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客


史蒂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

“我更喜歡創造一張能夠自己講故事的照片,因為一張好照片無需多余的解釋,放在那里它就呈現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史蒂夫·麥凱瑞
1984年12月,史蒂夫·麥凱瑞(Steve McCurry)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市附近的納賽爾·巴格難民營(NasirBagh)拍下了他最知名的肖像照《阿富汗少女》。
1985年6月,這張照片作為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封面照發行,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反響。
人,一直是麥凱瑞偏愛的拍攝對象。他說,他非常喜歡觀察人類的行為舉止,觀察人與人、人與動物、人與大自然之間的互動。在長達四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麥凱瑞的作品涵蓋了各種沖突、瀕臨滅絕的文化、古老的傳統和當代文化,唯一不變的是,這些作品里始終保留著人文元素。他相交三十多年的好友、美國旅行作家和小說家保羅·索魯(PaulTheroux)描述麥凱瑞時說道,“他敏銳的觀察力讓他能夠一眼看透事物的本質,發現每張照片中人性的光芒。”
一個例子是,在2019年11月徠卡SL2新機發布會上,史蒂夫·麥凱瑞帶來了他用SL2在中國福建拍攝的新片。其中,有一張照片,一個小男孩正在寺廟中努力練習武功,他似乎察覺到了麥凱瑞的相機,于是轉頭看了過來。(圖2)
當他被問及是如何與照片中的小男孩發起互動時,麥凱瑞說,他看到這個小男孩以后,就被他與自己童年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深深吸引住了。他笑著說道,“在這個小男孩的臉上我仿佛可以看到許多故事。比如,他還那么小,他是不是想說他練的招式對于他的體型來說太困難了……當然這都是我的解讀,但是這些解讀出來的故事讓我覺得有趣極了。”
麥凱瑞說他此次來中國的拍攝前沒有做任何日程安排,只是“到一個地方,然后隨意走走”。而這是他工作的一種常態,他似乎從來都不愛給自己設定計劃。2010年,他的作品在伯明翰博物館和美術館展出,接受媒體采訪時他也提到,自己在工作前并不會做任何計劃和安排。
比如在印度拍攝時,他每天的工作狀態就是早上醒來以后就推門而出,信步而行,結果每次都能遇到令人驚嘆的事情,捕捉到出乎意料的瞬間。他說,他會一直嘗試讓自己保持這種從容不迫的狀態,敞開心扉,隨時準備迎接生活中那些直擊人心的瞬間。通過攝影,麥凱瑞得以觀察世界、環游世界、研究不同國家的文化和人們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展開一場巨大的冒險。

史蒂夫·麥凱瑞:19歲時,我去歐洲待了一年左右,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旅行。從那時起,我就在想,有沒有一種工作能夠讓我在周游世界的同時還能掙錢,所以我選擇了攝影作為我一生的職業。如今,我想象不出還有比這更好的生活方式了。
史蒂夫·麥凱瑞:我只是隨意地去四處走走,想要看看在不同的地方都發生著些什么,隨手拍下一些我覺得有趣的瞬間。這次拍攝沒有什么宏偉藍圖,只是一群人隨意地走入一個村莊、一個寺院、一個小漁村……

史蒂夫·麥凱瑞:佛教文化一直吸引著我,寺院、僧侶、佛教儀式、僧人的生活方式,這些都令我深深著迷。而這次在中國的拍攝中,給我驚喜的是一個做米線的小村子,那里的村民們竟然真的把米線掛起來,然后晾干。
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視覺上非常有趣的畫面。我們那天中午吃的就是當地人做的米線,太好吃了。(圖9、圖10)
史蒂夫·麥凱瑞:我可能還是會選擇有佛教文化的地方,因為我對觀察僧人們的修行生活很感興趣。除此之外,如果這次旅行我還有時間的話,我很想去中國的公園逛一逛,看看現在中國人的生活是什么樣的,那些躺在公園長椅上睡覺的人、坐在小石凳上閱讀的人、還有那些舉止親昵的情侶,都讓我覺得有意思極了。

史蒂夫·麥凱瑞:我認為這需要不停地鍛煉,并保持一顆好奇的心。這也意味著,你總會想要去探索、了解新的地方和事物。
你是如何與一個剛認識的人建立起聯系,并將
史蒂夫·麥凱瑞:一個人很快建立起聯系,這其中有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我很確定我要拍哪些人,這些人對我來說是特別的,這是一個很神奇的過程,很難用語言解釋。
你認為對于一個攝影師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史蒂夫·麥凱瑞:好奇心、觀察力、可以與人們保持一種良好關系的能力、社交中的自信都很重要。





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能力是對光線和構圖的把握。我對于光線和構圖非常著迷且十分謹慎。有時,當我處于一個很有趣的環境中時,我會找到很多不同的角度和方向,然后用我的相機拍攝下來,而令人最舒服的構圖會傳遞出一種和諧的感覺,并且可以自己“講故事”。


史蒂夫·麥凱瑞:攝影對我來說是一種讓我認識、了解世界的方式,如果沒有選擇攝影作為我的職業的話,我可能沒有機會去到那么多不同的地方、認識不同的人。所以我覺得相機其實是我探索世界的許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