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蒙
【摘 要】 目的:對比對進展期胃癌患者實施開腹胃癌根治術及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臨床效果。方法:為體現研究價值,將收治的50例進展期胃癌患者,按照采用手術方式的不同平均分為兩組,其中給予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將給予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比較,觀察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展期胃癌患者實施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其中,腹腔鏡根治術的臨床治療效果更佳,術后并發癥少,安全性高,臨床推廣價值顯著。
【關鍵詞】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開腹胃癌根治術;進展期胃癌;療效對比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3-249-02
胃癌為臨床上一種較為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而進展期胃癌屬于胃癌的第二病程,介于早期胃癌與晚期胃癌之間,此時若是采用有效的治療手段,對延緩病情,延長生存時間均具有重要的意義。臨床上治療進展期胃癌較為常用的手段為手術治療,以往較為常用的手術方式為傳統開腹胃癌根治術,有研究認為[1]該手術方式創傷較大,患者較為痛苦,可不利于術后恢復,認為腹腔鏡手術的效果更佳。因此對進展期胃癌采用何種手術治療方法成為了重要的研究問題,為此我院就胃癌患者實施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的臨床效果這一問題進行探究分析,詳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對象為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手術治療的進展期胃癌患者,共50例,將其按照手術方式的不同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兩組患者均具有進展期胃癌的手術指征;所有患者均對此次研究有詳細的了解并簽署同意書,且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排除合并其他心、肺、肝、腎等器質性疾病患者;認知障礙無法配合治療者。年齡上:觀察組中最小患者35歲,最大患者68歲,平均(42.6±5.6)歲;對照組中,最小患者36歲,最大患者70歲,平均(43.5±4.9)歲。性別上:觀察組男女比例為13:12;對照組男女比例為12:13歲。分化程度上:觀察組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別8例、10例、7例。對照組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分別7例、9例、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具體方法為:患者全身麻醉,取仰臥位,于患者腹部中間位置做手術切口,長度為10~13cm,逐層打開腹腔,切斷患者肝左右三角韌帶、迷走神經,然后進行胃次切手術或者胃全切手術,待病灶切除完畢后,生理鹽水沖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后,關閉腹腔,術后行常規抗感染治療。
觀察組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具體方法:患者全麻,仰臥位。首先是建立氣腹,在患者臍部下緣1cm處置入10mm的Trocar,建立CO2氣腹,壓力設置為13mmHg。然后在左右腋前線肋下緣2cm、左右鎖骨中線臍上2cm處進行穿孔,置入腹腔鏡,然后在于腹部做一縱行輔助切口,長度為4cm,以便將胃部游離于腹腔外行胃次切手術或者胃全切手術,待病灶清除半壁后,常規消毒后,將胃部納入腹腔后,置入引流管,關閉腹腔,術后行常規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1)各項手術相關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通氣時間、住院時間等。(2)術后不良反應包括:切口感染、吻合口瘺、吻合口出血、腸梗阻等。
1.4? 統計學方法
相關數據資料均采用統計軟件SPSS20.0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卡方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各項手術指標比較
觀察組中,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138.4±15.7)min、(103.8±11.6)mL、(2.5±1.1)d、(5.3±1.6)d。對照組中,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分別(157.6±20.3)min、(350.4±30.9)mL、(3.7±1.5)d、(8.9±2.3)d。兩組各項手術指標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中,共出現3例并發癥,其中切口感染、吻合口出血、腸梗阻各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2.0%;對照組中,共出現7例并發癥,其中切口感染3例、吻合口瘺1例、吻合口出血2例、腸梗阻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8.0%。兩組比較,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近年來,胃癌的發病率逐漸呈不斷上漲的趨勢,多認為與工作生活壓力的增大及不良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因早期胃癌的臨床表現不明顯,在發現時病情往往多處于進展期甚至是晚期,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此時最主要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以往臨床上較為常用的手術方式為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該方法可以對病灶進行整體切除,治療效果也得到了認可,但是該術式需要做較大的切口,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為嚴重,不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且腹腔暴露的范圍較廣,增大了對腹腔污染的概率,增加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而隨著腹腔鏡技術的發展與進步,在胃癌手術治療過程中也得到了推廣,該手術方式,可在腹腔鏡監視的狀態下進行操作,手術視野更加清楚,能夠提升病灶的清除率。并且手術切口小,對患者造成的傷害較小,利于術后的恢復,且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臨床總體效果較高[2]。
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均可得出,采用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效果更佳,臨床推廣價值更優。
參考文獻
[1] 孫懷志,沈琛.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臨床療效比較[J].健康之友,2019,(9):56-57.
[2] 唐亮.腹腔鏡與開腹胃癌根治術治療進展期胃癌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