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正輝
遼寧省北票市北塔動物衛生監督所,遼寧北票 122131
現在立體籠養肉雞大都采用全自動飼養設備,進行集約化密閉式飼養,一般采用3 層以上層疊式立體雞籠養殖,不僅飼養周期短,而且還提高飼料報酬,節省人工。在北方冬季飼養還比平養節省燃料用煤,生產效率顯著增加。立體籠養肉雞的飼養管理要與雞舍的自動化設備充分融合,下面就探討一下籠養肉雞的管理要點。
進雛雞前的準備工作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來進行,如消毒、升溫、濕度調整等。首先是調試設備,如水線乳頭出水情況是否正常,然后調整雞籠上層、中層和下層水線的高度,其中把雞籠上層和下層水線調到乳頭距離籠底高度約16 cm 處,而中層水線則降至乳頭距離籠底高度最低約9 cm 處。因為在中層育雛,所以在調整中層水線高度的同時,把調壓閥的水位調整到8~10 cm,需要注意的是減壓器要與水線保持平行。其次再調整雞籠上下層擋板的高度,可以調整到較高位置,不能讓雞雛跑到料槽里即可。另外要檢查風機、發電系統、鍋爐等設備的運轉情況,可以試運行1 次。如發電系統啟動30 min,檢查運轉情況,可以每周啟動檢查1次,并且要安裝風機故障報警和停電報警裝置。在入雛前1 周可以試運行鍋爐,把雞舍溫度升至33~34 ℃,檢查鍋爐運轉情況。同時打開風機試運轉情況,檢查通風小窗的密閉性及開啟大小,總之,雞舍內的溫濕度、飼料、飲水、通風、光照等所有的設備都檢查到位、調試正常。最后是清潔、清洗工作,如燈泡要擦拭干凈;清洗地暖的過濾網,同時看看地暖分水器開關情況;雞籠具清洗后要把糞帶鏈條放松,等到上雞后第1 次清糞時再把糞帶鏈條緊固。清洗后在熏蒸消毒前要把墊網鋪好,如果鋪的墊網前面卷起會造成雛雞無法伸出頭部采食,而鋪的墊網中間不平則影響撒料,因此鋪墊網要做到平整不凸起。飼養員可以提前1 d 聯系孵化場,確定雛雞車到場時間,便于工作安排。如提前在雞籠中層把料桶放置好,確定打料時間,由于舍內濕度大,打料過早容易發生霉變。
籠養肉仔雞前1 周的飼養管理非常重要,有“七天定終身”的說法,因此肉雞1日齡、3日齡及1周內的管理是決定整個飼養周期成敗的關鍵點。雞籠里的水位、料位、溫度、濕度都要注意及時觀察和調整,并做好相關養殖記錄。在肉雞7日齡可以分群,此時分群可降低籠底卡腿的現象,分群時雞籠上下層的數量要相同,同時淘汰弱殘雛,把偏弱小雛保留在中層,提高成活率。另外在分群的同時可以免疫,在免疫前要做好準備工作,如油苗注射前要注意預溫,而凍干苗要保證在短時間內滴完,這樣可節省勞動力。另外,籠養肉雞1 周內的通風換氣可根據不同季節、不同氣候、不同日齡、不同天氣等情況做出不同的調整。調整的尺度還要結合雞舍內的溫度、濕度情況,再對通風小窗、雞舍負壓、導流板風向、進風口大小和多少、風機開停時間等做出綜合調整。分群后在雞8日齡時要均勻雞籠上、中、下每欄雞的只數,根據立體欄內雞只數量,調整配備充足的水位、料位,為整批雞的均勻度打好基礎。為了給雞群提供良好的衛生條件,在肉雞9日齡撤墊網時要做到不污染飼料,此項工作要準確及時。為了做好1 號料和2 號料的過渡,首先換料之前要注意清倉,然后提前預算好換料比例,在肉雞15~20日齡這幾天開始過渡換料。換料的同時要調整水位和調節板,需要注意的是必須根據不同籠具的采食孔,選擇合適的日齡進行調節板調節,使調節板放置最低以方便肉雞采食。一般在肉雞15~20日齡可以適時上調水線,上調高度要以適合雞飲水為宜。在肉雞21日齡時可進行新城疫免疫,免疫管理操作要規范,飲水免疫前必須沖洗水線,同時疫苗飲水時間控制在2 h 以內,為達到免疫效果,飲水免疫前要控水2 h。為減少應激,飼養員在雞舍內的動作要輕緩,如淘汰病弱雞的同時也檢查了水和料。凌晨是一天中溫度最低的時段,雞舍開燈時間應該不晚于凌晨4 點,此時加光既保證了溫度,又便于增加通風換氣量。
肉雞2 號料和3 號料的過渡階段可在肉雞30日齡時開始,用5 d 時間過渡飼料。因為換料應激是誘發疾病的導火索,合理的飼料過渡可降低換料應激反應,對養殖成功有決定性的意義。36日齡后是肉雞快速生長的促肥階段,要注意限量采食,不可增料過猛,要準確計算每日采食量。隨著肉雞體溫調節中樞逐漸完善,肉雞此階段的需氧量增加很大,這時飼養管理要把通風放在首位,要特別注意導流板的風向、雞舍負壓與風機臺數、進風口大小、前后溫差調節等。空氣質量差的位置段是在雞舍的中后段約60 m(30~35 組)左右處,溫度高,飼養員要注意導流板方向和進風口大小的局部調節。肉雞42日齡出欄時,要輕拿輕放,雙手抱雞放入筐內,淘雞時不要單手拖拽翅膀和腿,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只有把握好籠養肉雞飼養管理要點,才能提高養殖肉雞的成活率,保障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