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綿陽市人社局緊緊圍繞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發展的總基調,深入開展貧困勞動力摸排走訪,實現全市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確保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全市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75386人,其中就近就地就業13716人,轉移就業61670人。
綿陽市構建新的招聘體系,大力開展“五招”系列活動。開展“會招”活動。主動對接轄區內重點企業,及時掌握企業缺工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專場招聘會解決企業用工需求。開展“網招”活動。通過綿陽公共招聘網、綿陽日報、“綿陽觀察”以及各地各部門政務網站、“兩微一端”等平臺,做好企業用工需求信息發布,引導農民工積極通過網絡求職。開展“社招”活動。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激發人力資源服務業活力,充分調動社會組織、人力資源機構、行業協會等參與人力資源調查、供求信息收集、供需平臺搭建等工作,拓展招聘渠道,提升招聘質效。開展“微招”活動。通過村廣播、縣鄉村三級微信矩陣群等平臺及時公布用工信息,確保用工信息送達到每一個村社、每一戶家庭、每一個務工人員。開展“異地招”活動。創新方式走出去,與省內外周邊市州建立用工協作,將本市缺工信息在當地各類招聘網站、職介機構發布;有針對性地組織急需用工企業到遂寧、廣元、達州等富余勞動力充足的地方舉辦專場招聘會;與周邊高職院校聯系,組織部分技工需求量大的企業參加校園雙選會,為企業招攬高技能人才。在線上,全面啟動網上“春風行動暨就業扶貧網絡招聘會”,以綿陽公共招聘網為依托,征集用工需求企業,發布用工信息,積極開展網絡招聘活動。截至目前,全市開展各類招聘活動173場,參與企業2730家,提供崗位6.3萬個。在線下,組織開展就業扶貧現場招聘會。3月,隨著疫情的穩定,梓潼縣、三臺縣、江油市、游仙區、安州區等地積極開展以“凝心聚力助就業,打贏脫貧攻堅戰”為主題,以助力企業復工復產,引導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幫助貧困戶、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為目標的就業扶貧現場招聘會,以多種形式、多種手段幫助貧困戶實現就地、就近就業。
精準對接,輸出轉移一批。做實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依托綿陽—衢州兩地勞務協作機制,開展貧困勞動力崗位需求、就業意愿等情況摸底,收集本地區有轉移就業意愿和能力的人員基本情況和就業需求,及時向衢州市提供。暢通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通道,會同衛健、交通等部門,提供出行前免費健康服務、“一站式”交通運輸服務等,加強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的組織安排和跟蹤服務,提高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實現精準輸出、有效接收、穩定就業。復工復產,就近就業一批。變“等”為“送”,針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勞動者的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需求,主動將課堂前移到鄉鎮、到村,結合產業、崗位、意愿開展烹飪、養殖、種植、家政服務等便于就地就近就業的技能培訓。推進就業扶貧載體建設,鼓勵和引導園區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鄉入村設立生產點、建立就業扶貧基地(車間),吸納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公益崗位,兜底安置一批。鼓勵縣(市、區)進一步整合資源和資金,開發防疫宣傳、保潔消毒、道路清掃、社會治安協管等農村公益性崗位,優先用于大齡、殘疾人及其家庭的貧困勞動力托底就業。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作用,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完善公益性崗位管理制度,幫助貧困家庭中的勞動力實現穩定就業。
及時出臺疫情防控期間穩定就業的十六條措施,對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介紹貧困勞動力就業等方面進行補貼。研究落實社保費減免緩等政策,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加大政策宣傳力度,梳理中央、省、市相關就業政策,制作成冊送到企業手中,并通過網站、微信等平臺推送,讓企業了解知曉各類扶持政策。成立市就業政策落實工作小組,指導企業及時申報享受各類補貼政策,簡化辦事流程、精簡辦事手續,使企業不跑路、少跑路,幫助企業以最短時間申報各類補貼,支持企業穩定經營,維持現有崗位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