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厚祥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科技創新進入高度活躍期,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因此,政府和社會各類組織投入科研的社會資源劇增。科研外協是科學研究項目工作的重要一環,關系到科研項目的質量、成本和進度,科研單位需要有效整合利用社會資源,提高外協采購績效。本文總結了科研外協采購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分析了內在的原因,并從理清認識、科學操作兩大方面提出了改進外協采購的措施和方法,有利于推動科研外協工作提質增效。
關鍵詞:科技創新? 科研? 外協? 提質增效
中圖分類號:G311?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9(a)-0158-0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since entering the information ag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s entered a highly active period an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e social resources invest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various social organization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have increased dramatically. Scientific research outsourc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ork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t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cost and progr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need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and utilize social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outsourcing procure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mmon problem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outsourcing procurement, analyzes the internal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measure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outsourcing procurement from two aspects: clarifying understanding and scientific operation, which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research outsourcing work increase efficiency.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Outsourcing; Improving quality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我國已經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大國,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日益增強。科學研究則是各類科技創新工作的基礎和源泉,對于建設創新型社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科技創新進入高度活躍期,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因此,政府和社會各類組織投入科研的社會資源劇增,同時科研分工協作不斷深化,一家單位已無法獨自完成一個復雜的科研項目。某航天產品研究所外協單位多達400多家,長期穩定的配套單位也有幾十家。小核心、大協作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的主流模式。而科研外協就是指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由于自身技術、工藝和設備等條件限制,將本單位科研項目或所承擔的外部科研項目中的部分非核心設計、加工、測試等業務委托給其他專業單位完成。由此可見,科研外協是完成科研任務、取得既定科研成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升科研水平的必由之路。
