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何兵
當前,世界對環境的認知程度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意識到環境對人類發展的重要意義,各國均通過科學的指導,不斷創建優質環境,提高局域小氣候條件。從我國森林面積上看,還無法滿足世界環境組織標準要求,我國要通過每年的植樹造林,不斷增加綠地面積,以此,有效緩解森林資源稀缺問題,創造優質生存環境,通過近年來的努力,我國的綠地面積得到了提高,相關的問題已得到一定的緩解,但是,在人工造林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造林方法不科學、破壞環境問題等,影響了造林的效果與質量,所以說,要全面制定科學的發展戰略規劃,做好林地整治工作,通過更加科學的造林方法,引導植樹造林工作科學化、為地球環境改善,做出應有貢獻。
1.森林資源有限。
我國地大物博,從世界范圍看,我國國家領土面積為世界第3位,森林資源總量居世界第3位,雖然總面積可觀,但是人均森林資源卻嚴重不足,遠遠低于世界人均水平,無法滿足我國發展需求??傮w來看,我國森林資源分布不均,各資源分布狀況也不夠理想,呈現出了東西部、南北部不均勻的分布結構,從森林資源需求結構上也出現不合理的現象,我國的森林資源存量不足,高品質的森林也較少,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各地對森林的破壞越發嚴重,影響到了森林的自我修復時效,在林業經營效率低下的前提下,我國已經對森林資源進行了長期的修復與保護。目前,廣西林木采伐量占全國40%左右,成為了木材主產區,而東北各地已經進行了全面的修復,現有林業資源無法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不能滿足行業發展的需要,隨著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對木材需求量增加,我國現有的森林資源不能為行業發展提供充分原材料,限制了經濟的全面發展。所以說,要想做好整體經濟建設,則要做好森林的保護與修復,推動森林資源快速發展。
2.發展潛力巨大。
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可持續發展對生態環境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從國家層面看,已經出臺了大量法律法規,全面對我國的森林資源進行規范管理,保證了森林修復與發展。通過近些年的科學管理,使我國森林資源消耗量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我國林業森林資源消耗量已低于營林造林量,使傳統林業資源只降不升的局面得到有效的改觀??梢哉f,我國的森林資源是非??捎^的,要通過科學的管理,才能激發森林潛質,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3.人造板發展緩慢。
人類日常生活中,對物質的需求較多,整體看,物質消耗非常大。通過技術創新,不斷發展人造板技術,以此,節約我國森林資源的浪費與損耗。人造板主要就是通過將廢棄森林資源的融合與利用,通過人造板科技技術,合成板材,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上的物質需要。但是,當前來看,我國的人造板材技術還不夠高,整體技術含量低,更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受限于工藝,人造板材不能滿足人們日常需要,群眾對其認可度不高。技術含量不足,又導致木材價格虛高,森林資源得到破壞,相應資源利用效率不足。
1.幼苗造林法。
植物有其自身的生長發展規律,要全面提高科學水平,通過良好的方法,保證植樹造林成活率。幼苗造林法是一種較為傳統的造林方法,在造林過程中有著較好的應用,這種方法主要是用幼苗作造林生長材料,保證低成本造林。這種方法優點較多,體現為適應性強、成本低等方面。利用這種方法進行造林,更適合大面積造林推廣,通過科學的培育,穩定森林地區植被量,保證植物生長速度與效率。對于一些種子不足或者發芽率不高的地區,最好使用幼苗造林法。
2.播種造林法。
播種造林是最為傳統的種植方式,對于大面積造林有著良好的應用效果。播種主要是通過在森林地區種植樹木種子的方式,全面培育良好的種植樹木,再通過栽培技術,使造林質量得到保障。利用這種方法通過保證樹木的成活率,提高種植質量。其優點是種子可直接接觸土壤,不需要大塊整地,就能夠得到更多的苗木,然后再利用二次移植的方法,使幼苗根系不受破壞,保證了植物的成活效率。通過科學的育種,使幼苗能夠更好適應造林區城市氣候和土壤環境,提高成活率,保證生長效果。播種階段需要嚴格控制,做好種子的選擇與使用,一般情況下,最好在同一位置播種多粒種子,這樣,才能減少土地資源浪費,提高自然選擇質量,確保培育生長的幼苗質量良好健康。進行管理期間,需要人工做好選擇與管理,保留有生命力的幼苗,減少不健康的苗木,以保持植樹區的植被都能健康生長。
3.分殖造林。
在眾多的造林方法上,分殖綠化法也是一種科學的方式,其成活率能夠得到保障,這種方法主要是利用植物營養器官來種植后續樹木,全面提升種植質量。最大優勢是能夠優選優育,最大程度保證植物生長速度,在培育過程中,還能夠生成大量不確定樹種,保證了樹種的多樣性。通過分殖法種植的樹木,可有效保持親本植物特性,有力的減少投資和成本,縮短了種植時間,可在植物條件良好的地方使用這種方法。
