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園地”欄目致力于為我們親愛的讀者搭建這樣一個平臺,通過分享照片和體驗,感受到作者對生活的理解和對真善美的感悟。希望在這里,我們一道切磋技藝、共同成長,擁抱美好。
新的一年,讀者園地欄目將增加“裘點評”環節,邀請資深攝影人裘志偉點評三幅入選作品。
讀者園地攝影月賽,每月評選出15幅入選作品,如照片入選,您將獲得:
攝影世界官方微博、微信平臺具名發布的機會;
獲獎證書及獎品;
參評讀者園地“年度優秀作品獎”,有機會成為10名“年度優秀作品獎”獲得者之一,并獲得獎品及證書。

《村頭球賽》,舒宏平 攝
資深媒體人、高級記者
好攝之友創始人
浙江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浙江省新聞攝影學會秘書長
有人說,攝影是一種偶然的藝術,采擷的是社會和自然中種種意想不到的瞬間。這幅看似不經意間偶遇的街拍作品,卻顯出作者發現與捕捉瞬間的敏捷,以及嫻熟的抓拍技術。這幅耐看的《村頭球賽》照片,信息元素豐富,強調了縱深與透視,又散發出濃郁的生活氣息。背景吃草的牛與小孩之間形成的因果關系,以及“籃筐”的特殊前景,使畫面內容得到很好的提升,內涵豐富。廣角鏡頭產生的強烈現場感,雖然俗套,卻也動感地表達了農村孩子們情緒流露的瞬間,這樣的瞬間姿態讓畫面具有張力和感染力。畫面人物形成一直線,導致后面小孩被擋住有些遺憾,抓拍時,還可等待更加豐富的情節出現時拍攝;納入的背景稍顯雜亂,可改變焦段,利用景深讓背景虛化來強調和突出主體;邊上小孩有些呆板,再有更畫面給人以著墨元素不多但主體突出、色彩感極強的印象。
攝影中光影的利用與結構性取舍對于創造均衡、和諧的畫面十分重要。對于攝影師來說,畫面結構容易受各自的風格和見解所左右,但無論怎樣,結構是為主題思想和主體靈魂服務的。常用的畫面結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即拍攝時角度位置的選擇;景物大小的選擇;情感因素和趣味點的選擇;畫面范圍景別的選擇, 等等。雖說這僅僅是基本的表現手法,但這些因素選擇處理好了, 就能在攝影創作中收獲成功。

《時光》,劉胡 攝
作品《時光》就巧妙運用了光影和人物投影的結構性布局,賦予了畫面一個情緒,它或許是一種情感、一種感覺,也或許是一種心境,含蓄而深刻,并富有張力。作者通過色彩濃郁的光影形成生動的剪影效果,同時也得到了色彩呼應,在明暗對比下,樹干上爆發出強烈的生命力,人物形態鮮明而突出。作品在拍攝點的選擇、拍攝時機的把握和攝影技法的運用,以及在自然光線的曝光組合上,皆凸顯出作者的技術功底。雖是手機之作,但形態生動且質感鮮明,構圖豐滿,氛圍悠然,畫面簡潔,主題明確。

《人與眾》,北槡 攝
作品《時光》不僅體現了對光影的追求,而且更多筆墨落在借助光影對人物情感的抒發,以此借景抒情,深化故事性。如此,畫面中人物的投影顯得有些單調,肢體語言不豐富,缺少故事性,如果將投影人物融入更多情節,作品的畫面感和主題都會更加豐滿而生動。

《倒影》,崔建紅

《湖光山色》,徐淑凱 攝

《開心姐妹》,歐振宇 攝

《老夫老妻》,張維健 攝

《暖冬》,孫家勇 攝

《少年強》,劉蔚萍 攝

《鐮刀讓位了》,魏前程 攝

《紅藍水紋》,何佳奇 攝
攝影的修辭方法很多,“關聯”就是一種常用的方法。畫面主體與陪體、環境等元素的構成,會直接點明照片的主題與訴求,成為圖像信息傳達的有效組成部分。除環境元素外,通過不同景物的類比、關聯、聯想,讓它們之間形成某種特定的關系,這種關系往往會成為讓照片內容更富戲劇性、情節性的點睛之筆,這便是有著關聯度的“兩者之間”。如何用好“兩者之間”的關系是攝影師的功力。作者在現場巧妙抓住了上下間的多與少加以對比,讓看似簡單的畫面更具吸引力。作者在現場利用點線面構成形式美感,以及在對角線構圖上均有不俗體現,這也是作者精心布局畫面的結果。
美中不足的是上下間人與眾人關系不夠呼應,倘若下面人物有更多肢體語言,并與上面形成互動,作品的關聯性和對主題的詮釋會更強。

《夕歸》,許厚明 攝

《霄宮》,丁思梵 攝

《花叢中的舞者》,夏思雨 攝

《寧波早餐》,鄭慧慧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