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毅
(婺城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浙江 金華 321000)
文物是我國歷史發展所遺留下來的重要產物,不同文物的特征能夠展現當時的社會背景,對我國古代的政治、文化、經濟等具有較大的研究意義。同時在現代,通過展示文物,有利于弘揚和繼承我國的優秀文化底蘊,具有極高的價值。而對于基層文物開展保護管理工作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推動社會前進發展。
基層文物是文化遺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歷史發展的見證者,其能夠再現歷史文化,為人類進步提供堅實的依據。因此加強基層文化保護管理工作有利于合理應用文物資源,凸顯地域文化特色和底蘊,體現地區發展文化品位。尤其是在當前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下,強化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是至關重要的,有利于傳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開拓新局面[1]。同時基層文物作為一個地區的歷史遺留,其具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和藝術價值,對地區發展和文化特色形成具有積極意義。所以開展和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政府部門及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應重視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合理應用文物資源,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我國進入到新發展時期后,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保護管理方面,經過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推動了文物保護事業的向前進步。但就當前階段來看,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文物保護意識薄弱。文物的保護不僅僅是相關管理部門的職能,同時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只有在社會范圍內形成統一的文物保護意識和觀念,才能夠確保文物保護和應用的科學合理性。不過現階段我國基層文物保護管理部門的宣傳工作開展不到位,民眾對文物的保護意識不強,就會導致部分基層文物被發現時,遭到嚴重的損壞和破壞,并且在觀賞游覽中,也會出現一些不文明現象,導致文物的原貌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2]。
2)文物保護經費不足。對于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其主要經費來源于當地財政。但是很多地方政府為加強經濟建設,而忽視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從而投入資金不足,不能完全滿足基層文物的保護管理經濟支出需求,在部分地區甚至無法保障相關保護管理人員的薪資。這種現狀直接導致對文物開展保護管理工作的力度不夠,沒有足夠的經費作為支持用于文物保管和修繕。
3)文物保護管理機制不健全。在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中通常包括文物保護管理所、考古研究院以及博物館和相關文物研究機構等,在具體的管理工作中就會出現職能交叉、混亂等局面,比如文物管理機構具有行政管理等業務性工作職能的同時,還具有文物調查、文物保護以及文物挖掘、搶救等工作任務。很容易導致文物的保護管理工作不完善,當出現文物損壞時,相互推卸責任等,不利于基層文物的良好保護。
4)基層文物保護管理的執法力度不足。基層文物不僅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較高,其經濟價值也相對較高,部分文物的價值甚至無法估量。個別不法分子為獲取高額經濟利益,而惡意破壞基層文物的挖掘地而盜取文物并販賣,導致部分文物會流入到國外,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這種情況對國家和人民來說都是極大的損失。因此必須要完善文物保護法律法規,文物保護管理機構等要加大行政監管,強化執法力度。
1)強化宣傳工作,重視文物保護。針對現階段我國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現狀,相關管理部門應當進一步強化宣傳工作,重視文物保護,提高整體社會公眾的文物保護意識。依靠公眾為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提供有效的幫助,推動文物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相關部門應當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以及網絡等媒介手段,積極宣傳和科普文物保護知識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公眾能夠有效了解和掌握文物保護的專業知識,提高文物保護自覺性。同時文物管理部門應當定期舉辦展覽,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發放宣傳手冊,引導公眾重視文物保護,為相應的管理工作開展奠定基礎[3]。
2)增加資金投入,確保工作運轉。由于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實質是一項公益性事業,所以其主要經費來自當地政府的財政撥款。當前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為有效推動社會的向前發展,當地政府部門應當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不過在保護管理過程中,對受損的基層文物進行修繕和修復,需要大量的經費,如單憑政府預算很難滿足其實際需求。因此相關管理部門要積極拓展融資渠道,首先是合理編制政府財政預算,最大限度的給予支持;其次是申請專項財政經費,統籌管理和審核資金使用情況;最后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建立多元化籌款渠道,比如動員社會大眾進行募捐、出臺融資政策,企業提供資金可享受稅費優惠等形式,增加資金投入,確保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有效運轉。
3)健全保護制度,實施科學管理。對于基層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現狀,應當建立健全文物保護制度,實施科學化的管理機制和模式。首先要對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體制進行改革,盡量實現權責一致、精簡機構,從而保障文物保護管理體系具有清晰的網絡。同時要通過考核機制淘汰專業素質低的工作人員,整合人力資源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其次相關文物管理部門要引進、選拔人才時,應當注重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還要考核其道德素養和紀律性,保障工作人員能夠嚴格按照相關制度開展文物保護工作,避免發生保護工作失誤、中飽私囊等惡劣現象,充分保障文物保護工作發揮實效性,促使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弘揚和創新發展。
4)強調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力度。在很多地區的建設活動中,對基層文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壞,針對這一狀況,相關文物管理部門應當加強行政執法,根據我國現行的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對損壞文物現象追究責任人,進行依法賠償。同時政府部門應當重視文物保護管理執法,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出臺相關管理條例,為執法提供有效依據,盡可能的保障文物保護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升。除此之外,文物管理部門應當與公安部門形成溝通協作,開展文物違法販賣專項打擊活動,對不法分子和投機取巧者進行嚴厲處罰,并普及文物法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教育,從而實現對基層文物的保護管理,強化監督執法手段,確保文物保護管理具有實效性,保障文物安全,有效發揮其社會價值。
綜上所述,基層文物保護工作是我國一項意義重大的公益事業,有利于保障基層文物發揮其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推動社會向前創新發展。因此相關文物保護管理部門及機構應當明確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深入分析當前基層文物保護管理的現狀和問題,通過強化宣傳工作,重視文物保護、增加資金投入,確保工作運轉、健全保護制度,實施科學管理以及強調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力度等措施,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管理力度,提高我國文物保護事業的整體發展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