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翻譯模因論之元理論研究
——切斯特曼《翻譯模因論:翻譯理論中的思想傳播》(修訂版)評介①

2020-02-24 20:57:52王洪林
翻譯界 2020年1期
關鍵詞:規范理論研究

王洪林

浙江萬里學院 / 四川大學

1.引言

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翻譯模因論:翻譯理論中的思想傳播》自1997 年第一版發行以來,在國內外引起一定反響,受到翻譯研究以及口譯研究學者的關注(P?chhacker,2016:56)。該書修訂版于2016年面世。作者針對傳統翻譯轉移的隱喻提出翻譯模因概念。根據作者的觀點,模因指思想與觀念的傳播,此概念來自社會生物學,具體指思想如同基因一般傳播與自我復制。思想在被翻譯時其傳播與改變的方式如同生物進化中所發生的變異(Chesterman,2016:X)。作者進一步指出,從思想傳播與變化的角度看,譯者的任務并非是為了保留某物,而是對某物的宣傳、傳播與發展,因而譯者是造成觀點傳播中發生變化的主體。隨后作者對該書的框架以及各章節研究重點進行逐一介紹,并著重討論了該修訂版較之于1997 年出版的第一版所進行的內容增補、更新與改動(Chesterman,2016:XII)。

該書從生物學模因論視角切入開展的跨學科翻譯研究,與當下翻譯學科跨學科與跨界研究形成有效對話。比如,《翻譯的(生物)符號學理論——社會文化現實的突現》(A (Bio)Semio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The Emergence of Social-Cultural Reality)一書從生物符號學視角對翻譯問題展開跨學科研究,有效回應了翻譯研究范式更迭問題(Marais,2018)。《翻譯研究移動的邊界》(Moving Boundaries in Translation Studies)進一步說明“近幾十年來翻譯研究的范式更迭不僅拓展了翻譯研究對象,也拓寬了翻譯研究視野”(Dam et al.,2018:10)。

切斯特曼(Chesterman,2016)聚焦五大超級模因,即“源語—目標語”隱喻、對等觀點、神秘的不可譯性、直譯與意譯之爭,以及所有寫作都是某種形式的翻譯,進而對八大翻譯模因,以及模因池展開討論,具體包括詞語、上帝之言、修辭、羅格斯、語言科學、交際、目標語導向和認知。翻譯模因以及模因池概念的提出,有利于對現有翻譯理論及范式進行統攝性研究。模因論翻譯研究與其說是對翻譯問題的研究,不如說是對翻譯理論開展的元理論研究。作者從詞源學視角對翻譯概念進行界定,指出翻譯一詞的英文原意是“轉移/隨身攜帶著轉移”(translate means “carry across”),其中“被轉移的是什么?”這一觀點至關重要(Chesterman,2016:18)。根據西方傳統觀點,詞語的意思在翻譯中被轉移。西方的語言觀受到亞里士多德(Aristotle)的影響。在亞里士多德看來,符號影射現實,只要現實不發生改變,詞義就不會改變,那么翻譯就有可能(同上)。

該書修訂版在1997 年第一版的基礎上進行了內容修訂與增補,尤其補充了近20 年間翻譯模因研究的相關研究成果。該書無論其研究內容、研究視角,還是翻譯模因傳播與變異的觀點都具有一定的創新性。然而,遺憾的是該書修訂版自出版以來卻沒有見到系統的評介性文章。鑒于此,本文對該書修訂版的主要觀點進行評介,并著重討論該書的創新之處以及對我國翻譯理論研究帶來的啟示。

2.研究框架與內容

本書除前言與后記之外,共三部分七章內容,分別為模因再生機器、翻譯模因演變、從模因到規范、翻譯策略、作為理論的翻譯、翻譯能力培養與翻譯倫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探討翻譯規范的形成;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六章,討論翻譯規范對翻譯實踐帶來的影響;第三部分為第七章,聚焦指導翻譯行為的翻譯規范背后的倫理價值(Chesterman,2016:XII)。

