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帥
概述:測繪生產的單位應該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預防為主,作業人員要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制度和操作細則,正確使用儀器、設備、工具及安全防護裝備并且按時進行養護,堅決服從安全管理,了解其作業場所、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及防范措施;作業人員在野外作業時應該掌握野外生存技能和緊急避險技能。
根據實際生產情況,應當對將要進入測區工作的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訓;要對測區有關的動物、植物、微生物、流行傳染病、自然環境、人文地理、交通、社會治安等可能存在危害的情況進行必要的了解,并且制定相應的安全生產措施;檢查有關裝備及防護用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包括通訊設備、勞保用品、藥品、野外求生用品等;為適應測區環境的作業應對進入測區的工作人員進行體檢,掌握人員的身體健康情況;尤其是在組織赴疫區、污染區和有可能散發毒性氣體地區作業的人員學習防疫、防污染、防毒知識,并注射相應的疫苗和配備防污染、防毒裝具。對于發生高致病的疫區,應禁止作業人員進入;所有作業人員都應該熟練的使用通信、導航定位等安全保障設備,以及掌握利用地圖或地物、地貌等判定方位的方法。
進入測區時應持有效證件和公函與有關部門進行聯系。要事先征得相關部門的同意后,才能進入軍事要地、邊境、少數民族地區和林區等特殊防護區域;進入單位區域、民宅等區域時,要出示有關正作業證件并且爭得對方同意后方可進入;外業作業遇到雷電天氣時必須立刻停止作業,要選擇安全地點躲避,避免遭遇雷電襲擊;在高壓輸電線路、電網等帶電區域作業時,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避免人員和標尺、測桿、棱鏡支桿等測量設備靠近高壓線路,防止觸電發生危險;保持必要的通信器材的可靠性,隨時可以使個人與小組的聯系;要保持導航定位儀器、地圖等可以判定方位工具的可靠性,對測區的情況缺少了解的渠道時,有必要時要請當地向導帶路;測繪作業時務必遵守所在地的安全規定,例如在公路和鐵路管轄范圍工作室,要遵守交通管理部門的相關安全規定;進入草原、林區作業必須嚴格遵守《森林防火條例》(國務院第541號令)、《草原防火條例》(國務院令第542號)及當地的安全規定;下井作業前必須學習相關的安全規程,掌握井下工作的一般安全知識,了解工作地點的具體要求和安全保護規定。
1.城鎮地區。
在城鎮地區人和車流量較大的街道環境作業時,必須穿著具有顏色的醒目的安全反光馬夾,設置安全警示標志牌,情況特別復雜時有必要時應安排專人擔任安全警戒員;遷站時要撤除安全警示標志牌,應將器材縱向肩扛行進,防止發生意外。
2.鐵路、公路區城。
在沿鐵路和公路環境作業時,應該穿著具有色彩醒目的安全警示反光馬夾;為防止出點事故的發生,禁止在電氣化鐵路附近使用鋁合金標尺和鏡桿;在橋梁和隧道附近以及公路彎道等視線不清的環境作業時,要事先設立安全警示標志,情況復雜時有必要安排專人擔任安全指揮;工作途中休息時間應該離開鐵路、公路路基,選擇安全地點休息。
3.沙漠、戈壁地區。
作業時要配備儲水器具、繩索、地圖、導航定位設備、防風鏡、藥品、顏色鮮艷的工作服等應對沙漠和戈壁的惡劣天氣環境;在距水源較遠的地區作業,應制定供水計劃,有必要時可分段設立供水站;隨時注意天氣的變化,預防沙漠寒潮及沙暴襲擊。
4.沼澤地區。
當測區在沼澤地區時,應該配備必要的繩索、木板和長約1.5米的探測棒;過沼澤地時,應組成縱隊行進,禁止單人涉險。遇有繁茂綠草地帶應繞道而行。發生陷入沼澤的情況時要冷靜,及時采取妥善的救援、自救措施。
5.人煙稀少或草原、林區。
在人煙稀少或草原和林區作業應攜帶手持導航定位儀器及地形圖,著裝要扎緊領口、袖口、衣擺和褲腳,防止蛇、蟲等的叮咬。要特別注意配備防止蛇、蟲叮咬的面罩及藥品,并注射森林腦炎疫苗;行進路線及點位附近,均應留下能為本隊人員所共同識別的明顯標志;夜間需外出時,應兩人以上同行,單人禁止夜間外出,應詳細報告自己的去向,并要攜帶電源充足的照明和通信器材,以保持隨時聯系,同時宿營地應設置燈光引導標志。
6.高原、高寒地區。
測區在高原和高寒區域的應佩戴防寒裝備和保證充足的給養,配置氧氣袋(罐)及高原反應防治專用藥品,注意防止感冒、凍傷和紫外線灼傷。在高海拔區域如果發生高原反應、感冒、凍傷等疾病時,立即采取有效地救助措施,并及時撤離高原地區送治;進入高海拔區域前要進行氣候適應訓練,掌握高原基本知識;應按選定路線行進,遇無路情況,則應選擇緩坡遷回行進。遇懸崖、絕壁、滑坡、崩陷、積雪較深及容易發生雪崩等危險地帶時應該繞行,無安全防護保障不得強行通過;在發生人員失蹤時必須立即尋找,并應盡快報告上級,同時與當地公安部門取得聯系。
7.地下管線。
無向導協助,禁止進入地下管道作業;作業人員要配備安全可靠的通信設備保持和地面人員的聯系,必須穿戴安全帽,安全燈,帶有警示功能的工作服;在城區或者道路上對地下管線探測時,要安排專職的安全警戒人員在管道口設置安全隔離標志;如打開井蓋做實地調查時,要有專人把井口用柵欄圍起來且不允許離開,如需夜間作業,務必安置安全警示燈。工作完畢必須清點人員,確保井下沒有留人的情況下及時蓋好客井蓋;下井調查較大的管道或者放置電極導線、探頭時,要對有毒有害氣體以及可燃性氣體進行測定,嚴禁明火,當有毒有害及可燃性氣體超標時要打開三個連續的井蓋進行半個小時以上的通風,在通風后確認無危險后方可下井作業;禁止選擇輸送易燃易爆氣體管道作為直接法或充電法作業的充電點。易燃易爆環境作業時所使用的設備應該具有防爆性能,當電器的工作電壓超過36V時,作業人員應使用絕緣防護的用品,在電極接地附近應設置明明顯的安全警示標志,并安排專職人員看管。遇雷電天氣禁止使用大功率的儀器設備。井下作業的所有電氣設備外殼都應接地;在廠區進行地產下管線探測的人員,要熟悉并遵守所在廠區的安全規定。
現在的測繪生產要求快速,準確,而且作業人員工種和數量都相對較多,工作的環境也會經常處在相對惡劣的環境,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遇到的風險比較大,所以我們要時刻把安全放在首位,把安全措施做到詳盡,在保證生產創造效益的同時,安全也要緊盯不放,只有把作業的注意事項做到位,才能時工作能夠順利的開展。