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娜 李國文


【摘 要】 目的:分析多參數磁共振成像在腦膠質母細胞瘤與單發腦轉移性腫瘤鑒別診斷中的應用。方法:隨機選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顱內惡性腫瘤患者作為本次課題研究對象,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患者42例,采用多參數磁共振掃描診斷研究組患者,采用常規磁共振掃描診斷對比組患者,對比兩組患者的最終診斷效果。結果:對比兩組患者接受診斷后的滿意程度、診斷有效率,研究組患者均優于對比組,兩組數據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且(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顱內惡性腫瘤患者應用多參數磁共振掃描診斷具有良好的診斷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確診率,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和依據,且安全性高,因此,值得廣泛的應用與推廣于現代臨床醫學當中。
【關鍵詞】 多參數磁共振成像;腦膠質母細胞瘤;單發腦轉移性腫瘤
【中圖分類號】R445.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195-01
腦膠質母細胞瘤與單發腦轉移性腫瘤臨床表現不明顯,較易出現漏診、誤診的現象[1]。因此,亟需采用科學合理的診斷方式提高早期確診率,保障患者的身心健康[2]。基于此,本文對比和分析了顱內惡性腫瘤患者應用多參數磁共振掃描診斷與常規磁共振掃描診斷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在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84例顱內惡性腫瘤患者作為本次課題研究對象,在患者充分知情的條件下與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并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比組,每組患者42例,對比兩組患者的最終診斷效果。本次試驗中,研究組共有男性患者25人,女性患者17人,年齡范圍在22-7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56±7.34)歲;對比組共有男性患者20人,女性患者22人,年齡范圍在21-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36±7.0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無明顯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對比組行常規磁共振掃描檢測,在操作時醫護人員應該根據相關的說明書標準執行操作。若出現掃描圖像不清的狀況,應當重新對患者進行掃描,指導能夠確診為止。研究組患者行多參數磁共振掃描診斷:利用多參數磁共振掃描診斷儀對移動掃描患者腦部,同時觀察患者病灶像圖表現,對患者的具體病情發展進行測定。兩組患者掃描結束后,經2名以上的專業影像醫生分析給與相應的影像評分,分析確診價值。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診斷方式的滿意程度,分為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2)觀察兩組患者的診斷有效率,包括:惡性結節、良性結節;
1.4 數據處理
本次研究均行SPSS20.0軟件處理,用(x±s)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對比,行t檢驗;用[n(%)]的形式表示計數資料對比,行X2檢驗,對比兩組患者數據,若數據之間存在差異且P<0.05時,代表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患者實施不同診斷技術的診斷檢測率,發現研究組患者出現總檢測率高于對比組,研究組患者的檢測有效性優于對比組,數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對比兩組患者接受檢測后的滿意程度,發現研究組患者滿意程度為94.73%,對比組患者滿意程度為63.15%,研究組患者的滿意程度優于對比組,數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顱內惡性腫瘤發病率呈不斷遞增的趨勢,腦膠質母細胞瘤與單發腦轉移性腫瘤病因不同,所學的治療手段與手術方式不同[3]。因此,需要提高該病的早期確診斷率,從病理構成的角度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并為治療提供有力的參考依據[4]。目前,對于顱內惡性腫瘤的診斷主要以磁共振掃描診斷為主,且有著較高的確診率。根據相關的研究顯示,多參數磁共振掃描對于顱內惡性腫瘤病灶的顯示具有更高的靈敏度,更具有參考價值[5]。因此,在對顱內惡性腫瘤進行診斷時,多參數磁共振掃描檢測更佳,但并不能一味的采用多參數磁共振掃描檢測,而是需要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選擇檢測方式,或采用聯合檢測的方式,融合多種診斷方式的優勢,進一步的提高患者的確診率[6]。通過本文論述可知,對比兩組患者接受診斷后的滿意程度、診斷有效率、以及早期病變檢測率,研究組患者均好于對比組,數據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在顱內惡性腫瘤的診斷中應用多參數磁共振掃描診斷技術效果更佳,確診率、診斷效果較高,能夠有效的檢查出早期病變,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夠提高患者配合治療的積極性,值得臨床推廣和運用,必要時也可以采用聯合診斷的方式來提高確診率。
參考文獻
[1] 楊皓宇.多參數磁共振掃描診斷顱內惡性腫瘤的價值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1):85.
[2] 趙長海,孫濤,王強,焦成斌,任秀敏.顱內惡性腫瘤的診斷與治療[J].吉林醫學,2019,40(10):2355-2356.
[3] 葛肖艷,李軍.顱內惡性腫瘤的多參數磁共振掃描診斷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9):153-154.
[4] 李滿花.不同年齡顱內惡性腫瘤患者甲狀腺超聲特征的臨床比較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8):2228-2230.
[5] 熊敏.不同年齡結節性甲狀腺腫并甲狀腺癌患者甲狀腺超聲特征比較[J].中國鄉村醫藥,2019,26(18):57-58.
[6] 李杰夫.顱內惡性腫瘤的超聲及常規磁共振掃描診斷效果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