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新冠肺炎疫情自武漢暴發以來,日本各界的反應非???,特別是在捐助方面力度大、范圍廣。日本企業、民間團體和個人雪中送炭,幫助中國抗擊疫情的種種努力,在筆者看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日本在華好感度。
佳能、日立、富士膠片等生產醫療設備的企業紛紛拿出相關產品馳援武漢。日企捐贈的產品基本上都在前線能立即派上用場。據筆者了解,為了“事捷功倍”,日立在捐贈CT醫療設備前,與中方相關部門反復協商。松下所屬的企業還緊急調配全球資源,緊急生產了一批呼吸機和病毒檢測儀。
確實如很多人所說,日本企業在中國有著巨大的商業利益,中國市場盡快恢復常態關系著企業的效益,但筆者還是感覺到,日企對中國在這次戰“疫”上的支援是真心的,也是盡了最大的氣力。資生堂集團總裁魚谷雅彥在一段視頻中說,除向武漢等地捐款外,企業還決定在今后6個月內將亞洲地區銷售額的1%作為特殊基金,從事相關的支援活動。如果按2019年的數據估算,這1%的銷售額約1.3億元人民幣。這筆??畈粌H金額巨大,也在時間上做了保證。
春節假期結束后,生產節能玻璃、高清晰度半鏡面投影屏等產品的日本AGC集團中國總代表上田敏裕2月2日如期回到北京,并將自己從日本帶回的40個N95口罩全部捐獻給河北承德豐寧縣的一家醫院。上田告訴筆者:“我不是醫生,用不上N95口罩,還是讓醫生用更好?!痹谏咸镄闹校€一直裝著復工復產的事情,他說:“如果北京情況比較嚴峻的話,我更要及時回到北京,在一線指揮整個企業集團的運營、應對。”
2004年印尼海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日本各界都提供了大量援助。日本救援隊所具有的專業精神,他們對遇難者遺體默哀的一幕,讓中國普通民眾對日本在災難發生后的救援行動有著深刻印象。過去近40年,筆者相當多的時間是在日本工作,經歷過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2004年的新潟大地震,采訪過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及隨后引發的核電站事故,也經常目睹流感、季節性疾病困擾日本民眾。日本民眾勇于與自然災害、疾病抗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在其他民族、其他國家遭遇災難、疫情時感同身受,并能及時伸出救援之手。
日本政府、企業及個人對中國抗擊疫情的支持和援助,在筆者看來,切合中國需求、讓中國人為之感動,這背后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原因——近百萬華人、10多萬中國留學生以及大量在日本工作的中國人,是他們及時、準確地向日本社會傳遞了國內需要救助的信息。隨著留學生采購口罩,中企駐日機構和與中國相關的日本團體籌集物資,日本民間團體也開始在街頭巷尾組織各種募捐活動。
中日關系在這些年出現不少曲折,近兩年開始轉暖。面對疫情,《日本時報》網近日刊文說,“沒有國家在疫情面前能獨善其身”。當中國戰勝疫情時,能為之高興的應該還有那些積極支援中國的各國政治家、企業家和民眾。在筆者看來,到那時,日本肯定是笑得最燦爛的國家之一。▲(作者為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
環球時報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