在序言部分,作者開宗明義地提出模因論及其由來。作者從詞源學的角度討論了英文theory,即理論一詞的來源。在古希臘,真理、知識及天諭都來自哲人,而由官方派遣去咨詢哲人的人被稱作theoros(Liddell & Scott,1940:s.v.,轉引自Chesterman,2016:IX)。theory 一詞源于古希臘,其基本詞義是看、凝視或審視,具體指觀察者有意識地看見而非被動地觀察。具體而言,theoria 的外延是“看,觀看”(a looking at, a viewing),其內涵是“凝視,思考”(contemplation, speculation)(同上)。作者進一步指出,該書采用的理論概念目的是“為了看見與凝視”。隨后作者明確了該書的三個目標:一是實現元理論目標,提供理論觀點,涵蓋多種理論;二是實現理論目標,發展特殊的翻譯理論觀點。作者提出波普爾(Karl Popper)翻譯理論,嘗試將不同的翻譯理論編織在一起,而支撐翻譯模因論的基本觀點是“規范、策略與價值,加上波普爾的試驗性理論、誤差消除以及客觀知識演變”;三是側重翻譯實踐與應用。每一章的最后,作者都增補了與本研究相關的最新研究文獻,并補充了作者自己的觀點。

第一部分討論翻譯規范,涵蓋第一、二、三章。第一章是模因的幸存機器,包含五小節。第一節介紹模因概念的來源及內涵,指出該詞源于社會生物學,后用于文化演化研究。第二節重點介紹翻譯的五大超級模因,即“源語—目標語”隱喻、對等觀點、神秘的不可譯性、直譯與意譯之爭,以及所有寫作都是某種形式的翻譯。第三節討論模因存在的場所。作者借鑒波普爾提出的三重世界的觀點,對模因所處的場所進行分析,指出模因屬于第三世界。其中第一世界指客觀物質世界,第二世界指主觀意識與心理世界,而第三世界指客觀思想觀念世界,科學、詩學與藝術隸屬該世界,觀念世界并非存在于個體大腦之中,而是存在于公共領域,包括圖書、圖書館以及數據庫等。總之,第三世界包括理論、問題、假設以及論點。比如,一本書首先作為物體存在于第一世界,而該書的思想內容則存在于第三世界。一本書可以被焚燒,而其思想內容則不容易被破壞(Chesterman,2016:10)。

第四節對波普爾式的模因進行討論,重點考查了試錯理論、錯誤消除等,并強調一個理論如果不能試錯的話,要么是好理論,要么不是好理論。但根據波普爾的觀點,不能試錯的理論絕非科學理論(同上:13)。作者對波普爾的觀點及其引發的相關爭論進行了簡單介紹,不過作者并沒有對其深究。作者坦言,他只是受到波普爾某些觀點的啟發,進而嘗試將這些觀點用于翻譯理論,從而建立一種特殊的翻譯理論(同上)。

第五節為新增內容,重點討論該書自1997 年首版以來,翻譯模因研究的進展。作者提出,巧合的是在該書第一版同年,弗米爾(Vermeer,1997)在其發表在Target上的論文中也對翻譯模因概念進行了討論,然而兩位學者之間對此話題并沒有相應交流。作者進而將模因與文化素(culturemes)聯系在一起。文中作者針對模因提出不少問題,其中譯寫問題切斯特曼已經解答,還有些問題尚待進一步研究(Chesterman,2016:13-14)。作者還提出模因論與生態翻譯理論的相通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分作者對意義問題提出了獨到見解,指出意義絕對不變的觀點長期以來是翻譯的主要模因之一(Chesterman,2016:19)。通常認為,譯者的工作如同蓋一座石頭房子。譯者將原來的結構拆解并用同樣的石塊在別處建一幢新房子。這里的磚塊并非詞語本身,而是指詞語所攜帶的詞義。既然譯者使用同樣的磚塊、同樣的詞義,那么對等就可以保證。作者對此觀點發出質疑并繼續追問:不同語言的詞匯意義真的一樣嗎?如果針對所有的詞語及其在所有語境下和所有時間內,是否都會意義一樣呢?作者的質疑不無道理,后現代翻譯研究已經對意義固定不變的觀點加以拆解與重構。根據解構的觀點,意義從來不是先在的,而是在具體語境下動態建構的,因而意義是動態、流變并不斷延異的。