1.植樹造林的規劃。
通過人類干預進行植樹,能夠有效提高綠化面積,增加森林保有量,全面改進人類的生存環境,維護好大自然的平衡,科學有效的植樹造林是人類改善自然條件最為主要的措施,對建立生態系統也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所以說,需要通過科學的設計與規劃,做好大自然的保護與維護工作,當前,隨著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加,生態村、生態鎮、生態城市和生態省不斷出現,大大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生態離不開綠化,只有通過綠化面積的增長,才能更好地實現環境生態目標。
2.造林密度。
植樹造林要有長遠意識,要通過幾個階段的設計與規劃,保證環境向良好的方向發展,初始綠化密度是一個最為基本的概念,要通過初始設計,全面達到一個標準值,基于這樣的標準值,再進行下一步的科學設計,保證了森林可以及時關閉并且幼樹良好生長環境。保持森林設計合理密度是一個復雜的規劃,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設定,全面顧及到森林條件、樹木條件、場地條件、樹木物種等的生物學和生態特征,通過科學的管理,保證森林合理密度值,全面達到持續發展目的,提升森林的利用價值,通過植樹造林,全面達到發展目標。
3.綠化土地清理。
為了進一步提高有效森林條件,則需要對森林進行科學的管理控制,要對森林土地進行管理,保證森林能夠快速成長與恢復,通過清除灌木、雜草等,為森林創造更加適合生長的條件環境,保證有足夠的造林空間,合理布置資源,提高生態環境條件,為下一步樹木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條件。進行土地清理時,需要根據當地的設計與規劃,合理科學做到場地的調節,保證清除干凈,做到條帶、塊面清晰,為了保證整體清理效果,則需要做到全面土地清除作業。對土地的處理有其適用范圍,森林面積大且地質條件良好的地方,需要使用機械清理,保證了速度與質量,能夠全面進行清理。面積較小地區不適合機械作業,一般情況下,則會利用人工加化學的清洗方法,達到對土地的清理。燃燒方法不但能夠保證清理效果,更能夠為林地植物未來生長提供足夠肥料,保證了林木的生長,但這種方式又不夠安全,容易破壞土壤原始狀況,導致土壤破壞等不良現象。化學藥品能夠對灌木和雜草做到全部的處理,但是噴灑化學物質容易破壞土壤有機質,不利于森林的恢復。
4.整地的方法。
要想全面做好林木的種植,則需要對地塊進行整地,一般有兩種方法:完全整地和部分整地。對于大面積種植地區,需要進行全面土地整備,為下一步成長提供條件,這種方式適合大面積林地使用。全面土地整備是對造林全部地塊的整理,部分整地則是根據種植的需要,對土地進行部分改良,一般部分整地的是條件環境不良好的地區,通過部分整理,為樹木提供良好的成長條件。
1.幼苗管理重點。
苗期管理對于樹木的成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種子萌發管理。為確保種子成活率,需要技術人員全面做到科學的管理,將草皮覆蓋在草床上,時刻關注種子發芽狀態。二是幼苗管理。對于剛剛發芽的種子,需要科學管理與控制,這個階段是關鍵階段,注意光照的控制,夏天白天太陽強烈,則需要通過有效的遮蓋方法,避免強烈陽光照射,保證幼苗不受到損壞。此時也是幼苗重要的成長期,要充分做好科學的管理。幼苗種植需要嚴格管理,科學選擇。在種植幼苗時,保持幼苗根部能夠快速伸展,盡量避免損害幼苗根系,同時保證幼苗充足的水分。
2.幼林管理重點。
一是除草與施肥。森林成長過程中,周邊會生長大量的雜草,對林木產生影響,要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做好林農管控,要評估土壤質量并做好有效的施肥,提高土地營養效果,施肥要在幼苗周圍劃一條溝,并覆蓋肥料。二是冷凍管理。幼林抗性不強,寒冷地區林業作業較為嚴格,可使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避免未成年林免受凍害。三是修剪和疏伐。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做好修剪,有效促進幼林快速生長。
3.造林管理重點。
為了提高造林效果,則需要全面提高人員的整體素質,通過技術提升創新,為植樹造林提供良好條件,要通過技術的干預,保護環境發展,相關人員要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造林管理過程中,除了人員業務能力技術提高外,還需要從設備、資金等條件上下功夫,保證森林環境達到高等級水平。水資源豐富地區,有必要建立灌溉渠,購買灌溉設備,合理科學的做好水資源利用,保證苗木灌溉條件;交通不便地區做好道路修整,為秧苗移植提供充分條件。
植樹造林是人類當前重要的工作,是保證人類健康發展的大事,隨著造林整體工作推進,全面提高了林木生長和繁衍質量,要充分把握好林木成長規律,設計好植樹造林藍本,引入生態發展理念,通過適宜區域人工干預,全面提高樹枝造林整體效果,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