1? 科研外協采購現狀
科研項目往往專業性強、技術含量高,具有創新性、時效性等特點,而外協任務需求難以做到清晰明確,多為定制化需求,品種多量少要求高。因此大多數科研單位在外協科研任務時面臨如何遴選到最合適的協作供應商的挑戰。目前,科研單位外協采購方式多樣,大多可歸為四類:招標(公開招標、邀請招標)、競爭性磋商(談判)、詢價和單一來源。采購管理方式一般采用分類分級管理,如集中采購、應急采購、設備材料采購和服務類采購等。供應商既有高校、科研院所,也有國營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以及其他非法人組織和自然人。
2? 共性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方面,我國科研投入巨大,每年國家和社會都有大量科研經費預算;另一方面,我們的科研投入產出比不佳,科研外協性價比低是一項因素,好鋼沒有用在刀刃上。科研單位的外協管理易陷入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死循環。有些科研單位受制于上級單位的制度約束,把招標當作萬能工具,為反腐而招標,適用各類外協采購活動,造成自捆手腳,外協采購流程復雜、效率低、績效差。更常見的現象是很多單位以科研項目市場競爭不充分,想方設法規避招標程序和其他競爭性采購方式,往往采用單一來源采購,找自己關系好的供應商合作,存在較高的廉潔風險,后續實施中質量、成本等容易失控。另一方面,科研人員總是抱怨外協手續繁瑣,找不到理想的外協單位,影響到科研項目的進度或者質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科研管理部門和科研人員對科研外協業務特點認識不足。二是科研管理部門對外協采購管理法規、政策理解不透。三是科研管理部門沒有按照市場化規律開展外協采購活動。
3? 應對措施
3.1 正本清源,理清認識
3.1.1 從市場化的角度來認識外協
科研外協盡管有自身特點,本質上它是一種商業采購活動,與企業生產外協沒有本質區別。因此,我們必須跳出計劃管理和行政管理模式,用商業思維來進行開展科研外協工作,利用它的經濟屬性進行市場化運作,統籌整合社會資源為我所用,為科研項目高水平服務。
3.1.2 從供應鏈生態的角度來認識外協
既然科研外協本質上是一種商業采購活動,我們可以結合科研工作的創新性、高技術、不確定性等特征,從供應鏈的角度來思考籌劃科研外協業務,牢固樹立外協供應鏈是科研單位的核心競爭力的思想意識。與外協下游單位的業務往來主要是本單位供應鏈的內部合作,而不是競爭博弈的關系。因此,我們既要立足本單位的供應鏈戰略來系統開展科研外協管理,以明確的戰略思想指導外協策劃工作,深入分析每個科研項目外協任務需求,做好充分市場調研,發掘培養潛在供應商,牢牢抓住供應商管理這個核心,建立良好的供應鏈生態,形成互利共贏、共生共榮的利益共同體,與外部供應鏈展開競爭。
3.1.3 從風險內控機制的角度來認識外協
從企業治理角度來看,科研創新工作不確定性的特點以及外協采購方式的多樣化,決定了科研外協采購必然成為風險內控的重要環節和反腐倡廉監督的重要領域。外協采購活動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是風險內控的關注重點。一方面,我們要規范外協采購活動,建章立制,要建立健全風險內控機制,識別風險,加以評估分類,做好風險應對。另一方面,我們也要避免一刀切,簡單處理,把科研外協采購同其他常規貨物、服務采購混為一談,適用同一管理要求。
3.2 遵循市場規律,科學規范操作
我們要圍繞外協方案策劃、供應商管理和合同管理三大關鍵環節,做好科研外協提質增效。
3.2.1 戰略合作是紐帶
由于科研項目技術要求高、需求定制化、外協業務量小,加上時間往往較緊,科研外協訂單對于市場經營主體的吸引力不大,供應商積極性不高。因此,有資質、技術實力強、設備硬件好的供應商是科研外協的寶貴資源。我們必須與這些供應商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但的戰略合作關系。對于核心外協資源,我們可以與供應商簽訂合作框架協議,深化雙方長期合作,建立互信,降低交易博弈成本,加強相互間的技術融合、技術共享。我們還可以采用股權投資、產業聯盟、聯合實驗室等方式來加強與戰略外協供應商的合作。
3.2.2 理清需求是前提
由于科研任務特性,科研人員對于外協項目有時難以具化明確其功能性能、技術參數、技術指標、技術標準等技術要求,導致我們不容易找到合適的供應商,或者潛在供應商不易準確理解和把握配套需求。因此,在外協工作開展前,我們的科研項目團隊應組織外協項目立項評價,這是外協管理的龍頭,對整個外協管理舉足輕重。通過立項評價,內部專家對外協技術方案進行充分論證、詳細評審,盡可能提出明確的技術指標、試驗參數、驗收準則等,也可以吸收戰略供應商或潛在供應商及早參與研發工作,利用其專業知識和技能,進行價值工程(VE)分析,共同確定技術指標和各類參數等技術內容,便于提高后續生產的技術可實現性和成本最低化。
3.2.3 合格供方是關鍵