第二章審視翻譯模因的演變。該章對模因觀點進行了集中探討。作者注著重討論了(西方)翻譯理論演化所歷經的八個主要階段,即詞語、上帝之言、修辭、羅格斯、語言科學、交際、目標語導向、認知,隨后對當下模因池理論展開探討。作者進而指出這八個階段并非過渡性的,而是聚集性的,因而我們今天的翻譯研究應對的問題都來自之前各個階段遇到的翻譯問題。作者在本章最后綜述了當前“模因池”(meme pool)里的各種相互沖突的翻譯理論觀點(Chesterman,2016:XI)。根據波普爾的觀點,每一次解決問題的嘗試都會帶來新問題,都沒逐步接近“類似真理”(truthlikeness)(同上:17)。就理論產生而言,“每個理論或由之前的理論演化而來,或對之前的理論作出回應。每個新理論都會尋求對之前理論某些部分進行修正或者重新定義,也或者在不同社會文化語境中提供一個不同的出發點”(同上)。作者希望對翻譯理論的發展進行全景鳥瞰式的概覽。不過,作者也明確指出,該書的目的并非僅僅為了提供不同階段翻譯史的詳細介紹,或提出什么創新觀點。作者指出本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限于歐洲傳統,對歐洲之外的翻譯研究涉及較少,這也是作者的遺憾所在。

第三章討論從模因到規范的演變。作者對翻譯規范的討論為反思翻譯理論與實踐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作者討論翻譯模因在模因池生存下來之后一段時間內會發生什么?如果一個模因由于實踐、政治、文化與審美原因開始主導,而其他與之競爭的模因逐步消退,無論是由權威強加還是被動接受,這一模因就會逐步被當成規范(Chesterman,2016:49)。由此可見,模因池中不同模因之間處于此消彼長的狀態,而主導模因逐步成為翻譯規范,其他模因則會慢慢變弱,甚至消失。

第二部分即第四、五、六章,聚焦翻譯規范對翻譯實踐的影響。第四章談論翻譯策略,將研究焦點由翻譯產品轉移到翻譯過程,進而聚焦翻譯策略,尤其對翻譯過程中譯者如何遵從翻譯規范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入討論。第五章是作為理論的翻譯。在“任何翻譯其自身就是理論”的基礎上,作者提出波普爾式的翻譯評估方法。第六章為翻譯能力發展,主要討論翻譯實踐與翻譯教育,聚焦波普爾翻譯理論對譯員培訓的啟示,以及翻譯理論演變與譯員成長之間的關系。

第三部分為第七章,聚焦控制翻譯行為的規范背后的翻譯倫理價值。在本章第一節,作者圍繞倫理類型、倫理理論基礎以及研究范式三個方面的內容展開討論。

首先,切斯特曼將翻譯倫理分為兩大類:一是宏觀倫理,關注譯者在社會中的作用與權利、工作條件、經濟報酬、客戶利益動機、翻譯作為跨文化行為的總體目標、譯者與客戶之間的權力關系,以及翻譯與國家政治之間的關系,簡言之,就是譯者與世界的關系;二是微觀倫理,關注譯者在翻譯過程中的行為以及處理具體文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如,譯者與頁面文字的關系(或譯者與文本的關系)。當然,宏觀倫理會影響微觀倫理,會影響譯者的個人決策,而微觀層面的決策最終又給跨文化關系帶來更廣泛的影響。

其次,切斯特曼指出翻譯倫理主要源自兩大倫理理論,即合同與功利主義倫理。前者基于對什么是正確或錯誤行為的共識,因而采用服從、權利、義務與規范。在此,倫理考量是回顧式的(retrospective)。而功利主義倫理理論主要考查既定行為的結果。符合倫理的形式是指取得最好結果的行為。也就是說,行為本身由結果來評判。因而此種倫理更看重價值而非規范。

最后,切斯特曼討論了兩大倫理研究范式,即描述性研究范式與規范性研究范式。前者側重揭示控制特定行為的倫理原則,以及特定行為者所相信的倫理概念,旨在描述實際所發生的一切,不采取學者認為應該如何的立場;在規范性倫理研究中,學者不掩飾自己的意識形態,尋找譯者為何應該這樣翻譯而非那樣翻譯的理由。比如,韋努蒂(Venuti)提倡抵抗式翻譯的做法就屬于此類(Chesterman,2016:169)。

