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明


2018年11月,國家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指出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并通過國家、省級、縣級三級培訓網絡進行幼兒教師培訓,同時要創新培訓模式,切實提高幼兒教師專業水平和科學保教能力。
在《意見》的指引下,國家及各級財政部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幼兒教師的培訓,然而隨著工作推進,培訓卻逐漸顯示出邊際效益遞減的結果,比較突出的是培訓內容和實際工作脫節,尤其是體育類課程的培訓形式單一,體育特點不夠突出,不能較好地完成培訓的目的和要求[1]。
與此同時,家長對優質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需求卻在不斷增加,尤其是當全民健康上升為國家戰略,使家長對幼兒參與體育活動、提升幼兒健康水平更為關注。如何進一步提升幼兒教師專業能力成為必須解決的問題,職業培訓是目前我國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方式。
本文在對幼兒教師體育教育專業能力的體育素養進行剖析的基礎上對幼兒教師體育素養培訓策略進行了探討分析,提出通過改變培訓形式、延伸培訓的時空邊界、建立交互培訓機制來提升幼兒教師體育素養,并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實證,取得了較好的結果。
一、我國幼兒體育教育存在的現實困境及其原因
體育教育是幼兒園五大教育領域中健康領域的主要內容,和衛生保健的保育作用不同,幼兒體育教育的主要作用是通過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進而促進幼兒心智發展,從而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戶外運動或體育游戲是現在全國大部分幼兒園的主要體育教育形式,但一方面各個園所之間的水平差異大,另一方面體育教育的整體水平較低,亟待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幼兒園專業的幼兒體育教師不足
和幼兒其他領域教育不同,體育是基于身體的教育,因此對教師自身的身體機能和運動技能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且身體運動技能的形成和優化需要一定時間的反復練習才能達成,因此體育專業的教師是最為恰當的人選。但是鑒于幼兒園體制和長久以來就業觀念的束縛,能夠進入幼兒園工作的體育專業畢業生鳳毛麟角,即便是近5年來已經有了一定的改觀,但相較于幼兒教師,仍屬于極少數。
(二)幼兒園體育教育體系不完備
戶外活動是目前幼兒園的主要體育教育活動,根據我國幼兒園工作的指導意見,游戲活動是幼兒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體育游戲成為幼兒教師組織幼兒開展體育教育的主要內容及形式,甚至出現了為了游戲而游戲的情況。這是因為園所雖然會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以下簡稱《指南》)開展各項教育,但是從《指南》中的指導意見到落地可行的體育教育之間仍然還有不小的距離。而完整的幼兒體育教育體系不僅包含了游戲化的幼兒體育課程和活動,還需要有一定面積的體育場地和適合的器材等。
(三)幼兒園幼兒體育教育實踐經驗不足
幼兒教師多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中專畢業,近年來也有學前教育的本科生或研究生陸續進入幼兒園工作,這些教師的主要專業方向為學前教育,且在實踐中也更多履行幼兒園保教工作的職責,對于具有一定專業性的體育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屬于能力短板,更缺少專業體育教育的實踐經驗。因此,有序并有計劃地開展幼兒體育教育基本就成為“盲人摸象”。
二、對幼兒體育教育的分析
(一)幼兒體育教育的主要目標決定了體育專業知識的必要性
幼兒園是幼兒開始社會生活的第一個重要場所,幼兒園的主要工作內容為幼兒保育,其工作的目標都是圍繞著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進行。因此該目標也是各個幼兒教育領域的總體目標。體育能夠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并在此過程中促進幼兒心理的協調發展。由于幼兒還處于生長發育較為快速的時期,因此如何結合幼兒身體發展的階段目標,制訂合理的幼兒體育教育計劃等都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體育專業知識才能做到。
(二)幼兒體育教育的形式決定了體育教育專業技能的必然性
體育是基于身體的教育,身體活動是體育教育的主要形式,幼兒也不例外。同時因為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是模仿,因此在運動過程中,教師還應能夠較為清楚和準確地示范各種運動技能,如跑步、拍球、跳躍等基本運動技能。這些運動技能屬于體育運動技能中的基礎技能,是需要反復練習的。
(三)幼兒體育教育的對象決定了體育教育價值觀的不可或缺
在幼兒園中,幼兒是體育教育對象。作為幼兒園教育主要內容之一的體育教育,在教育價值取向上應當和幼兒園保持一致,同時,還應兼備體育教育的本然屬性,秉承體育教育的基本價值觀,即通過身體活動進而促進人的心理發展和社會發展,從而完善人的基本人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幼兒處于生長發育的快速增長期,伴隨著身體的發育,心理也逐漸發展,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形成其個性和性格。因此,對于體育教育的基本作用形成正確認知是體育教育價值觀的主要內容,充分認識體育教育的功能是確保教育實踐方向的基礎。
