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解決項目式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習參與不均衡、師生互動性差等問題,課題組采用質量管理中的“防錯設計”,從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管理的角度,重點從項目選題、組織、過程管理和考核評價方面,設計一系列切實有效的“防錯”措施和方法。教學實踐證明,該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的全員參與度和綜合能力方面效果顯著。
[關鍵詞]項目式教學;防錯設計;PK學習法;多元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01-0080-03
項目式教學將傳統的以講授知識為主體的教學轉變為結合相關項目活動以完成任務為目標的教學方法[1]。項目式教學有利于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高校的教學改革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學習主動性不高、學習參與不均衡、師生互動性差等問題,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因此,如何提高項目式教學質量成為高校教學改革必須考慮和亟待解決的難題。
有關項目式教學的研究文獻很多[2-5],大多數研究還是停留在理論層面上的模式構建,然后將該模式應用于某一門課程中進行實踐,側重應用思路與實施流程,對教學過程管理和教學質量控制的研究較少。“防錯設計”是為防止不合格品的出現而進行的對產品和制造過程的設計與開發,強調事前的預防性設計,是質量管理體系中預防措施的重要手段之一[6],已被諸多制造企業廣泛應用。因此,本文擬從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管理的角度,以“基礎工業工程學”課程為例,通過有效的防錯性設計,防止教學中不良問題的出現,以此來提升項目式教學質量。
一、項目選題的“防錯”設計
(一)生活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原則
將課程中的知識點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一個項目可能會關聯到多個知識點。選題時要注重趣味性和生活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具有擴展性,給學生創新留有空間。學生可以選取教師提供的題目,也可自擬題目,但必須是能親自接觸到的項目,便于開展調研和學習。如表1所示,該課程選題主要來自工程實踐(實驗產品加工)、生活和視頻案例等。
(二)項目由小到大、由淺到深
學習初期,項目較大會超出學生現有的能力和學習基礎,會使一部分成員感覺學習難度大,參與度低,打擊其學習的積極性,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因此,先設計一些難度較小的微型項目,將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細化、單元化,確定項目團隊成員數為2~4人,保證團隊成員的參與度,提高其學習積極性。隨著項目式學習的深入,積累一定的項目學習經驗后,可以設計一些難度較大的大型項目,成員人數為6~8人,以充分發揮團隊協作和創新能力。
二、項目組織的“防錯”設計
(一)“跨班”成立項目組
項目組成員確定一般是老師按選課名單強制劃分或學生自由組合,這樣容易造成大多數小組的成員都是同班同學或同一宿舍同學。可采用“跨班組合,各盡所能,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原則,讓學生自由組合小組,但限制每個班的人數和男女比例。跨班組合可以發揮每個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等。
(二)組長隨機選定
組長的職責是負責組織和協調項目的學習活動,成員名單按學號大小排序,隨機選取第N名(1≤N≤組總人數)同學擔當組長,如果第N名不愿意擔當,就順延到第N+1名同學,這樣就避免了大多數組長來源于學生干部。為了監督組長的工作,每個組員要對組長進行評價,組長的成績和小組成績掛鉤,如果小組成績評定為良好以下,組長成績不能為優秀,如果小組成績評定為中等,組長成績不能高于良好。合理的評價措施,大大激發了組長的工作熱情,有效地避免了組長不負責的現象。
(三)時間和空間的開放性
(1)時間開放性。打破了課堂教學的限制,將教學活動由課堂內拓展到課堂外,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真正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 引導學生發揮其主動性, 合理優化各種學習資源,實現課內與課外教學活動的統一。(2)空間的開放性。項目任務布置和輔導環節,由教師在教室集中授課和答疑。學生的項目學習活動由實驗室延伸到教室、圖書館、食堂和宿舍等場所,可以有效解決實驗室場地不足的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這種開放的教學環境,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項目操作的可行性。
三、項目過程管理的“防錯”設計
(一)填寫學習活動記錄表
每個項目組都要填寫項目學習活動記錄表,記錄表上包括出勤、任務和分工、任務完成情況和存在問題等。教師要定期檢查學習記錄表,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監控項目組學習進度和學習情況,防止個別項目組最后突擊“包裝”,應付項目報告,還可以提高全員參與度。
(二)“互聯網+”線下線上雙重指導
項目式學習中,教師的引導和指導非常重要。由于學習時間和地點的開放性,指導教師不可能每次都去學習活動場所進行現場指導,可以利用“互聯網+”建立微信群或QQ群進行線上指導。這樣,不僅老師能實時對學生學習進度進行監督和控制,還可以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指導,大大提高指導的效率。此外,指導教師之間也可建立交流群,對項目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反饋和交流,避免不同指導教師之間對同一問題指導的偏差影響學習效果。
(三)定期提交學習成果