本章第二節討論了規范、行為與價值。作者認為,規范是實現價值的工具。作者從兩類行為,即生產性行為與預防性行為入手對翻譯行為展開討論。作者提出四種基本翻譯價值,即清晰、事實、信任與理解。隨后分別對這幾個方面展開詳細討論。作者指出,期待規范的首要價值就是清晰(Chesterman,2016:169)。關于事實這一概念,作者提議不要將原文與譯文的關系看成相同關系,而應該看成相似關系或者具有家族相似性(同上)。當然,“如果我們認為原文與譯文沒有關系,我們也就不會再稱這個文本為譯文” (同上:177)。兩者的真正關系是什么只能視情況而定。需要說明的是,事實只是翻譯的一個價值,而原文也只是影響譯者決策的諸多因素之一。信任是指導責任規范的價值。在切斯特曼看來,諾德(Nord)提出的“忠實”(loyalty)是指交際行為中指導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德行為。而諾德認為譯者對目標語和源語情境負責,對原文發出者與譯文接受者負責。而切斯特曼提出“責任”(accountability)這一概念,并用一個網絡的形象來比喻翻譯中的責任關系。在這一網絡中,譯者節點(translatornode)負責任地與其他節點聯系在一起。而關于其他節點是什么,學界有不同聲音(觀點)。有人認為是指作者、委托人以及讀者。皮姆(Pym,2012)的研究則將如何翻譯轉移到誰有權威以及如何翻譯這一范疇。換句話說,誰來決定翻譯規范的有效性?皮姆從翻譯職業視角提出應該由譯者集體來相互檢驗與評價翻譯質量。而皮姆的理論出發點是譯者所處的居間文化空間(intercultural space)(Chesterman,2016:178-179)。在皮姆看來,譯者所處的文化居間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譯者的倫理選擇(王洪林,2018:86)。

3.特色與創新之處

3.1 特色

該書的主要特色體現在對上帝之言以及超級模因的討論,尤其關于對等模因的元理論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首先,作者關于模因的討論,尤其關于上帝之言這一模因的討論富有創見。作者指出該模因的本質是原文導向的,認為原文是神圣的,至高無上的。翻譯活動是復制,不得發揮創造性。翻譯修辭模因不再將翻譯看作是原文導向的復制行為,而是譯文導向的修辭行為,主要關注讀者接受。這個階段對目標語及其潛力更加自信,通過“掠奪”源語文本來豐富目標語文化。從翻譯修辭模因可以看出,翻譯并非單純的語言行為。對翻譯問題的討論無法真正擱置社會、歷史、文化語境,也無法脫離翻譯所處的復雜語境進行抽象討論。畢竟如巴斯內特(Bassnett)所言,每個時代都有獨屬于那個時代的理想譯作,對翻譯的評價標準也會有所不同(Bassnett,2014:81)。

其次,作者對等超級模因的討論富有創意。作者從對等模因切入,提出對等研究與相似性的密切聯系,進而將相似性分為趨同相似(convergent similatiry)與分叉相似(divergent similarity)兩類,并將皮姆提出的自然對等與方向對等與之對應(Chesterman,2016:15)。切斯特曼從相似性角度出發,將自然對等與方向對等分別對應趨同相似與分叉相似。作者將兩類相似性與皮姆提出的自然對等與方向對等并置,提出新觀點,有一定創新。作者提出自然對等在翻譯行為發生之前已經存在,這種對等關系具有可逆性,譯者只需要了解自然對等或發現既然對等即可(即趨同性相似)。就方向對等而言,側重譯者在具體語境中的創造,是不可逆的。不同譯者針對同一文本可以產生不同的譯文,而所有譯文可能都有效(即分叉性相似)(Chesterman,2016:15)。

不過,切斯特曼提出的趨同相似和分叉相似與皮姆提出的自然對等和方向對等,兩組概念確有相通之處,但兩者也不盡相同。就自然對等而言,主要針對兩種語言之間詞典意義上的、術語版的對等,具有可逆性。趨同相似主要指兩種不同的事物之間存在相同的地方,而不同之處可以忽略不計。從這個角度看,自然對等與趨同相似在出發點上存在較大差異。方向對等指原文和譯文在語言意義上有重疊但不完全吻合,分叉相似立足原文,凸顯不同譯文之間同源又有差異的相似關系。由此可見,兩組概念盡管有相通之處,但出發點和研究重心存在差異。

最后,可逆性問題與譯文能否回譯密切相關。切斯特曼提到的可逆性與不可逆性,實際上是指譯文是否可以回譯為原文。筆者認為,如果從原文同譯文之間的對等關系而言,自然對等是指原文同譯文之間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可以回譯,具有可逆性。而方向對等則指原文與譯文存在一對多的關系,因而難以回譯,具有不可逆性;而如果從方向性來說,自然對等提倡的是原文與譯文之間存在雙向關系,可以相互逆轉,或者回譯,而方向對等呈現的則是一種單向關系,無法逆轉,也無法回譯。從這個角度看,方向性是討論翻譯可逆性問題的關鍵所在。