合格的供應商是我們科研項目外協工作成敗的關鍵。我們要積極開展潛在供應商尋源工作,建立完善的合格供方認證、評價制度,維護好潛在供應商庫和合格供方庫,實行分類管理。我們要在平時多收集市場情報信息,關注與我們研發課題有關的各類企事業單位發展情況,加強技術交流,遴選潛在外協供應商,形成動態數據庫。我們要常態化進行供應商尋源認證,科學設計供方首次引入認證模型,覆蓋供方的資質條件、設備硬件、技術能力、質量保證能力、履約能力、財務狀況等重要因素,不斷擴充我們的合格供方庫。每次外協合同實施后,要進行供應商績效評估,記錄在案,作為動態評估重要依據。我們還要每年定期進行合格供方復評,確保合格供方的資質、資信和實力滿足我們的要求。對于合格供方還要進行分類管理,如戰略供應商、重要供應商、普通供應商等,精準施策,重點加強戰略供應商關系維護,培養和發展重要供應商,完善供應商退出機制,動態考核淘汰不合格供應商,保證外協隊伍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3.2.4 采購方式是策略
如前所述,采購方式多樣化是科研外協的特點。采購方式本身無好壞之分,更無對錯之別,關鍵是針對外協任務的特征和市場資源情況,考慮不同采購方式的優缺點,采用最合適的方式,核心是要突出競爭性和公開透明的原則。在競爭性方面,市場競爭充分的,我們就采用招標或詢比價方式;競爭不充分的,我們可以采用競爭性談判或競爭性磋商;確實只有單一來源的,我們可以采用戰略合作方式。但是采購方式正確與否的前提是必須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工作,掌握潛在供方的信息,在此基礎上周密策劃采購實施方案。如果我們采購前市場調研不充分,不完全掌握潛在供方的信息,或者采購活動不公開,難以形成市場競爭,結果產生大量單一來源采購的情況,使外協工作經常陷入被動。采購方案策劃需要重點分析國內外技術發展情況,市場資源可獲得性,潛在供應商的資質、實力、數量和分布情況,外協工作的技術難點和關鍵環節,合適的采購方式,投標方案、報價或申請文件的評審要點、評價方式、評審人員的總體考慮以及采購工作計劃等。在公開透明性方面,無論采用哪種采購方式,應當在確定后以適當形式(如單位辦公內網或互聯網官網等)在科研單位內部或外部進行必要的信息公示(涉及國家秘密或核心商業秘密的除外),接受全體員工、社會公眾的監督。
3.2.5 合同管理是工具
科研外協采購一般比較重視前端工作,即尋找合適的供應商,對于實施過程管理則往往容易失控,原因在于不按照商業慣例進行合同管理。首先,我們必須針對不同外協采購標的設計合同標準文本,明確外協工作范圍、工作內容、雙方權利和義務、技術要求、質量標準、合同價格、支付方式、交付期限、驗收方式及準則、違約條款等。合同實施中應安排項目團隊全面管理外協任務的工作質量、進度、費用和風險。合同驗收要由項目團隊嚴格按照驗收大綱、合同技術指標、功能性能、圖紙要求、文件資料等進行組織,做好驗收記錄。驗收通過后方可放行。合同關閉時,我們要全面進行合同績效評估,總結外協經驗教訓,持續改善績效。
3.2.6 信息溝通是保障
由于科研項目的復雜性,外協工作過程中的信息充分溝通尤其重要,這樣才能保證科研人員的需求得以完整準確的理解。科研單位要建立科研外協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外協供應鏈數字化,進行從立項到驗收全流程在線管理,有利于數據歸集、知識沉淀、經驗積累,更重要的是能夠確保各類信息在鏈內及時傳遞、高度共享,提高工作質量。同時,我們需要優化外協工作組織機構,建立外協項目團隊,由科研單位和外協單位技術人員、質保人員、商務人員組成,并由科研負責人任項目經理。項目經理應建立項目溝通機制,定期召開項目例會、業務專題會。外協實施過程中,科研人員應做好技術交底,指導供應商處理技術問題。供應商則應及時反饋外協生產中發現的各類技術問題,主動尋求科研人員的指導和幫助。
4? 結語
外協采購是科研項目的重要一環,采購績效好壞會嚴重影響到科研項目的進度、質量和成本,甚至項目成敗。作為市場主體,我們應該尊重市場規律,以經濟為紐帶,從戰略合作、理清需求、供應商管理、采購策略、合同管理和信息溝通等方面建章立制,設計高效工作流程,采用項目管理機制,推動外協采購提質增效,滿足科研項目的需求。此外,當今信息化和共享經濟社會的商業生態不斷推陳出新,我們需要持續關注新的商業模式(例如近幾年方興未艾的科研眾包模式),結合科研單位的業務特點,研究創新適合自己的外協方式,助力科研工作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憲棟,王剛,楊玉瑋,等.科研院所陽光采購與管理的探索和實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11):10-12.
[2] 杜錦.基于供應鏈管理的采購管理模式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11):112.
[3] 薛丹辰,陳博.供應鏈管理模式下的采購管理研究[J].商場現代化,2020(7):4-5.
[4] 牟志敏.X公司原材料采購策略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7.
[5] 王亞萍.ZC公司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采購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9.
[6] 姚沛捷.H公司集中采購案例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