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調查法,邏輯分析法對中國中國奧運爭光體系戰略體系進行了梳理及研究,并得出如下結論:我國的奧運爭光戰略源起于競技體育優先發展戰略,經歷了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戰略階段,肩負著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使命。
關鍵詞:奧運爭光戰略;競技體育發展;體育改革
在當前我國社會新常態的背景下,堅持創新發展理念,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大勢所趨、國運所系和民心所向,競技體育也不例外。然而創新必須建立在原有事物的基礎上,事物的現實狀況是創新的基礎,更是起點。所以,在創新之前必須對現有的事物進行全面的梳理和回顧。在我國深化體育體制改革進程中,奧運爭光計劃是深化體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中國競技體育創新發展的重要動力。梳理和回顧奧運戰略的發展有利于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其歷史地位,也為未來發展及實施戰略創新提供正確的視角和方向。
一、研究方法
運用文獻研究法通過多種途徑查閱和研究國內外有關奧運會備戰的資料;采用訪問調查法對專業人員進行調查,深入了解中國備戰奧運會相關戰略提出的時代背景及歷史意義;運用邏輯分析法對所得數據、資料進行定義、歸納、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國家隊奧運爭光戰略的源起、發展及意義。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1.奧運爭光戰略的源起——競技體育優先發展戰略。
1979年隨著我國在國際奧委會等國際組織中合法權利得到恢復,面對國際競體育敞開的大門,中國競技體育面臨著巨大挑戰。為了適應社會需要,振奮人心,中國競技體育迅速調整戰略,制定了以奧運會為核心的競技體育“優先”發展戰略[1]。依據“為國爭光”目標取向,“趕超發展”的指導思想,政府為主、社會為輔的發展思路以及“突出重點、帶動一般”的工作方針,我國競技體育先后采用了“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縮短戰線,保證重點”、“適度趕超”和“集中雙軌”幾個發展模式。國家和省市區的競技體育工作都以在奧運會上力爭佳績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競技體育資源的配置必須以奧運效益為基礎和導向,在項目發展上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把有限競技體育資源配置到奧運效益高項目上。
2.奧運爭光戰略的鞏固——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戰略。
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戰略是隨著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民生產總值的持續高速增長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體育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提出的。隨著社會對體育需求的日益高漲,原有的偏向于競技體育的發展戰略不得不調整。
1984年中共中央下發《關于進一步發展體育運動的通知》,要求全黨全社會都要重視加強體育工作,進一步發展全民族的體育運動。1987年國家體委提出了“以青少年為重點的全民健身戰略和以奧運會為最高層次的競技戰略協調發展”的指導方針,1989年全國體委主任會議提出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戰略要求,并把它作為發展我國體育事業的指導方針。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協調發展戰略思想更加明確,內涵更為豐富。1995年,國家體委正式提出“各類體育協調發展”的方針,并制定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奧運爭光計劃綱要》等戰略發展規劃,并首次以法律形式----《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確立了“各類體育協調發展”的戰略方針。伴隨著1995年正式頒布實施“奧運爭光計劃”,奧運爭光戰略正式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奧運會奪取金牌成為競技體育壓倒一切的政治使命,爭金牌成為恒量國家隊為國爭光的唯一量化指標。
3.奧運爭光戰略的新使命——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戰略。
我國于1983年提出并確立了走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1996年,我國通過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將體育的全方位發展作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組成部分,自此,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開始引起政府和體育研究者的重視。
伴隨我國競技體育奧運戰略(以下簡稱奧運戰略)的實施,“奧運爭光計劃”作為“滾動性質”的綱領性文件,《奧運爭光計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 分別于1995年和2002年頒布,用于指導和引領中國奧運戰略的實施,在《奧運爭光計劃綱要》的指引下,我國連續在兩屆夏季奧運會和三屆冬季奧運會上實現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競技體育整體水平躍居世界先進行列[2]。2011年4月29日國家體育總局又正式印發《2011-2020年奧運爭光計劃綱要》,明確提出奧運戰略是我國競技體育最高層次戰略,也是民族戰略,唯一戰略,是國家和地方的共同戰略。在中國競技體育發展的歷程中,奧運戰略始終主導著中國競技體育的發展,主導著所有體育運動項目在中國的發展命運。
三、研究結論
我國的奧運爭光戰略源起于競技體育優先發展戰略,經歷了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協調發展戰略階段,肩負著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使命。競技體育優先到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階段的交替組成了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關系發展的整個過程。這個轉變過程既體現了實踐上呈先啟后的探索與尋求,也反映了我國體育思想的日趨成熟,并在新的社會形式下,推動著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莊毅佳.劉茸.騰訊戰略法[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18年5月第1版,第1次印刷.186
[2]2011-2020年奧運爭光計劃綱要[N].中國體育報,2011-05-18002.
作者簡介:
李秀紅(1981),女,就職于滄州師范學院,博士,講師,主要從事國家隊管理及項目發展研究。
注:本文系滄州市科技局自籌項目研究課題,課題編號:1922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