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鵬 沈倫峰 賈瑞博
1.山東省費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山東費縣 273400;2.山東省費縣劉莊畜牧獸醫工作站,山東費縣 273400
雞減蛋綜合征通常稱為產蛋下降綜合征,會對產蛋高峰期的蛋雞產生較大的影響。雖然不會導致病雞出現死亡,但對產蛋的影響嚴重,造成料蛋比升高,影響養殖場的收入。
本病的病原為腺病毒,其主要是在病雞體內的咽喉和輸卵管等部位,有時在排泄物中也可見,對雞、火雞及鴨的紅細胞有凝集性[1]。
本病的傳染源為發病的雞或鴨。傳播途徑為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水平傳播是傳染源將病原通過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方式排出體外,這些物質中帶有大量的病毒,當病毒對飼料和飲水形成污染后被健康雞接觸到就會發生感染而引起發病。有時候在接種非特異性雞胚制作的疫苗后,也會造成本病的傳播。垂直傳播是病雞通過產蛋的方式將病毒經過種蛋傳遞給下一代雛雞。本病的易感動物為禽類,雞和鴨最具有易感性。各種年齡的雞均有易感性,但主要是產褐色蛋的肉種雞易感性最高,產白色殼蛋的母雞患病率低[2]。本病在感染后發病時間多為產蛋高峰期或者是臨近產蛋高峰期。
本病發生后,雞群不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只是在26~36 周齡的產蛋雞的產蛋量會突然下降,僅為之前的70%~80%,嚴重的甚至可以下降到原來的50%。在產蛋下降的同時,產出的蛋質量也明顯下降,具體表現為蛋殼又薄又軟,沒有蛋殼、表面粗糙、白灰、灰黃粉狀蛋殼、褐殼蛋的顏色發暗、呈蛋白水樣[3];還會出現蛋變小,蛋黃的顏色變淡,在蛋白中含有一些血液和異物等。這類雞蛋可以占到全部雞蛋的15%左右,病雞經過4~6 周就會逐漸恢復,通常在10 周左右就能夠恢復正常。
對發病雞進行剖檢后,可見病變主要集中在輸卵管中不同部位,表現為輸卵管的黏膜出現水腫和發炎等,卵巢也會有萎縮和變性的情況,嚴重的還可見有出血。子宮和輸卵管等均會出現水腫,黏膜上皮細胞出現壞死。輸卵管的上皮細胞有核仁和包涵體,包涵體具有嗜酸性或嗜堿性。
本病的診斷通過產蛋量的變化和產出蛋的質量變化來判定,還可以通過實驗室檢查來對本病進行確診。在實驗室常用的方法為免疫學方法和分子生物學方法。免疫學方法具體包括血凝和血凝抑制試驗,瓊脂擴散試驗、免疫熒光試驗和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分子生物學方法主要是應用PCR 的方法,應用本方法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可以檢測出病料中的微量病毒。
本病的預防主要通過疫苗接種,常用的疫苗為減蛋綜合征油乳劑苗,是在雞生長到70日齡時進行免疫接種,然后在120日齡時進行第2 次接種,還可將本疫苗和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疫苗和新城疫疫苗同時免疫注射,可以產生良好的免疫效果。目前,已經研制出油乳劑苗和蜂膠苗,可以用于免疫接種。這2 種疫苗是在開產前2~4 周進行免疫接種,使用劑量為0.5 mL/只,應用疫苗后能夠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和保護力。還需要在日常養殖中加強飼養管理,盡量避免與鴨和鵝等動物混合飼養,防止疾病互相傳播。對雞群要采用全進全出的管理模式,這樣便于對雞群的管理和消毒等。在空舍期,要對雞舍進行清掃和消毒,然后在雞舍空置一段時間后再放雞,在飼養中要注意日常的清掃和消毒,消毒要注意不能留有死角。消毒液應采取輪換的方式,不同類型的消毒液要輪換使用,不能長期應用同一種,防止病原對消毒液產生耐藥性。對雞糞要進行消毒或堆肥處理,殺死其中的病毒。在飼養中還要注意避免各種野鳥等和雞群接觸,防止傳染本病,對進入養殖場的車輛和人員也要全面消毒。采用分群凈化的方式凈化種雞,對40 周齡的雞群產出的雞蛋要分組,在孵化出雛雞后隔離飼養,每6周應當用血凝抑制試驗檢測其中的抗體,并將其中的陽性雞淘汰處理。直至40 周齡時,只飼養100%陰性的雞。
本病沒有特異性的藥物可以使用,通常是對癥治療,給雞群飼料中添加一些維生素和礦物質,促進其體質的恢復。應用一些抗菌藥物來預防病雞出現繼發感染,還可以應用中草藥來治療,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