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甜甜
摘 要:小學數學是小學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項內容,小學數學教學內容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識,如果教師一味將這種抽象的知識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傳授給學生,那學生的學習效率將會大打折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也不會那么牢固。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空間,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給予啟發性的指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造性;能力培養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能力,首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效率才會提高,這是培養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前提。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養成獨立自主和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制造課堂討論,讓學生自己探索知識,養成合作學習的好習慣,是培養創造性學習能力的關鍵。所以,我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教學能力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一、培養學生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小學階段處于人生的探索期,對周圍的新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培養學生
對新知識的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不竭動力。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造有趣的課堂氣氛和學習氛圍,讓學生打心底里熱愛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所以教師應該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設置合適的情境,讓學生融入其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時候,先讓學生復習一遍加減乘除法,然后在進行教學。具體方法是3×?=9、18÷?=6、6+?=15,學生們都知道答案分別是3、3、9,這樣正式開始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先出幾個題目讓學生試一試,讓他們思考,3x=9,求x的值、18 /x=6,求x的值、6+x=15,求x的值,這樣就很容易激發學生對該知識的興趣,使他們思考其中的道理,學生們也會很容易掌握未知數x的含義、存在形式及解題技巧。
設置合理的教學情境,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復習了舊知識,學習到了新的知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體現。另外,x的出現讓學生產生了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舉行課外活動,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有一個好的身體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舉行課外活動,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有幫助,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是百益而無一害的。在看課外活動中,學生可以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課外活動,可以是模型制作、,收集資料、體育運動,知識答辯等,這些活動對于促進學生思維、體質、知識和常識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組織學生在課外做數學中常見的模型,像正方體,長方體,圓錐,梯形等模型,通過模型的展示和拆分,測量出長、寬、高的值,計算出該模型的表面積、體積、容積等,讓學生自己做自己的,養成動手的好習慣,也可以讓學生相互幫忙,培養學生的協作意識。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立體思維的發展,他們今后在學習和生活中如果再遇到與之相關活相似的問題時能有一個清晰的思維,并迅速做出反應,解決問題。也可以鍛煉他們的合作能力,在今后的學習中,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組織學生在課外做關于數學的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數學發展的歷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視野,當然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適當的舉行課外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立體思維,創造力和創新意識的發展,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促進作用,過多的舉行課外活動會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不利于學習的發展。
三、制造課堂討論,為學生提供探索機會
課堂討論是教師在教學上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實現學生獨立學習、探索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應該是靠自己,老師應該把問題交給學生自己去思考、去討論、總結。在課堂上,多留時間給學生,讓學生在討論中掌握知識,在探究中索取知識,在合作中共享知識。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習新知識時,教師不應該把知識直接傳輸給學生,要變傳為導,多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在必要的時候提示、指導,讓學生嘗試用多種方法嘗試去分析、思考這個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養成舉一反三的好習慣。
例如:在學習統計的時候,某個班期末成績統計表,要求學生討論用哪一種統計方式可以更直觀反映該班學生的成績分布情況,如平均分、男生女生成績比較,以及及格人數、優秀人數和不及格人數的所占比例,要求學生們用折線圖、餅圖、柱狀圖等多種方式進行統計,小組成員之間分工合作,統計出來后再進行分析評比、討論,然后得出結論,上報統計結果,討論出哪種統計方式更適合。
在課堂討論中,要注意討論問題的代表性,注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掌握情況,并在適當的時候提供思路與方法,讓學生在討論中養成思考的好習慣,適當的提示有助于他們思維的拓寬。
四、結語
小學數學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應該創造合適的學習情境,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使學生更有求知欲,對學習更有興趣,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通過課外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模型的制作與利用,是學生創造力的表現,可以促進學生立體思維的發展,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有顯著的作用。最后課堂討論是學生獨立思考,探索學習的重要手段,可以促進學生養成思考的好習慣。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應該尊重和愛護學生,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要求,不斷完善自身,為中國教育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趙榮鑫.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培養[J]. 2012(z1):201-201.
[2] 李春紅. 淺談小學數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數學學習與研究(4):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