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爾肯?加那太
摘要:音樂劇作為從歐美流入的藝術形式,在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社會背景下受到了越來越多熱的追捧;音樂劇自進入中國后,經歷了百余年的發展,現階段的音樂劇在創作表演上都呈現出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其中國化的特征也日益凸顯。中國音樂劇的本土化特征使得其在自身發展上呈現出蓬勃新機。
關鍵詞:音樂劇;中國化;市場開發
一、引言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各種藝術形式在文化傳播上被賦予重擔,藝術表演的健康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無論是本土藝術還是外部傳入的藝術,要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當代主流文化相融合,以此更好的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音樂劇在近年來逐漸的受到民眾的追捧,其多元化的藝術特色深受民眾喜愛。對音樂劇中國化的特征與發展趨勢的研究,有助于其在中國更好的發展。
二、音樂劇中國化的特征
(一)音樂劇創作題材的中國化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悠久的歷史以及優良的傳統文化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在中國悠久的歷史歷程中,民間文學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國音樂劇在創作題材上充分利用了歷史文化進行創作和表演,即對音樂劇自身進行了創新,也對傳統文化進行了繼承和發揚。例如經典音樂劇《馬蘭花》,其根據民間故事進行創作,在保留了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和故事結構的同時,以現代童話故事的講述方法進行創新,在故事結構和音樂歌曲上都獲得了很好的劇場效果。音樂劇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將中國元素作為主體,充分的利用中國傳統文化,結合時代特征和民眾審美進行創新,在保存民間文學精華,繼承和發揚優良文化的同時,滿足音樂劇市場需求,從而使中國音樂劇更具中國特色。
(二)音樂劇構建輪廓的中國化
縱觀古今中外的經典音樂劇可以發現,音樂作為音樂劇的靈魂,其與故事結構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在音樂劇的創作表演上,除音樂外還需要在舞蹈、演唱上的綜合表現。中國音樂劇中,音樂、舞蹈以及演唱都以故事結構的發展需要為創作依據,以此使得整個音樂劇在藝術表現上更加的突出通俗性和流行性。中國的傳統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從魏晉時期的《廣陵散》到明朝的《漁樵問答》,其優美的韻律無不讓人感慨。中國當代音樂劇創作表演中,在音樂創作上廣泛吸收民間音樂和民族音樂的鄉土元素,以從音樂劇輪廓上體現其藝術主題。例如在音樂劇《五姑娘》中,其利用浙江嘉興一代傳統的嘉善田歌來構建了音樂劇的主題框架,同時摻雜了桐鄉民樂、嘉興牌曲、平湖音調等,使得整個音樂劇的音樂緊緊圍繞在藝術主題上。
三、音樂劇在中國的發展趨勢
(一)創作和表演上本土化、民族化
音樂劇在中國的發展不可能也不會一味的效仿歐美國家在創作、表演以及商業運作上的模式,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下,音樂劇在中國更改更加的本土化和民族化。其實對于國外市場來說,充滿中國特色的音樂劇更受歡迎,從《云南印象》到《空中少林》,充滿中國元素的音樂劇從來不缺少市場。音樂劇在中國的發展需要不斷向歐美國家學習,但在經歷了從小到大、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后,中國音樂劇更應該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藝術特色。對于音樂劇的創作來說,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以、璀璨的文化成果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為音樂劇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元素、思想以及內涵精神么這也是引導中國音樂劇走向民族化、本土化路線,形成中國文化特色,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基本前提和保障。
(二)人才培養機制不斷完善和健全
對于中國音樂劇而言,其健康穩定發展勢必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作為支撐。鑒于此,音樂劇相關的人才培養將會成為中國音樂劇發展的關鍵;而為了保證其可持續發展,音樂劇相關人才培養機制勢必會不斷的完善和健全。近幾年,隨著音樂劇在民眾精神文化生活中的普及度越來越高,音樂劇在國內市場也得以擴大;北京舞蹈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等知名高校相繼加大對音樂劇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并開設了音樂劇院系和專業,將專業化、系統化的人才培養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方向。與此同時,各大院校自身人才培養的同時也積極的同市場保持了充分的聯系,在表演人才培養的同時也更加的重視編劇、作曲、導演等創作人才的培養。就現階段我國音樂劇發展情況看,音樂劇市場并未形成規模,音樂劇的市場開發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鑒于此,我國音樂劇發展上,除了表演人才和創作人才培養外,也需要重視在市場開發和營銷管理人才的培養。
(三)加大力度進行市場開發與挖掘
中國音樂劇持續健康的發展,除了創作和表演本土化、人才培養機制健全外,還需要對音樂劇的市場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和挖掘,通過市場運作提高民眾對音樂劇的喜愛,擴大音樂劇受眾群體。音樂劇市場的開發與運作上,中國與歐美國家相比差距仍舊較大。除了歷史和文化因素外,中國音樂劇市場開發和運作上的乏力也是造成這種差距的重要原因。在音樂劇市場的開發與運作上,中國需要向歐美國家學習先進的經驗,同時結合自身國內市場的實際情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除了學習歐美國家的市場開發經驗外,我國本土文化在市場開發和運作中的也非常值得學習,例如京劇、相聲等。例如,音樂劇和相聲、京劇同屬于劇場藝術形式,音樂劇可學習京劇和相聲的市場模式,以專業劇場來吸引觀眾;同時專業劇場有助于音樂劇吸收社會資金,對于音樂劇的交流合作也具有積極的意義。所以,從市場化效應的角度看,專業劇場的市場模式有助于音樂劇對現有市場的開發和挖掘。
四、結束語
中國文化作為世界上最為杰出的文化,其對于藝術表演和創作具有重要的推動意義。中國文化對于音樂劇的中國化特征以及其中國特色藝術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在中國音樂劇的發展趨勢上,充分的與中國傳統文化進行融合,迎合民眾對音樂劇的審美和市場需求將為成為其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馮霞.音樂劇中民族民間音樂的運用[J].中國民族博覽,2018 (22) :114-115.
[2]杜嘉儉.中國原創音樂劇本土化創新分析與探索[J].大眾文藝,2018 (17) :134-135.
[3]吳靜寅.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民族化道路探索[J].貴州民族研究,2015, 36 (12)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