荷色長袖旗袍式和純白色的褲子。舞蹈演員將長長的頭發向右歪斜盤起,在發髻上插上三兩支鑲有海棠花的發簪。整個造型簡單大方,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三兩處的海棠花飾物點綴,加上素雅的服飾,清透的滴水之音、古箏的靜雅之音和大提琴的醇厚之音將人物原型李清照的高貴、典雅之性體現得淋漓盡致。
《海棠依舊》本就以《如夢令》為藍本,其詩意性自然相當濃厚。根據原詞所講述情景,加上編導創新,其在情緒和動作上都有一定轉變。從安安靜靜地在庭院借酒消愁,到后來把自己幻化成漫天飛舞的落花,再到最后夢醒時分回歸真實的自我,情緒的跌宕起伏都要完全地滲透到肢體的每個末梢。因為人物原型李清照出身大家閨秀,舉手投足間都散發著溫文爾雅的氣質,舞蹈演員的動作、氣息、韻律、眼神都要做到細膩、流暢且極致。這需要演員自身擁有深厚的身法功力才能表現出編導所要求的效果,才能把觀眾帶入編導所要描繪的圖景和舞蹈作品想要表現的思想感情中,讓觀眾在心靈上產生共鳴。
三、內容之美
少年時代的李清照早已有了“才女”之稱,她高超的藝術修養是無可置疑的。王灼在《碧雞漫志》曾說“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逼近前輩”。同時代人的胡仔就以“此語甚奇”來贊賞詞中的“綠肥紅瘦”。之后,陳郁更是評價“天下稱之”,對此句倍加推崇。此后,歷代的文人、讀者對該詞也都贊賞不絕。
自創建伊始,中國古典舞學科便十分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攝取養分,從而獲得更容易被理解和共鳴的審美認知。《海棠依舊》以宋詞《如夢令》的作者李清照為原型,將女子的幽柔又不失大氣、端莊的舞蹈情志和詞中的意境相結合。整個舞蹈流動性很強,常常以失重的舞姿來做連接,這就將詞中“濃睡不消殘酒”后的微醺狀態體現得淋漓盡致。這個舞蹈通過在原詞內容的基礎上融入了編導的獨特見解,結合音樂的轉變、舞蹈動作的幅度和節奏的處理,大致可分借酒消愁、落花散漫、和惜夢歸真三個部分。編導獨具匠心,將詞中形容的酒醉之后日曙天明與卷簾人二人之間的對話內容和李清照一人的內心情緒相結合,進行改編:在“殘酒”前晚,當此芳春,名花正好時,偏那風雨襲來,“我”(李清照)頓時心緒如潮,無奈不得入睡,只好借酒消愁;本想酒吃得多了,覺自然也睡得濃了;怎料,吃了酒反而滌蕩了心緒,當初自己的天真爛漫、自由灑脫的樣子像漫天落花般的自由景象浮現在腦海里;直到翌日晨起宿酲尚未盡消,“我”看到庭院外被昨夜無情的風雨揉損的海棠花才清醒過來,原來只是一場夢。
(一)借酒消愁
舞蹈開頭的滴水之聲象征著“風疏雨驟”后屋頂的積雨順著瓦片淅淅瀝瀝地滴下,幽暗的燈光營造出凄婉的氛圍。舞者下身微微屈膝,猶如坐在庭院的石凳上,右手三指拿起杯口,左手兩指托杯,這一形象映入眼簾時便將觀者帶入了暮春的雨夜里。隨著滴水之聲,壺中最后一杯酒被灑脫飲盡,酒杯跌落在地的同時,“我”才意識到自己醉了。酒醉后的微醺使得頭重腳輕,“我”走起路來,一步三晃,伴隨著余音繞梁的古箏音律,慵懶放松的狀態體現得恰到好處。舞者側面搬起右后腿,頭輕貼于后腿,緩緩向后倒移,重心翻起,緊接著旋轉坐地,飲酒的眩暈之態也形象至極。從地面的一小灘積雨中倒映出稀疏的落花,“我”不忍看到海棠艷美褪去,便想伸手接來,花香怡人,不禁探頭聞起,但落花終究會敗,只好將它小心翼翼地撒落在地。微風四起,借著酒勁,步伐變得飄忽不定,“我”不知何時便睡去了。這一部分所有動作連接都非常的圓潤、柔和、優雅和高貴,但又利用旋轉和一些失重的舞姿將醉酒之態表現得極為形象。
(二)落花爛漫
1.憶少時
側臥著的背影婀娜優雅,滴滴答答的春雨從窗戶滲進屋來,涼涼的雨水滴落在手背,讓“我”從睡夢中慢慢蘇醒。眼睛惺忪,身軀慵懶,“我”在婉轉流連的炫音中悠然轉醒。腳步越發輕盈,仿佛又回到了天真爛漫、自由灑脫的青春少女時代。背身仰望,漫天的落花飛舞,美不勝收。這一部分動作長而舒展、柔軟優美,點與線之間的連接輕盈、優雅。頭、手和身體順勢傾倒,左顧右盼轉換重心的動作更是表現出青春少女對大自然處處充滿著好奇和熱愛之情。
2.幻落花
