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怡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全國范圍內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基層社區組織網絡。其中不同的社區根據自身的現實情況制定了一系列“街規民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社區居民的共同意志和社會道德規范,這一做法與當前加強社區思政工作的目的不謀而合。
1987 年以后,我國普遍建立起社區服務管理系統。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社區服務體系之一便民服務系列中,明確提出了開展文化生活的社會服務。這一規定無疑為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多樣化提供了制度性的便利。
盧次貴在《油田社區思想政治工作初探》中提到,“社區黨委要完成上級賦予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項任務,要加強黨委班子成員的團結及與行政領導之間的協調配合。”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根本要求就是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按照黨的指示做工作。因此加強黨委與社區行政人員之間的協調分工配合,有利于進一步地明晰社區工作者的工作范圍、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更具針對性地開展社區思政工作。
王永益在《社區建設視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轉型探析》中提到了“話語理論”的概念。他認為“用話語理論來審視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為社區思政工作的話語轉型提供了可能。”由于對話式的話語表明交談雙方擁有平等的話語權,因而更容易打開心扉,及時直接地傾訴困難等。這一理論為社區工作者服務社區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層面的借鑒。
北歐各國倡導的社區教育從一開始就注重民族意識的喚醒。民眾中學和現代社區教育的創始人柯隆威認為教育是一種精神的激勵和心靈的啟迪。[3]這與我國開展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日本社區教育表現出強烈的行政色彩,實行政府和社區分別進行管理的混合管理模式。在混合制的管理體制下,日本的社區教育上下溝通,國家和居民都能參與到社區教育中,甚至居民可以參與到社區教育的部門領域從事管理工作。相較于此,我國專業的社區工作者具有專業的社區服務知識,在服務社區方面顯然更具優勢。但在增強居民的參與度上,日本的“上下溝通式”社區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社區工作者開展社區思政工作的硬件條件是必不可少的。而目前我國的絕大部分社區并未有專門為開設社區思政工作而配備的房間、教育設備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中,中國致公黨的政協提案中指出,社區工作的條件較差,多數辦公用房未達標,建筑質量也存在較大問題有的公用設施用房不足;有的原有公用設施用房被拆除后,補給用房面積縮水,條件差;有的甚至有不給補。因此,為社區工作者服務社區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是十分必要的,這是社區工作者服務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所在。
社區工作者的本職任務是為居住在社區的各類人群提供各類公共服務(協同治理)與其他公益服務的專職工作人員。但其本身的思想認識、政治素養是否達標,是否具備作為教育者對社區居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等都尚未得到考察和評價。由此一來,社區工作者的思想認識水平參差不齊,勢必會在傳達思想,轉達內容的過程中產生偏頗和疏漏,而這勢必會對居民的思想認識水平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提高社區工作者思想認識水平,增強社區工作者的政治意識和加強其政治素養是十分緊迫和必要的。
社區,顧名思義,是由“社”和“區”共同組成的。長期以來,人們往往較多地重視其中的“區”或“地域”的含義,而忽視了其“社會性”含義。社區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不可避免地帶有社會的一些特征,思潮多樣且交錯是其一個重要的特點。如何使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正確,如何使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顯著增強,如何使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緊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加強社區黨委對社區工作的領導是解決一系列問題的重中之重。
黨是領導一切的。社區工作者是為居住在社區的居民提供公共服務與其他公益服務的專職工作人員。就其與社區居民的聯系程度來看,社區工作者聯系群眾的頻率與程度都相當高。因此,社區黨委對社區工作者的領導是十分必要的。在社區黨委的領導下,社區工作者不僅能夠把握當前社會政治形勢,從而為社區思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機,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學習和借鑒社區黨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經驗,為社區思政工作的實施提供新的路徑與方法。
社區思政工作的落實不是想象的、虛幻的,而是要切切實實地走進居民的社區生活的。因而改善社區的工作條件是進行社區思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礎。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施勢必要通過一系列廣大居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手段來推進,增強居民的參與度,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居民進行思想教育。而開展一切形式的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設施設備的支持。因而各地政府連同社區黨委和居委會應在改善硬件條件上發力,通過設立社區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財政撥款等形式,切實為社區思政工作的推進“亮綠燈”。
社區工作者要開展社區思政工作,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與修養。只有具備了過硬專業素養,才能在對居民的教育過程中做到有理有據、以理服人。在培訓內容、培訓時常、培訓方式的選擇上應注重結合社區工作者的實際,一般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真正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一刀切”。
在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的培訓過程中應格外注重培訓效果的過程化考核。而具體的考核標準與判斷標準應根據社區黨委的指示,堅持對基本理論的掌握和理解,同時結合本社區社區工作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培訓過程中的考核就是檢驗社區工作者的試金石,這一關注實踐的優良傳統應在社區思想政治教育中加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