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玲


【摘 要】通過對初中歷史校本作業的設計研究,從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進行練習的編寫,既有利于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又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筆者結合研究課題,對如何在初中歷史校本作業設計中有效進行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加以探討。
【關鍵詞】校本作業;核心素養;初中歷史
2019年4月,《福建省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指出,普通高考實施“3+1+2”模式,即從2021年起,在選擇性考試中,考生在物理、歷史2門中選擇1門,滿分為100分,以原始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并按照物理科、歷史科組合兩類分開投檔錄取。同年5月份廈門市頒布了《廈門市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從2021年起,歷史按卷面原始分數(100分)的50%計入中招錄取總分。這些方案的出臺改變了初中歷史學科長期的弱勢局面,大大提升了歷史的地位,也對歷史教與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許多學校開始課改,主推使用校本作業,從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練習的編寫,這樣既有利于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又可促進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可凝聚教書育人的合力。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課題,對如何在初中歷史校本作業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進行探討。
一、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校本作業的設計與研究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歷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歷史學科特征的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是歷史知識、能力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體現。它主要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五大方面。在初中歷史校本作業的設計中,教師應滲透這些品質和能力的培養,下面介紹校本作業設計的基本類型:
(一)設計“增效優質減負”的基礎型校本作業
基礎型校本作業設計可分三個模塊:
1.知識梳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本模塊主要依據課標及省考試大綱,以填空的形式梳理教材基礎脈絡,難度不大,要求學生在上課后幾分鐘內完成。這有助于學生理解主干知識,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實現增效,這也是培養歷史學科素養的重要“土壤”。
2.合作探究,注重知識的遷移與運用
本模塊主要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比較難理解的史學知識,可以在校本作業中進行相應的拓展與遷移,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全面的理解。如在教學“馬克思主義誕生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時,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閱讀右圖材料,辨析作答。
(1)圖中所示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2)小歷同學認為:這本書的發表標志著法國啟蒙思想的誕生。小歷的看法是否正確?請簡要說明理由。
本題設計將馬克思主義與《共產黨宣言》聯系在一起,降低了歷史概念的理解難度,同時又將兩種先進的思想,即馬克思主義與法國啟蒙思想放在一起進行對比,旨在使學生達到知識的遷移與運用,這樣的設計能培養學生舉一反三、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可啟發學生思考,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有利于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也能體現歷史學科素養培養的必要性。此題的設計也符合省考新題型,通過校本作業的練習,學生能盡快熟悉考試題型,考試時做到游刃有余、胸有成竹。
3.鞏固練習,關注學習內容的掌握
此模塊中,教師結合重難點精選作業,為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適當分層,學生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相應的練習,這樣既可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2018年12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的通知》中規定: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初中家庭作業不超過90分鐘;科學合理布置作業,作業難度水平不得超過課標要求。所以,我們通過設計合理的校本作業實現減負。
(二)設計有“自主特色發展”的拓展型校本作業
拓展型校本作業包括人文素養、學科拓展、生活技能、健康生活等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校本作業開發與應用,有利于培養、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如在“活動課:考察近代歷史遺跡”的教學中,筆者根據廈門同安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底蘊及本校實際情況,將校本作業確定為:走進近代家鄉的歷史遺跡,了解歷史遺跡及其背后發生的事。作業要求所有同學參與活動,可以自由組合小組。學生除了以書面形式,如手抄報、記錄訪談外,還要附上拍照、錄像等方式展現成果。手抄報簡介同安鐘樓、尋訪陳化成故居、古莊盧戅章故居、胡里山炮臺游記、鼓浪嶼的八卦樓、菽莊花園等;訪談啟悟中學校史、陳延香事跡等。
通過這樣拓展型的校本作業,能使學生自主地從生活中了解中華民族歷史,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能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而有效滲透學科核心素養。在合作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發揮自己的特長,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也能在組內形成團結協作的能力,可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還能提高班級凝聚力。
又如,針對第一次工業革命,筆者做了這樣的設計: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曼徹斯特的歷史》? ?《城市和城市地圖》
材料二:(城市)那一邊屬于富裕的少數人,這一邊屬于貧窮的絕大多數人。從污穢的陰溝里泛出了人類最偉大的工業溪流,肥沃了整個世界;從骯臟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純正的金子……人性在這里得到最充分的發展,也達到最野蠻的狀態。這兒創造了文明的奇跡,文明人卻幾乎淪回野蠻人的境地。
——(法國思想家)托克維爾1835年到訪英國曼徹斯特后的評論
請回答問題:
(1)依據材料一,說明曼徹斯特城市面貌的變化,促使它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依據材料二,說說曼徹斯特的發展過程出現了什么問題?
(3)綜合上述材料及所學知識,談談如何讓城市、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本題圖文并茂,以小見大,通過一個城市的發展認識整個工業化的影響,將課本內的抽象化為題目的形象,拓寬學生的思路。此設計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可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能使學生在合理的歷史解釋下,形成正確的唯物史觀,也能產生濃濃的家國情懷。通過這樣拓展型的校本作業設計,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校本作業設計反思
(一)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校本作業的編寫對教師命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要求整個備課組乃至教研教師之間要團結協作、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研讀課標及考綱,集體備課,領悟學科核心素養。在有限的能力下,可以先研究近幾年的中考題、各地市的質檢題,將各個考點細化到每一冊、每一課中,進行增刪及改編,接下來可嘗試創造出符合本校學情的作業,將每個教師的能力都充分發揮出來,進而實現教育合力的最大化。
(二)完善監督評價機制
校本作業要求教師及時批改,學生要及時獨立完成,及時訂正,補缺補漏,以真正發揮校本作業的作用,使其成為學生學習與復習的重要載體。由于初中學生的不自覺因素較多,要求每個學生都能長期堅持不懈地完成校本作業,則校本作業完成情況的監督評價機制要不斷完善,如建立適當獎懲制度,鼓勵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促進其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以突顯校本作業的重要性,真正實現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總之,核心素養的培養關鍵是落到實處,校本作業不是簡單練習與問題的設置,是核心素養培養與檢測的切實可行措施,能有效考察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設計高質量的校本作業,使之成為增效減負的重要手段,能使作業更具針對性,可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徐藍.高中歷史課程的新理念與新變化[EB/OL].[2017-04-13]
[2]張厚林,魏黎明.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校本作業開發與應用[J].基礎教育參考,2019(3)
(廈門市第二外國語學校,福建? 廈門? 36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