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森 劉峰瑞 梁瀟 郭振業
【摘 要】 目的:觀察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的效果。方法:從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中隨機抽取110例,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接受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術)、對照組(接受胸腹帶蒂皮瓣修復治療),每組n=55例。在手術結束后,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比較。結果:實驗組患者的抗感染藥物停用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實驗組、對照組優良率分別為94.55%(52/55)、69.09%(38/5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對于常用的胸腹帶蒂皮瓣修復治療,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術治療效果更好,產生的不良反應較少,能夠有效的幫助患者治愈損傷。
【關鍵詞】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術;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效果
【中圖分類號】R658.2【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77-01
軟組織缺損后行皮瓣修復治療手術的使用原因是患者的損傷已無法通過植皮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本文中將較為常用的胸腹帶蒂皮瓣修復治療方式和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術進行實驗對比,意在通過結果對比對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術的手術效果進行研究,具體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患者資料
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中隨機抽取110例,按照皮瓣修復手術方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共55例患者,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齡27-69歲,平均年齡49.91±4.45歲),對照組(共55例患者,男性33例,女性22例,年齡26-72歲,平均年齡(48.77±5.68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實驗手術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兩種皮瓣修復手術方式相關資料培訓,在患者表示明白兩種皮瓣修復手術方式的手術流程和可能產生的后果并簽訂同意實驗書后開始。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患者接受胸腹帶蒂皮瓣修復治療
手術步驟如下:(1)患部清理,除了表皮外,相關的肌肉、關節等組織均有可能受到傷害并影響到患部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在對患部進行清理時將傷口周圍的壞死組織進行清理,盡量恢復原狀或進行輔助固定。(2)在此過程中對患處軟組織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預計所需要的皮瓣并制定皮瓣切除的地方和皮瓣切除的方法。(3)在做好胸腹部皮瓣設計后,從深筋膜淺層撕開皮瓣以用于患部縫合。(4)對兩處均進行縫合與修整。并檢查兩處手術口的情況。(5)測試患處縫合后的效果并進行抗感染和清理措施。
1.2.2 實驗組患者接受穿支皮瓣修復治療
手術步驟如下:(1)患部清理,與對照組第一步相同。(2)合理的在皮膚和肌肉組織中對皮瓣進行設計,并預先留置營養血管通道。(3)對皮瓣周圍進行調
整,并切來皮瓣邊緣切開,與深筋膜下的小血管進行方向接合設定。(4)進行縫合與止血,并在抗感染治療后對患者的病癥的患肢進行固定。(5)做好不良反應應對措施。
1.3療效標準
醫護人員在兩組患者的治療完成后統計兩組患者停用抗感染藥物時間,在在術后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評價標準包括患部愈合時間,出現不良反應的概率,患部恢復的效果。評價標準分別為:優(患者愈合時間快,恢復后功能恢復較好,不良發應事件發生率較低)、良(患者愈合時間較快,恢復后功能恢復較好,不良發應事件發生率較高)、差(患者愈合時間較慢,恢復后功能恢復較差,不良發應事件發生率較高),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數據,用t檢驗計量資料比較,以(x±s)表示,以x2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統計顯示,實驗組患者皮瓣修復手術效果優、良、差分別為41例(74.55%)、11例(20%),3例(5.45%),優良率為94.55%(52/55);對照組組患者皮瓣修復手術效果優、良、差分別為29例(52.73%)、9例(16.36%),17例(30.91%),優良率為69.09%(38/55),比較結果為(x2 =21.789,P=0.001)。兩者停用抗感染藥物時間分別為(6.14±2.16)d、(12.29±2.64)d,比較結果為(t =14.403,P=0.001),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表明實驗組的手術效果優于對照組,采用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術能更好的提升患者的恢復效果。
3 討論
一般而言,軟組織缺損的程度較輕,為淺表性損傷時,仍然多采用植皮的方式進行手術,但若是缺損嚴重,明確的會對患部周圍骨骼和肌腱造成影響時,便不能在運用植皮的方式進行修復,原因是其無法修復相關的組織功能[1]。
因此在軟組織缺損嚴重時多有采用皮瓣修復手術,這種手術又分為胸腹帶蒂皮瓣修復手術和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術,后者的優勢在于通過手術修復,能促進縫合皮瓣與周圍組織進行結合,從而使傷口的愈合速度加快,不良反應事件(皮瓣邊緣壞死、創面感染、皮瓣嚴重腫脹、關節僵硬)的概率降低[2-4]。
本次實驗的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使用抗菌藥物的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分析認為是由于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術出現不良事件的概率低,患部在恢復期間受到的影響較小,恢復情況較好,因此不需要長時間的使用抗菌藥物進行輔助恢復,也因此,實驗組患者的手術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兩種皮瓣修復治療手術對患者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也都能有效的促進患者患部的功能恢復,但相較而言,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術能夠使患者獲得更好更快的治療成果。
參考文獻
[1] 嚴威,梁獻丹,朱玉輝.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9(8):41-43.
[2] 李洪英.對手外傷軟組織缺損患者行穿支皮瓣修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探討[J].中國傷殘醫學,2017,25(7):64-65.
[3] 竇邦現,李紅衛,白晨平.穿支皮瓣術與胸腹部帶蒂皮瓣修復術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的療效對比[J].臨床研究,2018,26(6):30-32.
[4] 王海龍.穿支皮瓣修復治療手外傷軟組織缺損的臨床效果探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