三、培養幼兒教師的體育素養是解決困境的最有效方式
一直以來,教師都是教育過程的主要引導者,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幼兒體育教育過程中,教師在目標達成和過程引導中都起著關鍵作用。因此,解決幼兒園體育教師缺乏是促進幼兒體育教育發展的關鍵。但是我國教育系統的體育教師都需要從體育專業畢業生中招募,體育專業人才相對匱乏,因此大規模的快速補充幼兒園體育教師基本無法實現。那么,培養現有幼兒教師的體育素養就成為解決困境的最有效、最快速的方式。對幼兒教師進行體育素養的培訓,就需要對體育素養進行剖析,從而構建出最有效的培訓策略。
(一)幼兒教師體育素養的主要內容
依據幼兒體育教育的基本內容及幼兒教師工作的特點,結合前人研究基礎[3],筆者將幼兒教師的體育素養分為:體育教育專業知識、體育教育專業技能、體育教育價值觀念3個部分。其中體育教育專業知識包含體育學、幼兒生長發育、運動訓練學、運動人體學等體育運動相關專業知識,以及教育學、體育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教育教學相關知識,而體育教育專業技能,則是指體育教育專業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體育教育價值觀念則主要指教師對體育教育價值的認知。
圖1 幼兒教師體育素養結構
(二)幼兒教師體育素養形成的主要形式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4]所規定的具體教育目標和內容,承擔的是以保教結合和實踐操作為主要工作特點,是以一日生活安排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工作。因此,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和使用程度越高,就能夠越好地提升其體育素養。即在體育價值觀念牢固樹立的前提下,促進教師對體育專業知識的深層次把握及對體育教學技能的靈活應用,而這種把握和應用又可以反過來促進體育價值觀的深化。
(三)幼兒教師體育素養培養的主要策略構建
自2018年開始,深圳市福田區在某幼兒園開始了以提高教師體育素養為目標的培訓計劃。培訓周期1年,以學期為階段分割,詳細制訂了培訓的階段目標和內容,開展了體育專業知識的學習和體育專業技能的練習,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了共計21次體育活動的設計和實施,在教師中開展了6次主題探討和4次經驗分享會。幼兒教師從幼兒體育活動無序開展轉變為有計劃的開展、從看不懂轉變為能夠做出初步分析,形成了對體育教育價值的更深層認識,培訓效果較好,現將經驗總結如下:
1.以專業技能訓練為主,專業知識學習為輔
體育教育活動需要依托一定的場地條件,配合器材的使用開展,是實操性非常強的教育活動。不具備較好體育教學技能,體育教育活動的開展就會面臨難以實施的困難,因此幼兒教師體育素養的提升,需要進行體育教學技能的反復訓練,再輔之以相關知識的學習。如《指南》中指出幼兒從3歲起就應掌握單腳跳躍的動作,并隨著年齡的增長能夠完成單腳跳躍向前5~8m的目標。此時就需要教師能夠進行單腳跳躍動作的示范,包括分解動作的示范、鏡面動作示范、動態示范3種教學技能,而這樣的教學技能如果教師能夠在培訓中獲得反復的訓練和指導,會大大提升其園所體育教學活動的示范水平。與此同時還應將動作示范的要點以知識點的形式記錄和掌握,以幫助教師在培訓后反復復習和不斷糾偏,從而穩固其教學示范的技能水平。
2.注重專業知識的實際應用,以教學實踐指導為主要培訓形式
作為實操性強的體育教育活動,對體育專業知識在實踐中反復應用才是體育專業技能增加的主要方式。結合教學活動的實踐指導培訓,能夠幫助幼兒教師快速地掌握其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技能使用的問題,如在幼兒學習投擲球時,采用分組分隊依次學習還是原地空投練習,這類實際問題的解決需要結合場地條件、幼兒動作發展水平及運動興趣等進行綜合考慮,而此類問題恰是提升幼兒教師體育教學技能的關鍵。
3.開展以教研探討為主要方式的經驗分享機制,提升培訓效率
將園所內教師的體育教育經驗進行傳遞和分享,可以提升教師培訓的效率。通過積極開展主題探討、問題回顧、專題教研等教研探討,將教師在實踐中的經驗方法進行分享,可以快速補充教師的教學經驗,獲得多個視角的教學觀察經驗,從而更快速地提高教師的體育專業素養。
幼兒教師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基石,對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在職培訓應成為促進幼兒教師體育專業素養的高效方式,構建合適的培訓策略應是幼兒園重點關注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張瑩,陸沖.幼兒教師幼兒體育培訓現狀調查與分析研究——以北京市為例.[C].第十一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2019.
[2]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通知[S].教基二〔2012〕4號,2012.
[3]石飛.幼兒教師體育素養文獻綜述[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15,23(9):125.
[4]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S].教基〔2001〕20號,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