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閣
(遼河油田公司特種油開發公司)
結合我國現在的綜合國情來看,應用現代化技術最為復雜且最多的產品生產部門就是制造業企業。制造業企業的存在就等同于實現現代工業化的一臺發動機,所以我國在社會發展過程中,大部分政府部門都會對制造業企業的發展有所重視。現在制造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其會把自身的關注點都放在技術創新方面,對于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其他方面根本沒有較高程度的重視,比如自身的實際發展方向以及工作人員的整體工作素質等,而這些問題的存在會對制造業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阻礙。但后來隨著精益生產理論的提出,在制造業企業的管理創新模式中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現在國內外專家針對管理創新其實一直都沒有形成一種較為統一的定義。對于國外來說,其比較主流的觀點就是認為,管理創新屬于一種管理實踐以及原則等方面的變革。而對于國內來說,最早對管理創新進行定義的芮明杰認為,管理創新屬于一種更為有效的資源整合范式。除此之外,國內還有專家認為,企業管理創新屬于一種企業追求在卓越的管理模式,該模式的存在可以使企業對相關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以此來提升自身的組織績效,最終企業也可以通過管理創新對管理活動進行有效的變革。而對于該定義中所敘述的有效變革來說,其指的就是企業形成了可以推動自身發展的新型管理模式等。與企業管理活動相關的主要有效變革內容可以大致分為以下八種情況:第一,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提出新的管理目標并有所落實,即對管理理念進行創新。第二,組織優秀員工組建新的組織機構,即對管理組織進行創新改革。第三,對管理文化進行創新,在企業中推出全新的企業文化。第四,研究新型管理方式并對其進行使用,即針對管理方法進行創新。第五,對各個制度體系進行不斷的完善以及調整,即對管理制度進行創新。第六,結合市場需求,研制新型產品服務市場,即市場創新。第七,對商業模式進行創新,推廣使用新型商業模式。第八,對績效管理進行創新。
其實早在20世紀90年代,豐田公司就已經提出了有關精益生產理論的設想以及概念雛形,同時也在實際生產管理中對該理論進行了使用。由于對該理念的使用情況相對來說比較樂觀,所以精益生產也就隨之在市場上得到了大力的推廣。除此之外,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精益生產已經變得越來越成熟,甚至已經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獨立體系,其中最為突出的兩個特點就是準時化以及自動化。對于準時化來說,其指的就是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在固定的時間內生產出固定的產品。而對于自動化指的就是以機器來代替人工,在此生產背景下,流水線性的操作不僅可以提升制造業企業的實際生產效率,同時還可以為產品的準確性以及質量帶來大力的保障。除此之外,對于精益生產來說,其最為關鍵的地方就是管理制度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服務市場的拓展等。
(1)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現在我國各個行業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情況已經變得越來越激烈,甚至大部分企業的發展呈現出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現象。所以在此發展背景下,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實際成本以及實際生產效率就成了其在競爭過程中最為強大的武器。因為在生產成本都相同的情況下,如果一個制造業企業可以使自己的生產效率以及成品質量等高于其他企業,那么該企業就可以在競爭過程中脫穎而出。但精益生產的存在不僅可以推動企業對生產過程以及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同時在整個企業的改革工作中,也會發揮自身一定程度的作用,促使企業可以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大眾面前。最后,對于制造業企業的生產過程來說,精益生產理念的存在使企業領導對產品的產量方面有了更高程度的重視。同時精確化生產的存在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生產過程中出現殘缺產品的概率,有效降低了浪費現象的出現,使得整個生產過程的穩定性以及流暢性等都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最終制造業企業的競爭力也就可以因此得到保障。
