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月霞 姜曉麗
1.山東省榮成市虎山畜牧獸醫站,山東榮成264300;2.山東省榮成市崖西畜牧獸醫站,山東榮成264300
科學飼養鵪鶉,應從雛鵪鶉的引種與運輸、鵪鶉育雛期的飼養管理著手,提高鵪鶉的生產性能。
雛鵪鶉引種時,要從信譽良好、種場防疫制度嚴格、出雛率高的鵪鶉種場引進優質的鵪鶉種苗。體況健康的鵪鶉種苗通常體格壯實,手握種苗可以感覺到壯實而有彈性,種苗精神狀態表現活潑,眼睛清澈明亮,眼睛周邊沒有過多的分泌物,體表的絨毛呈現豐滿整潔的狀態,色澤良好,體重符合良種雛鵪鶉的標準。觀察種苗的臍口,臍口處閉鎖且干凈平整沒有出現血痕為佳。優良的鵪鶉種苗的泄殖腔周圍被毛干凈沒有黏附糞便[1]。
運輸鵪鶉種苗時,首先要對運輸車輛進行全面消毒和檢查,運輸車輛要防風透氣,特別是寒冷季節要保證運輸車內的溫度,夏季注意通風透氣,避免運輸過程鵪鶉種苗出現溫度上的應激反應。運輸過程中,鵪鶉種苗的放置密度要根據當時的季節和溫度來確定,同時注意運輸車內的光線,一般越暗越好,黑暗的環境可以使鵪鶉保持安靜,避免出現騷亂引發應激情況,導致不必要的損失;還可以避免鵪鶉種苗出現不必要的體力消耗以及胡亂啄食的情況,若胡亂啄食會導致糞便等雜物食入鵪鶉種苗體內造成負面影響。運輸過程中,不要中途停留,尤其是在初春以及寒冬季節要防止出現重視運輸車內的保溫而忽視車內通風透氣導致鵪鶉種苗窒息死亡的情況。運輸時間以雛鵪鶉出殼后36 h 內運輸比較好,路途比較遠的運輸時間也不宜超過2 d。
育雛期的鵪鶉對養殖環境要求比較高,良好舒適的養殖環境有利于雛鵪鶉的生長發育。
首先,給雛鵪鶉提供合適的光照條件。合理的光照時間是鵪鶉種苗健康生長發育的重要條件之一,有研究表明合理的光照強度以及光照時間可以有效刺激鵪鶉種苗的食欲,提高雛鵪鶉的采食量,進而促進雛鵪鶉的生長發育以及生殖系統的發育,不合理的光照強度和時間會擾亂雛鵪鶉機體的發育情況。育雛階段具體的合理光照時間通常為:雛鵪鶉0~3日齡保持23~24 h,從雛鵪鶉發育到4日齡開始,每周減少1.5~2 h 為宜,第3 周后采取自然光照;光照強度,育雛前期通常建議使用40~60 W日光燈泡,3 個/m2,育雛后期可以使用25 W 的燈泡,1 個/m2即可。有研究表明鳥類比較偏愛綠色以及黃色的光線,補充的光照可以使用綠光或者黃光,相對而言比白光的育雛效果更佳,同時還可以減少雛鵪鶉之間互相啄羽和啄肛情況的產生[2]。
其次,給育雛舍內及時通風換氣。通風換氣可以排出鵪鶉舍內的氨氣等有毒有害氣體,增加舍內新鮮空氣和氧氣的濃度,調整鵪鶉育雛舍內的溫濕度。雛鵪鶉通常體溫相對較高,呼吸的速度也比較快,機體發育代謝比較旺盛,規模化的育雛容易在舍內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雛鵪鶉飼料中大概會有20%~25%的蛋白質沒有被雛鵪鶉完全消化吸收,通過糞便排出后在密閉的養殖舍高溫高濕條件下容易出現發酵進而產生大量氨氣和硫化氫的情況。部分育雛舍的升溫措施是使用爐子燒火,爐火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這些有毒有害氣體如果沒有及時排出,會導致雛鵪鶉呼吸系統以及身體機能嚴重下降,給雛鵪鶉的生長發育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可能還會誘發各種疾病。所以養殖舍的通風換氣顯得尤為重要。同時也要避免養殖舍的賊風以及冬季冷風的直吹,冬季可以在養殖舍的入風口處放置加熱源,對吹入養殖舍的冷空氣進行升溫預熱[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