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睿
風聲從窗邊經過,時光從檐角飛走,新的一年不約而至。在漫天的璀璨的煙花下,在肆意燃燒的爆竹里,我忽然想擁有一份寧靜,突然而又直接。
爆竹燃盡,憑窗遠眺,那只有草木相伴的靜好光陰,令人遐思。在千竿修竹里,一片流云下,靜坐讀書,耳畔只有清風拂頁之音,只覺心定神閑,妙處良多。這是我想要的生活,哪怕山迢水遠,亦要將其找尋。
依稀記得劉夢得有《陋室銘》一篇,其間意趣耐人品賞。“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只有一剪清剪時光相伴;在此悠然之境中,可以“調素琴、閱金經”,多么清幽雅致的生活,令人厭倦了都市的金雕玉柱,只向往那偏安鄉村一隅的“陋室”。撫琴閱經,成了我渴望的寧靜。斯人已逝,我多么渴望在心底安一間寧靜的小屋,同寧靜光陰,淡然相守。
然則寧靜時光可遇不可求。惟有心中的不浮躁方可持久。當年南陽諸葛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可不是這樣么?我心中渴望的,不正是這樣可致遠的寧靜么?遙思當年過往,孔明耕讀南陽,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亦不曾張揚,只是靜守心中一份寧靜,與農人共話古今,暗暗積蓄,最后他這把錐子,被放入劉皇叔的口袋中,一下名聞天下,婦孺皆知。此后羽扇綸巾,笑赴征塵,一生征戰而忘歸。最后雖未能一統三分,但那一句“寧靜致遠”的古語卻隨著一座座武侯祠的興起而流傳下來,后人憑吊用之。若不是他心中的那一份寧靜在支撐著他,他又怎能在談笑間使敵軍灰飛煙滅?又何以萬古流頌?我多渴望那一份寵辱不驚的寧靜,那份無人能敵的寧靜也令后人稱揚。
我渴望的寧靜,在外,更于內。試看千古風流人物,有多少寧靜修身的人最后修成正果?想必如過江之鯨,數不堪盡。何以如此?他們身處不寧靜中,何以寧靜至此?就如柳永,他處于市井之中,卻不消磨斗志,填詞無數,那首《鶴沖天》家喻戶曉。那是因為他心中有寧靜固守,指引他走出迷途,亦不為逆境所改。若有寧靜相守,又何愁事不成?
我多么希望有那么一份寧靜于心,那樣,便不懼人世風雨。因為,倘有寧靜于心,倘有淡泊于魂,縱身處逆世,何患?
指導教師 顏繽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