3.2 創新之處

本書的創新之處主要體現在跨學科研究方法與跨界研究視角、整合與重構的翻譯觀以及理論與實踐融合的研究路徑三個方面。

首先,該書體現了跨學科研究方法與跨界研究視角。作者從社會生物學借鑒模因概念,并借鑒文化研究成果,對翻譯觀點的傳播展開跨學科與跨界討論。作者通過對不同翻譯模因,尤其對五大超級模因,以及八大翻譯模因的討論,將不同翻譯研究范式貫穿在一起,實現不同范式之間的互動與融合。在對不同模因進行探討的過程中,有效融合語言學、文化、社會學等翻譯研究范式,凸顯翻譯研究的跨學科特點與跨學科包容性。作者圍繞翻譯模因問題展開討論,將翻譯作為理論,進而從模因池切入,對翻譯模因理論展開元理論探討。

其次,該書體現了作者整合與重構的翻譯研究觀。在作者看來,目前翻譯理論中存在各種碎片化觀點,各種觀點之間相互沖突。作者通過對翻譯不同模因的探討,找到一個切入點或者視角將不同的翻譯觀點連接起來,從而構建一個相對完整的翻譯全貌圖(Chesterman,2016:17)。鑒于此,作者對碎片化研究進行了有效整合與重構。比如,模因池概念的提出將當下不同翻譯模因放在一個更大范圍內進行探討,將不同翻譯理論與觀點編織在一起,從而使得碎片化的翻譯理論系統化。

最后,該書體現了翻譯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的研究路徑。該書始終圍繞翻譯理論與翻譯實踐展開,以模因、翻譯規范以及翻譯實踐為線索,有效實現翻譯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三大部分從模因概念到翻譯規范再過渡到翻譯實踐,從理論探討過渡到翻譯實踐。可以看出,作者從元理論到翻譯理論,從翻譯實踐到翻譯教學過渡自如。此外,理論探討中穿插翻譯實踐案例,翻譯實踐分析中融入理論思辨。尤其第四章關于翻譯策略的討論,作者從句法策略、語義策略以及語用策略幾個方面展開細致分析,借助大量翻譯案例來支撐其觀點。即便在第五章對作為理論的翻譯的討論,作者也使用了大量案例進行譯文分析。

4.結語

切斯特曼從跨學科視角對翻譯模因展開了系統探討,尤其在超級模因的分析中對五個超級模因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進行了細致爬梳,具有明顯創新之處。作者分別對八大翻譯模因逐一討論,最后對當前翻譯模因池進行總結式探討,可以說遵循了從理論到實踐再到元理論的研究路徑。作者不僅有效整合了翻譯理論中長期引發爭論的核心觀點,比如對等問題,也實現了不同觀點甚至不同翻譯理論之間的有效連接與關聯。

綜上可見,作者通過模因這一概念試圖編制一張翻譯模因池這樣的大網,從而將碎片化的觀點匯聚在一起,通過觀點的聚集、分類、聯結與整合,最終對翻譯理論問題進行元理論層面的思考,并由此提出新的翻譯理論,即翻譯模因論。從作者書中貫穿始終的觀點可以看出,作者對翻譯核心觀點,或翻譯模因的探討所持的是一種傳播的觀點。在切斯特曼看來,觀點通過傳播而擴大影響,通過聚集、變異而變得強大,從而得以流傳進而增強其生命力。總之,作者對翻譯模因的研究,尤其對模因池的探討為跨學科翻譯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例,對拓展翻譯研究視野以及促進跨界翻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元理論借鑒價值。

猜你喜歡
規范理論研究
來稿規范
來稿規范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堅持理論創新
當代陜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論
PDCA法在除顫儀規范操作中的應用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來稿規范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视频综合网| 欧美一区国产|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蜜桃| yjizz视频最新网站在线|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 在线视频97|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中文字幕久久波多野结衣| 欧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人人干|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激情| 欧美亚洲欧美区|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亚洲日韩在线满18点击进入| 99成人在线观看| 四虎AV麻豆| 色婷婷色丁香|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午夜视频www| 自拍亚洲欧美精品| 亚洲 成人国产| 国产99热| 亚洲午夜综合网|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99在线视频免费|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永久天堂网Av|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亚洲欧美天堂网| 久久精品中文无码资源站| 在线国产欧美| 人妻熟妇日韩AV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欧美国产在线看|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亚洲天堂日本|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最大| 91在线中文|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免费国产无遮挡又黄又爽| 国产在线精品美女观看| 免费国产高清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国产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 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欧美第一页在线|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亚洲av综合网|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无码免费|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青青草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