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莉榮
(天津圖書館,天津 300221)
走進公共圖書館,想要和圖書館有更密切的聯系,更深入地了解圖書館,使用圖書館的資源,就需要根據圖書館指南走向辦證處。有人說,現在很多圖書館直接就可進入,不是必須去辦證處辦證,但是最后選擇將書籍借回家的時候,還是需要這么一個在圖書館能通用的證件??梢?,圖書館借閱證同樣是整個公共圖書館運行過程中一個不可輕視的環節。
公共圖書館的辦證處通常是一個集辦證、收款、問詢合一的窗口。首先,公共圖書館辦證處要接待前來辦理圖書證和退圖書證的讀者,證件丟失了需要辦理掛失,掛失后又找到了需要解除掛失;掛失后確實找不到了借書證,需要等待一周的時間,再來補辦新的圖書館借閱證;其次是收取辦證的押金,目前中文圖書證100元整,外文圖書證500元整。兒童借閱證目前自助辦證機器還不能辦理也需要到人工臺口辦理,另外辦證處還會每天會接待大量咨詢問題的讀者,包括通過館外電話咨詢和館內咨詢的讀者。除此之外,辦證處的工作人員需要將每筆業務記錄在冊,每一位讀者填寫一張辦證表格,方便以后查詢,并和圖書館財務部門對接。
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加強,人們使用的新型科技產品已經遠遠超過歐美國家,就像如今很多人出門已經不再帶錢包,只隨身攜帶一部手機就完全可以滿足日常支付。如果圖書館還保持過往的現金流通與復雜的人工登記,是不是方顯落后?而面對有問題需要咨詢的讀者,未來也可以使用機器人來答疑。那么,未來的公共圖書館是否還需要設立辦證處呢?
我們將人工和人工智能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兩相比較。
人工辦理借閱證的優勢:人類是充滿感情的生物,當讀者面對人工辦理業務或咨詢問題時,會感受到例如友好、熱情、信任等正能量的傳遞,從而使心情愉悅。人工解答問題時更能夠應付新出現的問題,使讀者在第一時間獲得答案。人工辦理借閱證的劣勢:當讀者和工作人員一方或者雙方處于心情低谷、情緒不穩定的情況下,比較容易發生口角和沖突。
人工智能辦理圖書館的優勢:智能機器沒有感情,任何時候都是服務于讀者的,讀者使用機器辦理業務,向機器尋求解答,機器可以更快的完成這一系列工作,不知疲憊。機器對于讀者的不良情緒會視而不見,反而不會由于語言使用不當引起沖突。人工智能辦理借閱證的劣勢:一旦系統被病毒入侵或是出現技術漏洞,比如網絡速度過慢,容易對圖書館的運行造成困擾。如果讀者詢問的問題是機器中沒有儲存的新問題,讀者當時就不能獲取滿意的答復。
那么現在兩相比對可得出結論:辦理業務時使用機器,只要后臺將資料備份,一旦出現問題時就可及時補上,不至于資料丟失;機器能減少讀者和工作人員的沖突;在機器遇到讀者提出的新問題時,可以自動啟動通話功能,使讀者直接問詢各個業務部門,這樣完全可以以最快速度為讀者解答。所以未來的公共圖書館不需要傳統的辦證處,人工智能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并且會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科技高速發展的進程,據調查,大多數青年讀者更青睞新型的書店,他們可以在書店中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讀著嶄新的書籍。新型書店還擁有智能檢索系統。目前,大多公共圖書館已經引進為圖書館專門設計的自助辦證機,通過掃描二代身份證辦理借書卡,它的不足之處是只能辦理單一證種中文免押金圖書證,而且只適合首次辦理借書卡的讀者。公共圖書館的自助辦證機只有上述情況才可以完全取代人工辦公,而對于讀者丟失補證和退證問題,外文圖書證和少年兒童圖書證目前都是由人工來辦理。不少公共圖書館向科技公司提出自助辦證機器可不可以設計辦證的種類選項多一些,能否收錄補證和退證功能,而科技公司還正在進一步研發中。另外,智能圖書館查詢一體機已經面世,智能機器人不僅擁有流線型的美麗外觀,還擁有可擴展性功能和個性化定制服務操作,可滿足公共圖書館不斷增加的咨詢問題數量。辦證處的人工智能一體化依然是大勢所趨,未來實現公共圖書館辦證處的純人工智能管理也只是時間問題。
簡單、重復性強、易操作的工作將由機器擔任是不可避免的,在工業領域機器取代人工早已成為現實,全球各大科技公司不斷研發新產品,目前備受矚目的是無人駕駛汽車的上路測試。今后,人工智能能夠完成基礎性工作,不再需要人工,那么人們在就業中就要為自身樹立新的目標。對于目前來說,發展需要一定的過程,并不是最近幾年簡單的工作就會全部交由機器完成,而是以前瞻性的目光關注未來,人們的就業選擇會根據實際需要轉變。其產生的影響力是巨大的,本就人才濟濟,工作難求的情況下,人工工作崗位進一步減少,雖然不少人認為屆時新的工作將會出現,不必過分擔憂。
人們跨入人工智能時代,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人們的壽命會不斷延長,人們會比從前保持更長久的健康體質,人們需要并且也有能力在六十歲之后繼續工作。這樣一來新的社會問題將會產生,人工智能承包了基礎工作,有能力并且愿意工作的人是個龐大的數字,未來的國際形勢是不可能發生大規模戰爭的,所以各國經濟都有穩定增長的環境,福利、保障也會比現在更好,人們只會更清閑。人工智能的投入使用不僅對就業產生巨大影響,也為清閑下來人們帶來更多思考如何生活的時間;而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更一個影響是人們將會更努力的學習,因為簡單的輕松的工作今后是不可能交給人來完成的,人們會更加勤勉。
公共圖書館的辦證處在未來五年還會存在,因為很多技術上的革新還需開發、完善。未來十年,城市中的大型圖書館,有充足資金支持的公共圖書館會開始考慮用機器徹底取代辦證處,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因為老人和孩子還是需要成年人引導才會使用機器。在地方城市、鄉村這個過渡會再慢一點。最終實現全機器工作的圖書館辦證及其相關工作,辦證處將徹底轉型。這是公共圖書館辦證處的發展趨勢。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建立了全國規模的公共圖書館系統,并大力發展圖書館事業至今。公共圖書館的辦證處在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史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見證著公共圖書館從只有一個到遍布全國各處的歷史。雖然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們不再需要人工辦證,人們更青睞人工智能來辦理業務,也許辦證處會成為歷史一個階段的產物與證物,但是這也更加證明了人類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腳步沒有停止。公共圖書館從另一個角度體現了人類的智慧結晶,展現出人類進入了另一個新的人工智能化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