(2)企業管理創新基礎的完善與快速積累。在推廣公司的作用下,精益生產的存在可以使工作人員自身的只會以及能力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同時推動企業自身的實際發展,為企業提供了開展管理創新工作的有力基礎。因為制造業企業在使用精益生產的理念時,基本上所有工作人員都可以意識到推行精益生產的重要性,同時改正自身的工作態度,最終保證精益生產可以成功變為企業自身的管理創新理念。除此之外,管理創新其實也是一種循序漸進、日漸積累的過程。如果企業所積累的經驗越豐富,那么其管理創新的基礎也就更為扎實,最終管理創新的能力也就越強。經過對發達國家的制造企業進行調查以后可以看出,在其發展過程中,這些企業積累管理創新基礎的主要手段就是精益生產,同時精益生產的存在在企業管理創新的積累過程中,也占據著不可或缺的位置。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精益生產在其中就是管理創新理念性的存在,同時也是一種長期性的創新過程。同時在精益生產的實施與發展過程中,制造業企業也為其提供了一個優秀的環境。對于現在我國社會上所存在的制造業企業來說,在其發展過程中發揮主要推動性作用的就是民營企業。除此之外,在對大數據進行分析以后可以看出,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小型企業等,其在制造業企業的發展過程中都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地位。雖然對于大型企業來說,其可以把制造業規模化的生產優勢更為完整的發揮出來,但因為其發展規模已經形成,企業各個方面的發展形式也基本上有所固定,所以大型企業的創新空間以及上升空間相對來說都比較有限。而對于小型企業來說,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我國所推出的相關政策等,小型企業都從中獲得了很多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條件以及途徑。再加上現在小型企業的總產值基本上以及與大型企業保持一致,所以從中可以看出,精益生產的存在更有利于制造業生產企業管理創新基礎的快速積累。
(3)企業管理創新能力的提升。對于精益生產來說,其不僅屬于一種工作方式,同時也屬于一種管理思想體系。在企業的管理創新能力中,精益生產就發揮了自身較大的價值。比如:第一,精益生產的存在使得企業的生產現場、人員組織以及運行方式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調整以及完善。同時在調整過程中,企業的各個方面基本上都可以得到系統性的優化。而在優化過程中,管理方法的創新其實就是企業所使用的精益工具。第二,在管理層中,經常留存在“你推動什么,我們必須評估什么”這句話。對于精益生產也不例外,即制造業企業在落實精益生產的過程中,一定要先制定完善的評估體系。而評估體系的存在,不僅可以增強部門與部門以及員工與員工之間的默契,同時還可以使各個員工可以明確自身的工作目標,改正自身的工作意識,而這對于企業的管理方面也發揮著比較重要的作用。
結合企業管理創新的內涵可以看出,管理創新其實就是企業在追求卓越過程中的一種變革管理模式。但是如果企業想要使變革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實,那么首先要做的還是制定出完整的管理創新模式引導規范以及創新制度。結合多年精益生產方法在制造業企業生產工程中的使用情況可以看出,當企業在生產管理實踐中對精益生產管理理念進行有效的結合,那么整個企業的管理創新能力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本文就結合精益生產管理的實踐,提出一種以精益制造為背景的制造業企業管理創新模式。該模式為制造業企業提供了一種比較明確的概念以及方式。首先,制造業企業在正式開展創新活動的時候,其一定要嚴格遵守精益生產的原則,并組織員工到經驗豐富的企業進行實地考察學習,或者制造業企業也可以開展相應的人才培訓活動。因為只有這樣企業中的管理人員以及其他工作人員等,才可以對精益生產有更為全面的認識,并改變自身以往比較傳統的工作理念。在培訓過程中,企業也可以定期對員工的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考核,針對考核結果相對來說比較優秀的員工,企業就可以對其進行適當的獎勵。這樣一來員工的積極性就可以得到充分的調動,保證精益生產可以在企業的管理創新模式中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其次,管理人員也要主動把新的理念傳達給企業中的其他部門,并做好相應的宣傳工作,在企業管理創新中創造出相應的凝聚性分為。最后,企業在實際創新過程中,還要注意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建立新的評估機制以及員工激勵機制,即對績效管理體系進行創新。同時企業還要結合市場的實際變化,去分析自身的管理目標是否可以真正的實現,并結合其變化對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文化等進行相應的調整,因為只有這樣制造業企業才可以更為有效的實現自身的管理目標。除此之外,企業在對精益生產實施完畢以后,要對該過程中形成的商業模式進行有效的評估,以此來實現控制管理的目標。
總之,從我國現在經濟市場的發展情況看來,基于精益生產的制造業企業管理創新模式已經成為現在制造業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的主要手段。但制造業企業在以精益生產為背景開展管理創新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制定比較完善的評估體系,同時提升員工對于精益生產的了解程度,以此來保證該工作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