為了控制和監督項目組的學習進度,教師應要求每個小組定期把學習階段性成果、學習過程的照片和錄像上傳到指導微信群或教學網絡平臺。在指導平臺里,每個小組可以看到其他小組的學習情況,無形中形成競爭的學習氣氛,互相督促,互相學習,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式學習的能力。
(四)引入“PK學習法”
“PK學習法”是一種合作加競爭的學習方式[7],倡導“組內合作,組間競爭”,應用在項目學習的中后期。“PK學習法”的具體設計如表2所示。中期PK形式為項目進度匯報、項目方案展示等,評比結果不計入總成績,目的是督促項目組主動學習。后期PK形式為項目報告展示、現場操作比賽、互相答辯等,評比結果計入總成績。由于每位同學的表現都影響到小組的成績,所以那些不愛學習或學習中下游的同學認識到自己在團隊中的價值,從而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8]。同時,還可以大大提高創新能力的培養效率。
四、項目考核評價的“防錯”設計
(一)制訂答辯約束機制
成績評價前必須有答辯環節,答辯主要包括項目匯報和互辯兩個環節。
1.現場隨機選定項目匯報人
一般來說,匯報人員都是項目組提前選定,被選定學生事前做好充分準備,未被選學生就容易忽視匯報準備,這樣,這些學生的項目整體把握能力和表達能力就得不到有效鍛煉。而采取現場隨機選定匯報人員的方法,使每個學生事先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樣可以有效避免搭便車現象。
2.項目組“互辯”為主,教師答辯為輔
采取項目組“互辯”為主,老師答辯為輔的答辯方式。進行“互辯”的項目組臨時隨機選取,為了在“互辯”時能有較好的表現,每個組都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互辯”可以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同時,將學習成果與其他組交流分享,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3.提供創新性設計的實證材料
為了答辯時能提供更有力的論據,同時驗證創新設計的真實性,要求項目組提交創新性設計的實證材料,比如改良的工具、創新的工位布置圖、創新的工位設計視頻等。這樣,既給其他同學展示本組的創新性設計的機會,取得協同學習的效果,又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
(二)采用多元化評價
評價方式的多元化體現在評價主體、評價形式和評價指標等方面。成績評價分為項目組成績評價和組員個人成績評價兩個環節。如圖1所示,通過現場比賽、設計報告和答辯等環節來評定每個項目組的成績。其中,現場比賽成績評價指標根據比賽內容制訂;設計報告的評價指標包括設計水平、寫作水平、圖表質量、計算準確和格式規范等;答辯成績評價指標包括項目匯報、問題回答、創新性等。每個組員的個人成績為項目組成績和個人貢獻系數的乘積,個人貢獻系數由項目組成員互評來評定,其評定指標包括項目學習活動參與度、工作量、創新性和團隊協作等。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體現了過程性評價和能力評價,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加強教學反思
為了深化項目學習目標,加強學生的學習反思和教師的教學反思。以程序分析項目為例,如表3所示,學習反思表設計包括各階段的反思、存在問題和建議等內容[8],每個項目學習完,讓學生填寫反思表,對一些重要的問題當面和學生交流,根據學生反思情況,教師再進行教學反思。通過教學反思,教師可以不斷改善教學設計,優化教學過程,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五、結束語
以上的“防錯”設計與措施,“基礎工業工程學”課程進行了兩年的教學實踐,切實提高了項目式教學質量。(1)大大激發了全體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減少了搭便車現象,提高了學習的全員參與度;(2)加深了對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改變了一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增強了學習專業課的自信心;(3)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綜合職業能力,培養了競爭意識和批判性思維;(4)提高了創新能力的培養效率,提高了非干部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實踐證明,基于“防錯設計”的項目式教學過程的管理和質量控制,對于有效推動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和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 杜秀麗,李曉梅,張瑾.基于項目教學法的數字電子技術教學探究[J].大連大學學報,2016(3):119-122.
[2] 聶晶晶.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果:以“商業空間設計”課程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7(8):73-75.
[3] 劉萍,紀芳,武文穎.項目式教學在廣播電視專業實驗課程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11):219-222.
[4] 傅嵐.面向全過程的項目驅動式教學研究:以《統計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179-180.
[5] 李淑平.高職院校項目化課程教學質量影響因素調查及教學評價標準構建[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2):255-257.
[6] 張標.防錯技術在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中的應用[J].城市快軌交通,2012(3):52-56.
[7] 陳莉.PK學習模式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鎮江高專學報,2015(4):92-95.
[8] 葛曉梅.基于CDIO的《基礎工業工程學》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教學刊,2018(20):123-125.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