演員左腿單腿支撐紋絲不動,就像花的根須深深地陷入土壤里,右腿從旁直控到一百八十度,然后右腿屈膝向后延伸,雙臂伸展,宛如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想要掙脫現實的束縛,幻化為自由自在的落花飛舞在天空中。此時的“我”時而是女子,仿佛置身在一片花海里,空氣中香氣宜人,不禁想去摘一朵,怎料手中還殘留著酒香,讓“我”完全沉浸其中,自由地享受;時而是落花,被春風吹得回旋四起,久久不得落下。這一部分大量運用旋轉、跳躍和技巧等大幅度的動作,并運用巧思的舞蹈動作,演員的深厚功底將技巧化為無形,融于舞蹈動作中。此舞段中,不管是在做旋轉、跳躍還是地面技巧時,演員對自身的末梢延伸意識極為強烈,大量的失重、傾倒動作對舞蹈演員是一個很大考驗,在失重的狀態下,既體現“落花”的搖曳,又要保證重心變幻莫測的流暢性。
(三)惜夢歸真
一個帶有淡淡憂傷背影慢步向人們漸漸走遠,就像那時的青春年華已時不與我。當“濃睡不消殘酒”時,才發現芳華再美好也終究逃不過現實,“我”的青春注定要封存在回憶里。這部分開始時,舞蹈演員只是慢慢地向舞臺正后方走步,雙手從旁邊緩緩向前懷抱,然后轉身,右腳單腿支撐向后傾倒,右手向后涮腰,這一系列的動作就像是在最后一次擁抱青春,在飽經風霜后,瀟灑地將一切拋開,對那曾經的豆蔻年華已然釋懷,這簡簡單單的走步加轉身包含了人物李清照的半生風霜,每一步都走得那么堅實,那么淡然,這也是這段最具有代表性的動作。夢是那么的真,卻又那么的遙遠,無奈青春年華悄然逝去,留下的只是零星的落花。
四、創排感悟
舞蹈《海棠依舊》經歷了七個月的打造與磨煉,不管是編導還是演員,都將自己的全部心血用盡其中。作品從最初小樣,到最終定稿,其間不斷修改,力求達到以原詞為前提的完美。在排練過程中,最大的收獲就是對劇目中角色的把握。古典舞演員在劇目中所要表演的歷史人物或是文學人物往往距離當下都較為久遠,所以表現好一個歷史人物不僅是對編導創作水平的考驗,也是對舞蹈演員二度創作水平的考驗。在角色把控方面,剛開始只片面地對《如夢令》一詞進行深入學習和解剖情感,表現出來的所有情感都是哀愁、憂傷的,經過編導的啟發和提點,舞者慢慢尋找以李清照自身的角度去感受《如夢令》,如她的出身、寫作時的年齡、外形、氣質、性格、思想情感和經歷等。只有在對人物生平了解透徹,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特征后,才能感受到李清照在原詞中惋惜青春逝去之余又是無限向往著青春。李清照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須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抗,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在挖掘和分析李清照形象的過程中,筆者準確把握到每個舞段的情感轉變,舞者只有將自己化身為李清照本人,其表現的所有情感才能感染觀眾,讓觀眾和作品達到思想和心靈上的共鳴。
五、結語
古典舞《海棠依舊》將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的表現手法引用到舞蹈作品中,看似美好的漫天飛舞景象實則卻在懷春,惋惜自己逝去的青春。劇中人物內心糾結的情感在虛、實意境的轉換中得到充分的展現,以虛境中的無限美好襯托出實境的無奈和傷感。其間,舞者采用獨有的表現方式,將那份無奈和傷感化作充滿意韻之美的舞蹈動作。《海棠依舊》從舞蹈內容、動作、服裝造型、音樂和燈光等方面呈現出良好的效果,是一部極具中國古典審美特性的舞蹈,客觀的舞臺意境效果和舞者所表現的主觀內心情感與觀眾的心靈達到共鳴,這才是舞蹈《海棠依舊》真正的魅力所在。
(上海戲劇學院附屬舞蹈學校)
作者簡介:盧奕佳(1991-),女,河南鄭州人,本科,研究方向:舞蹈表演。2009年榮獲第六屆桃李杯舞蹈比賽中國舞少年組優秀表演獎,獲獎劇目《唐人三彩》;2011年榮獲第八屆首爾國際舞蹈比賽青年創作組三等獎;2012年榮獲第十屆桃李杯舞蹈比賽古典舞青年組三等獎,獲獎劇目《海棠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